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追風》 (英語: The Wind )是一部未完成的 台灣動畫電影 ,為 臺灣 電影導演 楊德昌 生前的最後遺作。 其試拍片段已於2002-2005年完成。 簡介 [ 編輯] 該作品以 北宋 汴梁 為背景,講述一名文弱少年常麾的故事。 在一次演出結束後,他與他所暗戀的樂師秋虹一起回家的路上遭遇了地痞,幸運地被兩名神秘高手解救。 同時,常麾的哥哥發現他是個練武奇才,於是開始策劃了讓他參與搏鬥比賽的計畫… [1] 製作 [ 編輯] 在2000年代後期,楊德昌創立了鎧甲娛樂科技公司,正式投身 電腦動畫 的開發與創作領域。 [2] 2002年5月,鎧甲娛樂科技與 成龍 的經紀公司JC Group宣布合作,表示楊德昌在此前數月曾與成龍會面,討論了一項聯合電影計劃。

  2. 2020年12月4日 · 楊德昌指導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等片的台灣導演編劇。 他為人稱道的獲獎電影均為真人飾演的影片,在他已經跨足製作一部動畫的時候,卻因結腸癌逝世,而這部未完成的動畫影片也隨他的生命的停止而停止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到的動畫樣片追風》。 《追風樣片時長9分鐘分為2部分前1分鐘畫面發生在熙熙攘攘的茶館琵琶少女在台上撫琴婉轉輕吟台下觀眾人頭攢動一名書生模樣的少年擠進人群痴痴地望向台上。 第二部分,鏡頭切換到河邊,從此便是8分鐘的長鏡頭了。 鏡頭轉換。 少年少女提燈並肩而行,明月懸掛,小橋橫臥,河道兩旁燈火通明,少年接到表演結束的少女,送她回家。 而此時,兩個蒙面人,也爬樹翻牆,飛檐走壁,跟蹤二人。

    • 電影以外,楊導的第二個面向:音樂
    • 跳一場音樂與影像的雙人舞:最合拍的舞伴
    • 《一一》中的愛情旋律:「我和楊導都在裏面」
    • 後記:最後一個音符落下,仍要完成丈夫的心願

    說《一一》是一首曲子,有其深厚的淵源。彭鎧立說,電影的英文譯名《A One and A Two》就是音樂快要揭幕、「beginning」的意思,像演奏者在數拍子一樣:「a one, and a two, and a one two three four…」,寓意生命的起源;而《一一》中的角色也與音樂結下不解緣,他們的人生與大提琴和鋼琴交錯在一起,音樂代表了各種人生的符號——對NJ來說,是初戀情人;對大田來說,是心靈的解放;對婷婷、莉莉、胖子三角戀人來說,是成長的表徵。 在現實生活中,音樂在楊德昌的生命也佔有一定的份量,是他的愛好,是他的遺憾,也是他兩任妻子的畢生志業:蔡琴是歌手,彭凱立是鋼琴演奏家。 「第一次聊天,他就問我有關音樂中調性(key)的問題……然後他說,在電影創作上的每一個環節,...

    「我覺得我們兩人在審美和品味上的愛好,可以說幾乎是一模一樣,非常的synchronise。我們兩人的頻率對得很準。」 兩人都喜歡意大利歌劇作曲家Puccini,Beethoven和Bach(巴哈)是楊彭二人在古典樂上的摯愛,兩人都很喜歡Woody Allen(伍迪艾倫),第一次談電影就是討論Woody Allen運用音樂是如何的好,這種品味的契合,在《一一》的創作上發揮到極致: 「導演會帶一段今天拍好的東西回家,我們家裡有很開放的空間,有一部grand piano,旁邊有隨時都準備好的錄音設備,我們看完今天拍的東西,我就會當場彈一段可以搭配的音樂,當場錄下來。」她強調,《一一》的音樂創作「幾乎都是一次完成的」,彼此都相信敏銳的直覺,「我們覺得什麼樣是對的,就做那個東西。」 楊導的脾氣出名火爆...

    彭鎧立形容,《一一》等於是一個生命的光譜(spectrum),「從一個小baby誕生開始,到一個葬禮結束」,中間穿插了台北中產家庭三代人起伏跌宕的人生旋律。「在片頭和片尾的音樂,我很用心做了設計,譜成一個人生的cycle。」 巧妙的是,baby正式來到人世,是在電影的中段,開幕時他還在新娘的肚子裏,以一個婚禮鋪墊下去,那這算是「一個baby的誕生」嗎?或許這就是導演要暗示的訊息:一切生命的起源,是從愛情開始的;而「愛情」,是《一一》其中一個主旋律,由NJ和初戀情人、婷婷和胖子、洋洋和他的女同學,三對平行敘事構成,彷如一場三重奏。 彭鎧立說,電影中每個人都有他的主旋律,而旋律會跟隨角色的個性、情緒不斷變奏。「我看到女主角Sherry(NJ的初戀情人),我會先給她一段主旋律,然後當她每次出現,這...

    在2000年憑著《一一》拿下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後,楊德昌就被確診患上大腸癌,身體漸衰、長期要接受化療的他不再拍電影,轉投兒時愛好——漫畫,據彭鎧立憶述,即使被病魔折磨得再痛苦,楊德昌也堅持創作到最後一秒,最後製作成不到8分鐘,只有幾個場景的動畫《追風》。 彭鎧立堅持完成丈夫的心願,一直探索重啟《追風》製作的可能,只是楊德昌的畫風太原創,需要更多時間完成,「我們還在努力中,希望幫他一路完成。」 彭鎧立以「極度浪漫」、「極度理想主義」來形容《追風》這部動畫,是楊導一生從未開發過的創作領域——武俠青春片,「這是關於一個中國少年的故事,完全不知道自己有絕世武力,不管周圍的人如何陷害他,他還是不相信有絕世武功,有一種青春的懵懂在裏面。」這種戇直,其實跟楊德昌創作理念也有點相像——即使看在我們眼裏他多麼...

  3. 2023年6月18日 · 楊德昌離世時僅59歲自首部參與執導電影光陰的故事至最後完成片段畫面的遺作追風》,他沒有留下太多長片作品卻足以讓他至今仍被世人蔚為影壇大師龐大資料中所展露的就是這8又1/4部作品冰山下的思想觀點還有成長歷程王俊傑與孫松榮合作分別以策展及電影專業策畫楊德昌回顧展如何將文獻資料視覺化為策展一大要點王俊傑透露將以當代藝術視角規畫展間。 展覽以一層樓規劃,投影背景為設想展間平面圖。 (攝影:趙世勳) 成為導演以前的漫畫養分. 跟展覽一樣,想爬梳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回到原點。 楊德昌出生於上海,1949年家人帶上還是嬰兒的他遷往台灣。

  4. 「《追風出來之後是反映我的思想及我想做的事情任何藝術品都是反映這個特色。 在臺灣成長是很幸運的事,有來自日本與美國的影響,尤其是日本的動漫,非常普遍。 所以我覺得臺灣很適合做動畫,我們很早就在創作的氣氛裡。 」- #楊德昌. ⠀. 除了電影導演身分外楊德昌於創作後期致力於原創動畫長片追風》,並邀請由成龍和他的成家班模擬動畫動作。 原預定2007年完成,可惜後來無法如期問世。 ⠀. 影視聽中心的「 #楊德昌特展 」中集合 #9部楊德昌的珍貴影片 於 #二樓常設展展間 投影螢幕區輪播放映,各位影迷千萬別錯過~ 詳細輪播片單請看下方. ⠀. ⇢ ⇢ 二樓常設展展間投影・影片清單 ⇢ ⇢ . ⠀. 《追風》(試拍片段) The Wind (Demo) 2002-2005. ⠀.

    • (88)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2 分鐘
    • 33.5K
  5. 其他人也問了

  6. 作為臺灣新電影運動開創者之一的楊德昌其作品對於都市再現性別權力政治反思歷史暴力社會變遷及多重媒介有著超越時代的洞察力與批判視域為臺灣電影留下難以被取代的資產將楊德昌電影世界帶入美術館展陳乃是對於其名作展開共時性的影音造形讓觀眾沉浸於電影世界展開視聽感受。 同時,就歷時性的展映佈局而言,觀眾既會看見也會聽見導演交匯著生命經驗與創作生涯的種種驚艷瞬間。 此外,楊德昌在劇情長片之外的許多重要作品,包括四部劇作(《如果》、《成長季節》、《九哥與老七》、《李爾王》)、動畫遺作《追風》及各種手稿等,也計劃在展覽中重現其迷人神采,完滿導演畢生創作軌跡與思想藍圖。 展覽開幕時將舉辦國際論壇,展期間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將同步舉辦楊德昌電影回顧影展。 精選作品. 活動.

  7. 2011年3月18日 · 這段影片是2003年我在追風團隊協助在楊德昌導演製作的樣片是還沒完成的版本!影片最特別的是一個將近10分鐘沒剪接的鏡頭。 在前期製作時,我只使用了photoshop與flash兩個軟體工具,就可以做到了技術的分工與整合。 楊導演有一種經常改劇情改表演的創作習慣,當時團隊裡沒有人知道如何配合這種習慣來製作動畫影片時...

    • 9 分鐘
    • 31.7K
    • 許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