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急性心肌梗塞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 梗死 ,是指因持久而嚴重的 心肌缺血 所致的部分 心肌 急性壞死。 臨床表現 常有持久的 胸骨 後劇烈疼痛、急性循環 功能障礙 、 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 、 發熱 、 白細胞計數 和 血清 心肌損傷標記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損傷與 壞死 的 心電圖 進行性演變。 按梗塞範圍, 心肌梗塞 可分為透壁性心肌梗塞和 心內膜 下心肌梗塞兩類。 按病變發展過程,心肌梗塞可分為急性心肌梗塞與陳舊性心肌梗塞。 目錄. 1 病因. 1.1 冠狀動脈管腔內血栓形成. 1.2 冠狀動脈痙攣. 1.3 粥樣硬化斑塊內或斑塊下出血. 1.4 心排血量驟降. 1.5 心肌需氧量猛增. 2 臨床表現. 2.1 先兆症状.

  2. 心肌梗塞 又稱 心肌梗死 ,是指 心肌 的 缺血性壞死 ,為在 冠狀動脈病 變的基礎上, 冠狀動脈 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地急性 缺血 ,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 發生急性心肌 梗死 的病人,在臨床上常有持久的 胸骨 後劇烈疼痛、 發熱 、 白細胞計數 增高、 血清 心肌酶升高以及 心電圖 反映心肌急性損傷、缺血和 壞死 的一系列特徵性演變,並可出現 心律失常 、 休克 或 心力衰竭 ,屬 急性冠脈症候群 的嚴重類型。 目錄. 1病理. 1.1冠狀動脈病變. 1.2心肌病變. 2病理生理. 3臨床表現. 3.1先兆. 3.2症状. 3.3體征. 4輔助檢查. 4.1心電圖. 4.2放射線核素檢查. 4.3超聲心動圖. 4.4實驗室檢查. 5診斷. 5.1鑒別診斷.

  3. 心肌梗塞後發生的嚴重 心律失常 , 休克 或 心力衰竭 ,均可使冠狀動脈灌流量進一步降低, 心肌 壞死 範圍擴大。 【 病理 生理及病理】 心肌梗塞的部位視受累 血管 而定。 左冠狀動脈 前降支 閉塞,梗塞區在 左心室 前壁、 心尖 部、下側壁、 室間隔 前部和 二尖瓣 前乳頭肌 。 右冠狀動脈 閉塞,梗塞區在左心室 膈面 (右冠狀動脈佔優勢時)、室間隔後部、和 右心室 ,並可累及 竇房結 和 房室結 。 左冠狀動脈迥 旋支 閉塞,梗塞區在左心室高側壁、膈面(左冠狀動脈佔優勢時),和 左心房 ,可能累及房室結。 左冠狀動脈主幹閉塞,可引起左心室廣泛梗塞。 右心室和左、 右心房 梗塞較少見。 心肌壞死範圍大小程度,決定於冠狀 動脈 分支閉塞發生的部位、速度和側支循環建立的情況。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由於絕對性 冠狀動脈 功能不全(coronary insufficiency),伴有冠狀動脈供血區的持續性 缺血 而導致的較大範圍的 心肌 壞死 。 絕大多數(95%)的心肌梗死局限於 左心室 一定範圍,並大多 累及心壁各層(透壁性 梗死 ),少數病例僅累及心肌的 心內膜 下層(心內膜下梗死)。 (一)心內膜下心肌梗死. 心 內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特點是壞死主要累及 心室 壁內層1/3的心肌,並波及 肉柱 和 乳頭肌 。 常表現為多發性小灶狀壞死,壞死灶大小為0.5~1.5cm。 病灶分布常不限於某1支冠狀動脈的供血範圍,而是不規則地分布於左心室四周。

  6.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續超過20min,血清 心肌壞死標記物 濃度升高並有動態演變,但 心電圖 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現為ST段正常,壓低等非特徵性改變的一類 急性心肌梗死 。 NSTEMI病理基礎主要是冠脈斑塊損傷的基礎上誘發急性非閉塞性血栓,或雖為閉塞性血栓,但側支循環較好,病理學形態研究證實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冠脈內含大量纖維蛋白的 紅色血栓 ,而NSTEMI為富含血小板的 白色血栓 。 這一點病理學形態改變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正是因為者病理學形態不同,才導致了兩者心電圖改變不同,治療手段不盡相同(藥物溶栓適宜STEMI,但不宜用於NSTEMI)。 目錄. 1 病因及發病機制. 1.1 發病原因.

  7. 急性心肌梗死 是 冠狀動脈 供血突然中斷所引起的供血區 心肌細胞 缺血 、損傷和 心肌 壞死 引起的一系列 心電圖 改變可助確診。 目錄. 1 一、三種基本心電圖變化. 2 心肌梗死心電圖的演變及分期. 3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診斷. 4 四、右室心肌梗死的電圖改變. 5 五、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改變. 6 參看. 一、三種基本心電圖變化. 當某支冠狀動脈供血突然中斷時,心肌相繼發生缺血、損傷、壞死、引起相應的心電圖改變。 (一)壞死型改變:壞死的心肌喪失了除極和復極的能力,不再產生心電向量,而其他健康心肌的除極仍在進行,其綜合心電向量背離心肌壞死區,因此在相應導聯上的QRS波群出現異常Q波(Q波寬度>0.04s、深度>同導聯R波的1/4)或變為QS波如圖14-7-1。

  8. A+醫學百科 >> Killip分級. Killip分級 是Killip等於1967年提出的.它是用於評價 急性心肌梗死 (AMI)時心功能狀態的診斷標準。. 根據臨床上有無 心力衰竭 及 休克 ,分為4級。. I級:無明顯 心功能不全 。. 無血流動力學改變.. 左室充盈壓 輕度增高或 心搏量 輕度減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