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9日 · 傳奇主播一直看不起原節目時段的女主持人,為了挖角成功又不傷害本來的團隊,貝琪放低身段,鼓舞、勸誘,充分發揮溝通協調的功能。

  2. 2020年11月23日 · 直播電商的強項:建立使用場景,從感官打動顧客. 舉例來說,直播主可以透過螢幕,親切地用對話方式來描述產品,如「『你』不想把衣服洗得更亮嗎?. 『你』也會有這樣的困擾嗎?.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以此拉近主播與粉絲的關係。. 就感官面 ...

    • 困境一:知識型內容的侷限性
    • 困境二:在「娛樂」與「教學」中找尋平衡
    • 困境三:台灣訂閱人數成長瓶頸
    • 設立產品經理,梳理產品線
    • 當平台、觀眾、創作者都準備好了,才有 Fanfest

    身為百萬訂閱 YouTuber 中唯一教育性質的頻道,阿滴英文在內容製作上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不只是因為「知識內容」有正確性,需要多次查證,阿滴還遭遇到一個挑戰:教學內容有限。 「以前做過的東西就不能做了,除非你有更好的切入點,」阿滴說,「因此在教學內容產製上的難度是線性成長。」 舉例來說,阿滴英文頻道中有個相當受歡迎的系列:台灣人常犯的英文錯誤。在製作了 3 集之後,「我想不到那種講出來會讓大家覺得『噢~對~』的例子了。」阿滴說。 對於知識內容產製上的困境,阿滴用兩種方式解決,一是開發全新、具有延續性的系列;二是運用更棒的技巧、切入點來製作新主題。 「歌曲搶答賽」就是相對來說極具延續性的主題。「老實說這個系列的英文成分並不高,但是融合音樂與英文的元素,讓我能產出更多內容、能夠系列化。」阿滴...

    透過上述兩種方式,儘管能夠產製出更多的內容,但必須稀釋掉部分英文元素。對此,阿滴會不會認為與初衷有所不同? 對阿滴來說,他希望大家看影片的同時,能夠多多少少學到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於英文學習改觀,甚至更有動力「自主」學習英文。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知識與娛樂中找尋平衡點一直是挑戰,」阿滴說, 嘗試有時候會失敗,有時候會成功。成功了,阿滴便延續成功經驗;失敗了,就想辦法找出新的方法。 「我覺得創作者最困難的地方,就是要不斷突破自己。」在快速變動的時代,環境變得太快速、演算法邏輯一改再改,逼得創作者只能不斷成長,觀眾看膩了,就不會再回來。「你沒有跟觀眾一起成長的話,你就會被觀眾拋在腦後。」

    阿滴英文目前訂閱人數約為 180 萬,在成長上已經漸漸達到瓶頸。如何突破台灣訂閱人數成長的隱形天花板,是阿滴面臨的第 3 個困境。 對此,阿滴用兩個方式來拓展新的領域。一是拓展國外觀眾,海外的華人包含美國、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都有潛力觀眾。阿滴也提到,以阿滴英文頻道的規模,滿容易找到合作者,因此可以找到不少海外的合作對象,讓其他國家的華人圈子也能認識阿滴英文。 第二個方向則是經營其他主題與 IP。滴妹的頻道在去年 8、9 月成立,在短短一年內已經擁有 60 萬訂閱,不過現在每月的觀看次數已經超越了阿滴英文。 他也補充道,許多人從滴妹的頻道,連結到阿滴英文,兩者是互補並不會存在排擠關係。

    克服困境只是個開始,阿滴英文想要更有規模,則需要拓展財源。 目前阿滴旗下除了滴妹之外,共有 7 名員工,特助、財務長、剪輯、設計、社群、企畫,以及「產品經理」。 「設立產品經理的原因很簡單,我們要有新的產品、新的商業模式。」儘管從 YouTuber 口中聽到「商業模式」四個字讓我有點不習慣,但可以感受到阿滴相當認真。 「Press Play、YouTube 的廣告、業配、實體活動門票、周邊商品、課程、出書,不只這些,未來我們想要開發更多產品。」阿滴說。所以他們需要一個產品經理來統整產品誕生的過程,以及新的產品線、商業模式建立後的後續收益控管。「他會獨立去管理阿滴英文衍生出來的商業模式,或是產品線要怎麼經營、能夠得到的不同收益。」

    最後,我們聊到了 YouTube FanFest,對阿滴來說,他認為每一個走到線下的機會都相當難得。「FanFest 讓我不用花任何成本,就能找到粉絲,」阿滴說,「線下最注重的就是經驗,溫度、感動的程度都差很多。」 除此之外,他也認為 FanFest 在台灣舉辦具有相當的指標性,「代表平台、觀眾、創作者都準備好了,能參與這個指標型的盛會,我相當驕傲。」 阿滴回顧過去四年的 YouTuber 生涯,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盛況,值得與所有粉絲一起在 FanFest 上慶祝。 最後,我問他有沒有話想對粉絲說,阿滴只說:「記得看完 Fanfest 表演後,要來看我的影片。」相當務實。 (本文出自 數位時代)

  3. 2024年5月29日 · 1.下指令的地方,輸入想要 AI 主播唸出來的內容。 2.可選擇語言國籍與主播的聲音。 3.主播可以套用內建的或是主動生成。 建議:D-ID 是可以生成 AI 主播的影音工具,輸入文字就能讓 AI 唸出來,並混合前面的影片素材剪輯,增加畫面切換的豐富性。

  4. 2021年1月28日 · 你用過嗎? Podcast 市場出現兩種不同的廣告推模式. Podcast 贊助市集 Podcorn 共同創辦人 Agnes Kozera 表示:「預設情況下,Podcast 很難呈現爆發性成長,或病毒式傳播普及,因 Podcast 生態系統並沒有像 YouTube、Instagram 或 TikTok 這類具社群特色的平台。 「會像中樂透並躋身前 1% 市場地位的實在少之又少。 」全球最大業餘託管公司之一 Buzzsprout 共同創辦人 Marshall Brown 表示。 「對大多數來說,大多數都是緩步成長。 Podcast 生態系統是經由 RSS Feed 動態饋送的分散式方式建立。

  5. 2020年11月3日 · 像是在電競轉播中,可以同時看到實況和實況的臉,或是日本之前開發的「歡呼」功能,使用者觀看直播 5 分鐘之後可以贈送給直播一個歡呼,獲得愈多歡呼的直播,直播間的分數就會愈高。

  6. 2019年11月2日 · 在「眼球中央電視台」擔任主播的視網膜,今年受邀出席 54 屆金鐘獎串場嘉賓,就是最好的例子;藝人傾注心力經營社群平台,占星專家唐綺陽從電視節目出道 16 年後,透過網路平台,成為無人不知的國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