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6日 · 發布時間: 2020/11/26 09:00. 最後更新: 2021/01/14 20:07. 分享:. 【危疾】胰臟癌徵狀不明顯 易誤以為背痛胃痛 醫生拆解胰臟癌難醫之謎 -. 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前TVB綜藝節目監製錢國偉及蘋果教主喬布斯都是因胰臟癌離世。.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 ...

  2. 2020年10月29日 · 所謂危疾保險,當受保人患上符合保單定義的指定疾病時,便可得到一筆過的賠償。至於賠償多少,就要視乎危疾的嚴重程度,嚴重者可得到基本保額的100%,但其他早期危疾如原位、通波仔,則賠償基本保額的約20至25%。

  3. 2020年5月7日 · 當受保人患上危疾時,危疾保險會作出一筆過賠償,但現在,部分保險公司甚至推出持續癌症治療保障,讓受保人於醫期間,可額外得到賠償。 隨着醫學進步,癌症未必是不治之症,不少患者可透過藥物(如標靶藥)去延續壽命,但這些藥物可能非常 ...

  4. 2023年4月13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4/13 11:22. 最後更新: 2023/04/13 12:14. 分享:. CT Scan、PET Scan和MRI都是常用的影像診斷技術,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影像呈現體內狀況,幫助醫生斷症。. 然而,即使同一個身體部位出現病徵,醫生也會按照病情需要,建議病人接受不同的 ...

  5. 2021年1月8日 · 所謂原位癌通常指病變只局限於病發原位並處於侵入性前的狀況即癌細胞並未穿透基底膜亦未侵入器官周圍的組織或間質所以只要及早診治患者的痊癒率相對為高。 然而,若未能及時處理原位癌,則有機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減低治癒率。 因此,危疾保險承保原位癌,所提供的賠償就能幫助受保人及時治療,有助減低癌症擴散的風險。 問:危疾保險在治療癌症和癌症復發方面,提供甚麼保障? 答:由於癌症有機會出現復發、轉移、持續或新發的情況,若受保人已投保一份提供癌症多次賠償的危疾計劃,就可以獲得較全面的保障,而每次賠償達100%保障額便最理想。

  6. 2018年12月15日 · 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的經驗分享,指一般人平日較少接觸癌症資訊,一旦被確診未必有充分知識向醫生發問,反而會倒過來質疑醫生,甚至錯過了治療黃金時期。 謬誤一:化療或標靶藥的效果欠佳? 肺癌及肝癌病人,一般首選是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不少人一聽到化療已很抗拒,希望改為接受免疫治療,有些中產人士會doctor-shopping,期望有醫生「說出」符合他想要的治療方案,結果拖延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進行治療,最終影響治療效果。 謬誤二:化療導致「作嘔作悶」? 謝醫生指,不少病人對化療和電療的副作用存在誤解,例如化療導致「作嘔作悶」的副作用,現時已可透過藥物改善。 謬誤三:電療導致嚴重「生痱滋」?

  7. 2020年10月29日 · 3年後(即等候期後),持續患的受保人可索償第2次癌症賠償,此時,友邦的累積賠償額依然較高。 4年後及5年後,符合條件的保誠及宏利(加強版)受保人可再次得到持續癌症治療保障。但友邦就沒有此保障了,所以累積賠償額維持不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