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8日 · 国际能源署指出一季度末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但蔓延到伊朗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预计北美欧洲等区域实施的遏制措施对石油需求的影响将小于中国但航空业的需求将继续受到全球航空旅行萎缩的影响。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原油市场将面临严重的冲击。 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同时,月初“OPEC+会议”不欢而散后,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争夺市场的石油价格战让已然脆弱的油市再度蒙上一层阴影,国际油价出现“史诗级暴跌”。 3月18日,WTI原油价格最低跌至20.37美元一桶,这是2002年最低18.02美元/桶以来,油价最低的一次。 影响或为短期. 能源转型大趋势不变.

  2. 2020年2月20日 · 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并借春节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迅速蔓延至全国。 为阻断疫情传播,我国多数地区延长春节假期至2月9日。 同时部分省市的人民政府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疫情的情况发文要求工地延迟开工,具体复工时间另行通知,在通知之前不得擅自开工。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列为传染病应急机制中的最高等级“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即PHEIC),时效性为3个月。 一、疫情对制造端的影响.

  3. 2021年9月22日 · 一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 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社会已被深刻改变。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每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必须以信心、勇气、担当,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 第一,我们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 一部世界文明史也是同瘟疫斗争的历史,人类总是在不断战胜挑战中实现更大发展和进步。 这次疫情虽然来势凶猛,我们终将战而胜之。 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呵护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尊严。 要弘扬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4. 2020年5月6日 · 今年的海外市场虽然饱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但总体来看也还算差强人意根据SolarPowerEurope日前发布的2020-2024年全球市场展望今年全球新增的光伏装机容量预计达112GW左右在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光伏作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的主要手段

  5. 2020年12月14日 ·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习近平提出3点倡议。 第一,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 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 中方欢迎各国支持《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 各国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国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强化行动。 发达国家要切实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 第三,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习近平强调,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

  6. 2022年1月19日 · 以欧基港和美西基本港市场现货运价为例欧基港40尺高柜集装箱的价格已经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1200-2000美元/箱上涨到目前的1.2万-1.4万美元/美西基本港40尺高柜集装箱的价格从1200-2000美元/箱增加至如今的1.15-1.35万美元/物流行业资深从业者许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上述数据为基础,按照一个40尺高柜集装箱约330千瓦的运量测算,欧洲港的海运费分摊到每瓦组件上的平均值约0.28元/瓦,美西基本港约0.27元/瓦左右。 “海运费占总货值的比例上升至15%-18%左右,甚至超过了不少辅材的成本占比。 据隆基股份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2021年1-9月,公司营业总成本为479.3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256.02亿元增长87.22%。

  7. 2021年7月28日 · 7月20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最新报告称全球 碳排放 量继去年春季因新冠肺炎疫情突现暴跌之后目前已出现强劲反弹迹象。 按照各国疫后的复苏情况,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碳排放量将进一步上升,到2023年将创下历史新高。 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如此,仍然未有碳排放峰值即将到来的迹象。 碳排放峰值难现. IEA指出,今年,全球碳排放量有望跃升至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2023年,全球碳排放量将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并在随后几年继续增长,这样的上升预期使得峰值很难到来,同时也让气候目标无法实现。 电力需求猛增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一大原因。 报告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电力需求下降约1%;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电力需求将分别增长5%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