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3日 · 位於彌敦道平安大樓的「耆樂新天地」,是曉光集團新開設的私營院舍。 作為全港最早提供私營護老服務的機構之一,曉光集團本著「善待老人,積福積德」的宗旨,為勞碌半生的長者,在人生下半場提供合適的居所,於是在現有的安老設施上,加入大量樂齡科技,除了可以加強院友安全,更可提高院舍員工的效率與準確度。 耆樂新天地採用落地大玻璃,有助吸收更多自然光。 「耆樂新天地」面積約16,000平方呎,合共設有151個床位,人均面積比社署《院舍實務守則》所要求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6.5平方米,高出近六成二,空間感十足。

  2. 2018年12月17日 · 本年度比賽最終由小學六年級的磯部彩葉獲得。 其設計的「照護機械人」是守護型機械人,能隨時掌握被照顧者的身體狀況,並在緊急時通知家人及醫院,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網上圖片) 用畫的學習「照護」 在「照護之日」裡,除了社福團體、企業的宣傳及招聘外,筆者還留意到當中有不少都是針對年輕一代的活動。 其中一個便是熊本縣舉辦的「照護機械人點子比賽」,比賽讓專為中小學生而設(有關「照護機械人」在日本的需求及應用,筆者在之前的一篇專欄文章也有提過)。 其中一個由小學生設計出來的便是「播放那些年快樂回憶機械人」,介紹中寫到:「這個機械最大的特徵便是設有麥克風。 只要對著它說話,即使是肢體殘障或身體不靈活的人,也能讓機械人播放出那些年的快樂回憶。

  3. 2022年2月22日 · 照顧者易達平台於2020年8月至今年1月期間,成功收集超過1,600名照顧者數據,發現有超過8成(83%)為女性,近半(48.9%)為61歲或以上長者,當中更有接近一成(6.5%)的長者照顧者是81歲或以上。

  4. 2024年5月8日 · 有一次參加一個關於未來十年護老長者方針的公開研討會時,報名時填寫「你和被照顧者屬於什麼關係」一欄,發現只有父母、子女、伴侶、兄弟姊妹而沒有「孫輩」這個選項,而向工作人員查詢後,竟然被拒絕入場。 如今回想,她仍然不解,甚至覺得被歧視:「我只是想了解如何支援婆婆,支援我的家,並且我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孩子,我是成年人! 」自此之後,她每次在公開場合自我介紹時都會強調自己是「孫輩照顧者」,希望能讓社會看到這個群體的能力及其付出的努力。 「以老護老」其實最不理想.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2024年1月政府統計處公布的《香港統計月刊》顯示,2022年本港男性平均壽命達80.7歲,女性則高達86.8歲。

  5. 2024年8月21日 · 建議民青局與社署協調 向關愛隊提供探訪長者名單 在社區層面,他建議與屋邨保安加強合作,同時讓關愛隊完善獨居長者資料庫,由民青局及社署協調並給予探訪長者住戶名單。第四層是讓長者中心登記獨居長者求助個案,再聯繫社署向長者支援。

  6. 2023年12月18日 · 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畫」認可服務機構會為長者提供24小時照顧及護理服務,為每名長者制定和執行個人照顧計劃。 (資料圖片) 醫療不便減低長者跨境安老意願

  7. 2017年8月13日 · 老人家各有不同的護理需要,最低護理程度的是長者宿舍、較低的是安老院、較高的是護理安老院、最高的是護養院。 社署現時會按一個「統一評估機制」去編排各類院舍的中央輪候名冊。 而根據參考2017年6月30日社會福利署提供的統計顯示,申請各類型資助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3個月,長到不合理。 「護理安老宿位津助院舍及合約院舍」竟然要37個月! 「護養院宿位」也要23個月! 輪候資助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人數36,948人。 最壞的是, 社署這些「簡單」的加完再除的「平均數」,其實是沒有反映很多人的現實情況的。 所謂的23個月,包括所有買位、私院、合約、政府,如老人家有需要,只能等一個地區或甚至一間院舍,有真實個案要等足足7年。

  1. 相關搜尋

    老人照護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