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1日 · 2022-03-11 22:51. +A -A. 加入收藏. 近幾年伺服器市場大好而主機板顯卡大廠技嘉便是其中低調但卻常年保持雙位數成長的業者11日公司更宣布將旗下網通事業群營收超過一半來自伺服器分割成立子公司技鋼科技」。 對於未來是否推動子公司上市技嘉總經理李宜泰的回應也替外界留下想像空間全球資料中心建設動能強勁也讓深耕其中多年的台灣電子供應鏈廠商嘗到甜頭而台廠也有了將相關部門分拆上市的慣例包括先前緯創切割出緯穎鴻海切割出工業富聯等等如今技嘉也拍板定案將伺服器部門切割成立以研發輕資產為主的技鋼未來技鋼會將製造委由技嘉同時獨立出來的還有網通事業部的近六百名員工以及旗下工業電腦公司技宸。

  2. 2022年4月27日 · 1323期. 2022-04-27 13:27. +A -A. 加入收藏. 過去業務總是與主機板畫上等號的技嘉其實二十二年前就已成立伺服器團隊如今隨著這項業務的營收已衝破兩百億元技嘉也順勢將之切割成獨立公司三月十一日主機板二哥技嘉 突如其來在晚上七點召開記者會由極少公開露面的總經理李宜泰主持。 他在現場宣布,技嘉將把業務以伺服器為主的網通事業群,分拆成為一家獨立子公司「技鋼」,並透露未來不排除將之赴資本市場掛牌,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 這場記者會後,許多人、甚至包括該公司的小股東,才知道原來技嘉的伺服器事業,一年營收已達二百多億元,可排上台灣第六大伺服器廠,而該部門去年獲利更來到十億元,超越伺服器「五哥」神達旗下子公司神雲。 規模:營收三年增九成.

  3. 2023年8月14日 · 技嘉 (2376)每月營收. 但技嘉真的有這麼慘嗎如果從營收來看其實表現還算不錯至少其他概念股還在因為電腦賣不好而衰退時技嘉每月營收已經陸續出現年增。 七月最新營收開出來繳出86.92億元,年增率是16.89%,更帶動前七月營收由衰退轉為成長。 如果看到營收成長,我在「 神達 (3706)連噴4根漲停,還可以買? 達人解析技嘉、中美晶、神達3檔AI概念股:這檔CP值最高 」剖析第一季營收已經提過,技嘉在第一季有22%營收來自伺服器貢獻,甚至還成立新公司技剛,就是為了專注伺服器業務的營運,相較2022年不到兩成,關於伺服器的有相當顯著的提升。 更進一步確認,到底伺服器相關的商機有沒有這麼強?

  4. 2023年12月25日 · 2023年9月技嘉科技完成了第一年承諾的履行這使得技嘉科技自2009年啟動綠動計畫以來在台灣和墨西哥種植樹木突破了10萬棵來到101,899棵若以最常見每棵樹每年可吸收510公斤二氧化碳的說法技嘉科技所種樹木每年可吸碳51102公噸

  5. 2022年4月13日 · 2022-04-13 13:31. +A -A. 加入收藏. 回顧疫情以來,電子組裝業者最「夯」的投資項目之一,就是入股工業電腦廠,這個全球年產值不到筆電五%的產業,為什麼會受到國內「電子十哥」的競逐追捧? 過去半個月,筆電、iPhone、安卓智慧手機遭「砍單」的新聞不斷,因為疫情而「熱」了兩年的消費性電子,反轉的信號似乎愈顯清晰,未來幾年,究竟哪種電子產品能接棒筆電與手機的熱潮,引發許多市場觀察者的討論與猜想。 其中,有一項電子產品,被不少法人認為,極可能是今、明兩年電子業的中流砥柱之一。 儘管,它的全球年產值僅兩千億元,相較於筆電的五兆元產值,其市場規模僅不到筆電的五%。

  6. 2022年4月27日 · 1323期. 2022-04-27 13:42. +A -A. 加入收藏. 華碩500大軍走在客戶前方問需求收服歐洲雲端一哥。 為了伺服器生意, 華碩 打破了過去不碰製造的原則。 過去十四個月,華碩在董事長施崇棠的拍板下,前後砸了二十三億元,併購工業電腦廠瑞傳四五%股權。 這起併購案令人訝異的,除了是華碩這家PC品牌廠「跨界」工業電腦外,該公司更對外宣布,它將在瑞傳的樹林廠生產自家設計的伺服器,打破十二年前將製造事業切割給和碩後、只專注品牌的堅持。 事實上,華碩布局伺服器已久,除了過去八年相關業績連年成長,去年營收成長更逾五成;其中占比最大、成長最快的產品線,就是來自白牌伺服器的客戶,包括歐洲最大網路託管商OVH、德國前三大網路託管商Hetzner都是其客戶。

  7. 2021年11月11日 · 2021-11-11. +A -A. 加入收藏.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罕見的頒發給氣候學者,認證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之因,再度提醒人們永續經營地球的重要性。 技嘉科技GIGABYTE),不僅獨善其身更由上到下串聯供應鏈推己及人將愛地球的行動觸及消費者打造愛護地球的價值鏈並持續擴大參與還海行動倡議可謂是將愛護地球深化在企業DNA之中的表率。 技嘉科技在2009年即承諾在2030年要減碳50%的宣言,透過企業上到下的努力,在2020年確認將原本的目標提前5年實現,在2025年達成,展現了對於減碳的企圖心與清楚意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