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人焉廋哉是 漢語成語 ,出自《 論語·為政 》中“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 意思是一個人如果經過上述三個方面的考察,也就沒有什麼能被隱藏和掩飾的了,那麼就可以給此人下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判了
      baike.baidu.hk/item/人焉廋哉/127516
    • 概览
    • 出处

    汉语成语

    人焉廋哉是汉语成语,出自《论语·为政》中“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考察,也就没有什么能被隐藏和掩饰的了,那么就可以给此人下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判了。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译文

    孔子说:“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做事的原由,看仔细他的个人爱好。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

    含义

    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1. 人焉廋哉出自論語·為政篇解釋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過去的所作所為看仔細他的心安於什麼情況。 這個人還能如何隱藏呢?

  2. 着重这个语气是为了让我们深刻的明了明了什么?「人焉廋哉」是讲人何能隐藏?知人是一件难事但是孔夫子教我们用这个方法。 从这个人种种事迹,种种的表相去观察他是什么样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自然就显而易见了,所以他怎么能藏匿?

  3. 人焉廋哉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乾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4. 成語: 人焉廋哉 [編輯總資料庫] 三峽總院區地址:237201 新北市三峽區三樹路2號、 臺北院區地址:106011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79號、 臺中院區地址:420081 臺中市豐原區師範街67號 電話總機:(02)7740-7890、 傳真:(02)7740-7064、 TANet VoIP:9009-7890

  5. 人焉廋哉? 【注释】 ①以:为。 所以:所做的事。 ②所由:所经过的途径。 ③安:安心。 ④廋 (sōu):隐藏,隐蔽。 【翻译】 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 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 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 【解读】 孔子的识人法则. 知人是与人打交道的依据,也是一门极为高深的学问。 孔子认为,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理社会和国家,都不能不知人,知人虽然很难,但并不是没有办法。 在这里,孔子便教给我们一套了解他人、认识他人的科学方法。 孔子的这套方法,可以概括为“视”“观”“察”识人三部曲,具体说来,就是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先看的他的言行,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内在心理,最后确认他的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