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劉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字淵亭,廣東 欽州(今屬廣西)客家人,祖籍博白東平,清朝軍事人物,為黑旗軍領袖及創建者、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劉永福最初是天地會的將領,失敗後駐紮中越邊境。

  2. 刘永福 (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字 淵亭, 廣東 欽州 (今屬 廣西)客家人,祖籍 博白東平, 清朝 軍事人物,為 黑旗軍 領袖及創建者、 臺灣民主國 大總統。 劉永福最初是 天地會 的將領,失敗後駐紮中越邊境。 後受越南 阮朝 招安,並獲封官職,參與越南抗法運動,成為 中法戰爭 期間的一支重要勢力。 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後退入清朝境內,成為 清勇 將領。 清 光绪二十年 (1894年)調赴 台灣 協防。 1895年5月25日 清廷割讓台灣給日本 后,劉永福不願意投降,便拥立 福建台湾巡抚 唐景崧 为 台湾民主国 大总统,自称 大将军。 唐景崧 弃职逃跑后,同年6月劉在台南接任其總統職務,堅持抵抗。 乙未戰爭 失利之後棄城渡海逃往 廈門,至 辛亥革命 後終老。 生平.

  3. 1905年9月,越南革命志士潘佩珠與王族阮述來至廣州沙河劉家祠拜訪劉永福,邀請劉大將軍出任策劃越南革命的軍事行動,劉永福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且答應越南革命軍組成後,派黑旗軍原部將吳鳳典組織欽廉和左江一帶壯漢族子弟兵編為別動隊,與越南人民

  4. 刘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汉族客家人,中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刘永福幼时随父母迁于广西上思。少为佣工。咸丰七年(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

  5. 劉永福 (1837年—1917年),清末援越抗法將領,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 早年參加天地會,失敗後帶領部眾二三百人活動於中越邊境,以七星黑旗為 戰旗 ,故稱黑旗軍。

  6. 2023年4月7日 · 劉永福|反清叛賊、越南提督,歷史課本裡的抗日英雄,原來是這樣子起家的. 劉永福率領兩百多個部屬,他豎旗誓師,要求全員部屬面向黑旗,以天地為證,發誓奉劉永福為首,從此誓死效忠!. 於是,我們所熟悉的黑旗軍就這樣成立了。. (Source ...

  7. 2013年8月30日 · 19世紀末,在中越邊境的深山裏,在臺灣腹地的密林中,曾有一支高舉七星黑旗的部隊,為抵抗外國侵略者而浴血苦戰,它的領導者是劉永福。 他創建黑旗軍馳援越南,多次大敗法國佬,大振中國軍威。

  8. 2018年12月3日 · 1、援越抗法. 第一次紙橋戰役. 1873年9月,法國上尉安鄴率「遠征軍」北上,一路攻城掠鎮,11月15日占領河內城。 越南政府請求劉永福出兵抗法。 12月,在黑旗軍誘使下,驕狂的法軍頭目安鄴率數十人出城追擊,在河內城西二里處的紙橋遭到伏擊,在近戰肉搏中,法軍大炮火槍發揮不了作用,死傷安鄴以下法軍20餘人。 戰後,越南朝廷任命劉永福為三宣副提督,駐防紅河上游。 1875年,劉永福配合清軍「圍剿」活動于越北的黃崇英、李揚才部武裝,被清政府授予四品頂戴。 1877年,他又向雲南捐局捐納游擊銜,並領到執照。 第二次紙橋戰役. 1882年4月,法國殖民者再度北侵,越軍節節敗退。 5月初,劉永福又接受了越南政府的請求,率黑旗軍2500餘人抗擊發過知命者。

  9. 這張照片的主角就是臺灣民主國的第二任總統──劉永福。 這位「愛狗」總統的逃跑計畫最終還是成功了。 然而,他以敗者之姿離開臺灣之前,也曾進行過一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一方紙硯,手寫時代的變局. 1894年3月,中日兩國因為朝鮮問題而處於緊張關係,清廷鑒於此前日本有侵臺的野心,劉永福便奉旨以「幫辦臺灣防務、閩粵南澳鎮總兵」之銜,來臺協助防務。 據說當時日本還試圖以百萬利誘劉永福,但遭到劉永福斷然拒絕。 然而,身負重任的劉永福來到臺灣後,卻受到前後任主事者邵友濂與唐景崧的排擠,使得臺灣南北的防務未能有效整合。 因此,劉永福及其黑旗軍部下在日人領臺前僅能固守南部。 關於這段歷史,從劉永福的義子兼僚屬劉成良自打狗發往府城的書信中,得以窺見乙未臺灣處在風雨飄搖的局勢。

  10. 2020年9月8日 · 6月28日,台南地方紳民推舉劉永福為台灣民主國總統,領導抗日鬥爭。 劉永福堅辭不受,仍以幫辦之職,統率防軍與台灣義軍抗敵保台。 日軍攻占台北之後,隨即南侵新竹。 新竹內負崇山,外瀕大海,為台中門戶和戰略要地。 劉永福令副將楊紫雲統率新楚軍會同台灣生員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等領導的義軍據險而戰,大量殺傷敵人。 6月下旬,由於義軍軍械不繼,糧食斷絕,新竹陷入敵手。 1895年8月中旬,戰爭轉入台中。 為了保衛彰化,黑旗軍和台灣義軍在大甲溪一帶同敵人展開激戰。 黑旗軍在大甲溪南岸設伏狙擊,靜待日軍靠岸,突然四出截堵,日軍倉惶北渡,剛回渡至河中間,徐驤指揮義軍猛烈衝殺,日軍船隻被打沉沖翻,紛紛落水淹死,岸上的日軍四散逃遁。 這一仗,抗日義軍取得全勝,繳獲敵軍槍械甚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