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庫名稱
    蓄水百分比(%)
    石門水庫
    33.02%
    新山水庫
    96.32%
    翡翠水庫
    68.87%
    寶山水庫
    55.32%

    資料更新日期 113-06-01 23:00

  2. 2002年9月5日 · 內容簡介 |. 水庫近年引發環境正義的論戰激烈程度恐怕不下於核電。 其具有供水、發電、調節洪枯、觀光遊憩的功能,但卻嚴重破壞河川全河系的自然作用和生態環境,同時犧牲上游集水區居民的權益來增進下游用水人的福祉。 然而作為台灣現今最主要的用水來源農工產業的基礎台灣的水庫在八十幾年來的確逐步對台灣的地景經濟人文均產生重大的影響。 本書即分北、中、南、東四區,依照河川的流域一一介紹台灣五十幾座水庫的興建始末、工程特色、周邊景觀、人文風貌,以及後續使用與淤積的狀況,您就會知道台灣及自己家中隨手可得的水資源,其實付出了昂貴的環境及社會代價。 作者簡介 |. 黃兆慧:服務於金融業,工作之餘,熱中台灣地方文化觀察及山林影像記錄。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WGE1014.

  3. 2023年2月22日 · 曾文水庫是台灣湖面面積最大也是容量最大的水庫雖然蓄水量可達7億4千萬立方公尺但水庫建好後颱風登陸所造成的泥沙淤積年年增加如果不清除淤泥水庫的使用壽命就會減短這是水庫面臨的最大問題所以除了曾文水庫興建時的大工程近年又將進行一項超級工程就是幫曾文水庫開挖排砂隧道並裝設引水象鼻鋼管可以有效排除淤泥延長曾文水庫的壽命。 一起來看看水庫究竟是怎麼興建的? 又怎麼在水下開挖隧道的呢? 透過曾文水庫,我們了解一些水利工程的祕密: ★建水庫就會破壞生態嗎? ★把水留住只能建水庫嗎? ★防淤隧道的排沙原理竟然跟沖水馬桶有關! ★聽過北水南調、南水北送嗎? 水庫可以互相支援送水,這是怎麼辦到的? ★台灣共95座水庫,供應全台每年約1/4的用水量。

  4. 2023年8月2日 · 看不到的小東西: 一本幫助你了解自己也理解別人的神奇繪本. Invisible Things. 出版品牌:木馬文化. 作者: 安迪.J. 比薩 蘇菲.米勒 (Andy J. Pizza Sophie Miller) 譯者: 蔡祐庭. ISBN:9786263144873. 出版日期: 2023-08-02. 定價: NT$ 400. 優惠價: 75折 NT$ 300.

  5. 2023年10月4日 · 【本書特色】 ★大字注音,無礙閱讀,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 ★圖解小劇場,用故事開拓視野,引導人生成長. ★精美彩繪漫畫,重現《山海經》精華內容,快速學習經典. ──|學習重點|── 適讀年齡:大字注音,7-10歲適讀. 學習範圍:文學選讀、語文表達、專題閱讀與研究、國學常識. 符合108課綱概念核心素養: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身心素質與自我.

  6. 2019年2月27日 · 《被壓榨的一代》揭露中產階級生活困境,在訪談過程中,作者發現有許多家庭無力負擔養育孩子的費用,即便是看似不用為錢煩惱的單身貴族,也為維持生活水平而苦惱。 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受訪對象,有教授、律師、會計師、工程師、護理人員……等等,他們曾以為「自己接受的職業訓練或個人背景,能確保過上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事實卻不是如此。 教師不得不在放學後開Uber賺錢、機器人取代藥劑師、護理師等醫療工作者,高知識分子只能在大學兼任授課,永遠等不到正式教職。 他們對財務焦慮、對工作氣憤、甚至對深陷膠著的自己感到羞愧不已。 本書作者艾莉莎.奎特是非營利組織「經濟困難報告計畫」的執行主編,該組織致力於報導不平等的社會現象。 面對當前困局,奎特試圖從政策面、現實面,與心理面給出解決方案。

  7. 煩惱,其實都源自相同的問題,那就是 —— 自我肯定感。. 「自我肯定感」,是「珍惜自己的一種心情」;不是對「優秀的自己」感到驕傲 ,. 而是對即使受了傷、即使跌跌撞撞,也還是努力活著的自己,抱持尊重與敬意。. 這是我們原本就擁有的能力,卻可能 ...

  8. 2020年12月16日 · 內容簡介 |. ★自然與科技領域最佳延伸讀物★. 科學家在設計發明時常會向大自然學習,因為萬物是最好的靈感來源, 認識更多仿生學知識,讓想像力天馬行空. 你聽過「仿生學」嗎? 簡單來說,是人類模仿生物特殊本領的一門科學,藉由觀察自然界的生物構造、機能來創造發明,甚至是解決生活上所遭遇到的問題。 如今,人類社會中許多事物的原始構想都受到大自然的啟發。 向鳥類借點子:人類無法飛行,但鳥類早會了。 人類向鳥類請益,實現在天空中飛行的願望。 自萊特兄弟從鴿子身上得到靈感,發明出第一架飛機後,人類一直藉由觀察各種鳥類,不停調整機體結構,製作出能飛得更穩、更遠、更舒適的飛機,而這個改造還會持續下去。 向樹木借點子:葉子吸收陽光、根吸收水分,樹木總是能自給自足,甚至屹立不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