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汽車報廢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17日 · 完全報廢 Total Loss | am730. 生活. 2021-12-17 04:30:00. 動物緣: 麥志豪. 日報. 完全報廢 Total Loss. 分享: 遇上交通事故,車輛會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我身為車主,經驗上都是整得就整,但遇著維修費比車價還要高,那就寧願total Loss。 如此毀滅一架車,絕不涉及道德問題,只涉及價值的問題,純粹是「邊樣著數啲」的計算。 因為車不是生命,只是財產。 上星期日沙田賽馬發生嚴重意外,四名騎師墮馬送院,另外兩匹馬「君達星」及「肥仔叻叻」因傷勢嚴重,total Loss了。 我把兩件事平衡陳述,相信大家都會感到不安。 因為馬匹始終是一條生命! 但對不起,現實歸現實,這兩者total Loss性質,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2. 2024年5月6日 · 留言. 浙江省金華市一對夫婦上月27日駕駛Tesla Model Y電動車時,在盤山公路衝下山路,兩人最終均搶救無效死亡。 家屬質疑現場沒有煞車痕迹,行車紀錄儀數據又離奇消失不見。 警方已介入調查,Tesla方面表示會提供必要支持,但主要是警方在處理,他們不便過多干涉。

  3. 2024年3月18日 · 2024-03-18 08:16:27. 金山碳方:徐柱良. 電動車環保迷思. 分享: 一架中型電動車可比燃油車減少37%至69%碳排放,可見電動車減排效率遠遠高於電動車。 (資料圖片) 近日有外國組織發表研究報告,內容指出電動車所釋出顆粒污染物含量或比燃油車多出近1,850倍,抨擊電動車或沒大眾想像中環保。 報告被公開後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電動車的環保效益。 但其實電動車釋放的污染物超越燃油車的說法,需要更全面的考慮,並不可單一就個別報告結果而妄下定論。 電動車被認定較燃油車環保的原因全在於釋出污染物的方式。 燃油車主要在燃燒燃料時釋放二氧化碳(CO2)和其他有害氣體,這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空氣質量有負面影響。

  4. 2023年4月17日 · 2023-04-17 09:00:00. 金山碳方:徐柱良. 甚麼是終極環保車? 分享有車廠開始研發更環保的氫能汽車。 (資料圖片) 上文提到電動車近年大行其道但電動車要在原物料開採電池生產電動車製造以至電力儲存方面再加以改良才能真正達到零排放的效果因此已有車廠開始研發更環保的氫能汽車氫燃料電池車與純電動汽車不同之處在於車輛攜帶的不是蓄電池而是氫氣利用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產生電流從而驅動車輛。 由於氫氣與氧氣在燃料電池中反應產生電流,只會排出水蒸氣,因此沒有噪音及污染物。 氫氣是宇宙中最豐富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除了用煤製氫或工業副產品製氫外,還可利用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製氫,是名符其實的清潔可再生能源。

  5. 2024年2月15日 · 2024-02-15 07:00:00. 電動車充電產業巡禮丨總覽焦點政策 概述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分享: 《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由時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於2021年向公眾發表。 路面汽車廢氣排放是造成碳排的一大主因為配合香港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2021年3月時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制定並發表了首份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旨在於2050年爭取車輛零排放的願景。 首當其衝便是目標在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並以市場機制鼓勵業界助力充電網絡配套。 政府更將於年內檢討《路線圖》之餘,亦會陸續為商用車輛及公共運輸提供更清晰的轉型藍圖。 到底《路線圖》有何焦點政策出台? 配合2050年前碳中和 2050年前車輛零排放.

  6. 4 天前 · 2024-05-27 12:00:00. 垃圾徵費|台北實施多年 環團指減廢效果顯著倡推循環用商業模式. 分享: 有飲品店提供免費借用循環杯。 (港台圖片) 在台灣,有地區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多年,數年前亦提出於明年全面限用塑膠購物袋、免洗餐具等,至2030年更加全面禁用。 在台港人形容當地環保意識強烈. 在台港人Johnson,8年前移居台灣,平日棄置垃圾要付費使用專用垃圾袋。 他形容當地環保意識強烈,會做好垃圾分類,歸功於當地的宣傳教育。 Johnson從事餐飲業,做外賣生意有向客人提供塑膠餐具,現時小批次購入環保餐具測試品質。 他認為在落實政策前,有足夠緩衝期很重要,讓持份者逐步適應。

  7. 2024年3月14日 · 梁熙向am730表示走塑和垃圾徵費兩大政策同年實施的情況下食環署卻維持去年的垃圾收集量估算難免讓人質疑政府各部門間是否同床異夢欠缺足夠信心他認為在政策有一定適應期的同時政府早已長年透過綠在區區等方式推動源頭減廢食環署最起碼也可下調5至10%的垃圾收集量維持不變確實讓人氣餒。 隨住消費模式轉變,梁熙認為當局應該加強利用「綠在區區」,以大數據分析市民日常消費及回收習慣等數據變化,從而更精準有效規劃回收點及廚餘機等配套,更快達至2035年「零廢堆填」的目標。 他希望政府各部門上下一心,加上軟、硬件配套完善,使垃圾收集量的估算最終也只是「高估」。 本地. 財政預算案2024|垃圾徵費「走塑」相繼實施 梁熙質疑食環署預算今年垃圾收集量不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