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4月13日 · 中國創業投資者谷歌前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便指出facebook今次收購Instagram主要是補本身流動性的不足。 全流動模式夠煞食. 「Instagram利用iPhone平台做出照片和濾鏡,吸引攝影愛好者用手機拍照分享,加上Facebook社交產品的移動性能不足,而Twitter則是移動產品中圖片功能不足,這些因素給了Instagram生存的空間。 」李開復說。 有評論便指出,facebook崛起於桌面互聯網火熱的年代,現時8億facebook註冊用戶中,約4億多人有安裝其手機應用程式。 但Instagram可愛之處,在於其全流動的模式,你在電腦上網進入Instagram網站,只能看到最基本企業資訊,並不能看到用戶上傳的相片。 這相信就是facebook相中Instagram的原因。

  2. 2018年10月9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18/10/09 18:41. 最後更新: 2019/11/11 10:48. 分享: KOL(Key Opinion Leader)是網絡世界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言一帖的影響難以估計。 每個人對KOL的定義都不同,你以為自己是KOL,定網民未必一致認同。 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 就以影響力指數及粉絲總數等為KOL打分,近日在娛樂新聞頻曝光的單文柔也擠身本港五大KOL。 以本港十大KOL計,你又識得幾多個?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3. 2020年4月28日 · 不少打工仔都是「拖延症」患者,常將工作推遲到限期前一刻才完成,拖慢了工作進度。如何有效地戒掉拖延症這個壞習慣?據外國傳媒報道,Instagram聯合創辦人Kevin Systrom就曾分享,他所奉行的「5分鐘法則」有助改善自己的拖延症。

  4. 2021年8月30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1/08/30 19:05. 分享:. KOL(Key Opinion Leader)意指在互聯網上有影響力的人,他們在Youtube、Facebook及Instagram等平台發布特定主題內容,從而累積一定數量的訂閱及關注,並獲得廣告商的垂青,為商家發布推介產品的內容。. 要做所謂的 ...

  5. 2024年1月6日 · 1. 做運動、鍛練身體. 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曾說過,他戒掉了起床後必定拿起電話的壞習慣,現在起床後至少首20分鐘,他是在鍛練、做運動,不管有多少人在「轟炸」他的電話。 Ariel Investments總裁Mellody Hobson將各種運動融入她的早晨,包括跑步、舉重、游泳或騎自行車,然後就是期待已久的洗澡。 「我的洗澡時間是重要的個人時間,」她告訴CNBC,「我每天早上都會 洗澡,利用這段時間來減壓和放鬆。 當我在芝加哥寒冷的日子裡跑步時,回程時我會跑得更快,同時想著洗澡。 事實上,對大多數人來說,在一天的責任開始之前,清晨是運動的最佳時間。

  6. 2021年12月10日 · 中法混血YouTuber兼Instagramer J Lou(林欣)就憑着標緻的外表和搞笑形象,成功殺出一條血路,至今最多人瀏覽的影片是J Lou給媽媽看自己的性感照片,觀看人次超過600萬。 自大學時開始拍片的J Lou,未畢業已有能力搬離父母,畢業後更選擇全職做YouTuber,以拍片為職業,不感令人問:究竟做YouTuber是否真的好好搵? 【辛苦工作儲100萬元 吳沚默買珠海物業 年回報2厘: 按此 】 J Lou笑言媽媽是個傳統的母親,當初開始拍YouTube時,雖然媽媽沒有反對,但也沒有支持。 由於父母都是生意人,感受過事業不穩定的時候,因此不希望J Lou有一樣的人生。 「在我成長期(媽媽)不斷提醒我長大後要做醫生或律師,要找一些穩定的工作做。

  7. 2023年10月24日 · 網戀詐騙是損失第二大的社交媒體騙案。 此類詐騙通常始於陌生人看似無辜的好友請求,然後騙徒會進行愛情轟炸(Love Bombing,猛烈追求示愛)、提出金錢要求。 精準投放個人化詐騙廣告. FTC稱,社交媒體透過多種方式為騙徒提供了優勢。 他們可以輕鬆製造假冒的角色,或侵入用戶的個人資料,冒充用戶、欺騙用戶的好友。 騙徒可以根據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內容學習調整詐騙方法。 投放廣告的騙徒甚至能使用社交媒體的廣告工具,根據個人詳細資料(例如用戶年齡、興趣或過去的購買記錄),精準投放為用戶量身定制的「個人化」詐騙廣告。 4大防騙技巧. 報告介紹了一些社交媒體防騙技巧︰. 1. 限制誰能看到你在社交媒體上的資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