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申請外勞資格和條件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外籍勞工. 國際移住勞工 (英語: foreign worker ),在 香港 多稱為 外地勞工 ,簡稱為 外勞 ,在 澳門 又稱為 外地僱員 或 外勞 [1] ,在中國大陸常稱為 外籍勞工 ,台灣稱為 外籍勞工 、 外籍移工 、 移住勞工 或 國際移工 ,簡稱 移工 ,日本及韓國稱為 外國人 ...

    • 分類
    • 全世界的情況
    • 常見問題
    • 各地情況
    • 相關條目
    • 外部連結
    藍領外籍客工。
    白領外籍客工。
    非法偷渡人士。

    亞洲

    東南亞和南亞供應勞力至鄰近較富裕地區,包括日本、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等。以下数据多指以外籍身份居住的工人,包括专业人员。

    雇主限制外勞的自由,例如以保管名義沒收外勞的證件,或是各式各樣的剝削,或強迫勞動。
    宗教信仰或飲食禁忌不受雇主尊重(例如伊斯蘭教不食用豬肉)。
    居住環境排外。
    勞動環境惡劣。

    台灣

    1980年代後,因新臺幣升值、產業結構由勞力密集產業走向技術及資本密集產業、《勞動基準法》實施等因素,使企業勞動成本提高,以製造業工資水準影響最大。因此企業開始要求政府引進廉價外籍勞工,在1991年政府正式開放引進外勞。根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統計,截至2019年底,台灣產業移工以越南籍19.6萬(43%)佔最多數,其次依序為菲律賓12.7萬(28%)、印尼7.5萬(16%)、泰國6萬(13%)。社福移工以印尼籍19.7萬(77%)佔最多數,其次依序為菲律賓3.1萬(12%)、越南2.8萬(11%)。 在台灣,臺灣藍領及白領移工有不同勞動規範,「外籍勞工」一詞多指涉藍領移工,如《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到10款的工作者,不包含工程師、經理、英文教師等專業白領移工。 《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到10款: 八、海洋漁撈工作。 九、家庭幫傭及看護工作。 十、為因應國家重要建設工程或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工作。

    澳門

    1988年,澳門政府才對外勞的輸入做出正式的規範。由於澳門的工資水平相對於外勞輸出地的工資水平來說較高,為構成了外地勞工湧入澳門的誘因之一。 2021年,澳門外勞人數達171,098人,其中115,498人來自中國大陸,佔外勞總數逾67%,同年第四季的居澳勞動人口為38.90萬人,就業人數則為37.71萬人,反映外勞人數佔澳門勞動人口和就業人口均逾四成。根據出入境資料,估計2022底在澳工作而居於境外的外地僱員有7.76萬人,佔外地僱員總數45.3%。 大量外勞往澳門工作,導致有意見質疑 「為何寧可請外勞不請本地人」,認為輸入過多外勞會對社會各方面帶來一定衝擊,也導致外勞擠佔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普遍存在,引起勞動力市場的混亂,加速激化勞資雙方的矛盾。

    香港

    香港不少家庭選擇聘用外籍家庭傭工(外傭),而最大的外傭供應來源地屬菲律賓。2016年,全港約有352,000名外傭,佔整體就業人口的9%,受僱於11%的本港住戶,而菲律賓人於2016年佔整體外傭人數54%。 2023年6月13日,香港政府宣佈輸入外勞,以應對勞工短缺。當局計劃為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兩萬名外勞,兩個行業輸入外勞皆要遵守「1:2」比例,即每當聘請一名外勞都要聘請兩名本地勞工,外勞的工資不可以低於行業工資中位數,外勞不會取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資格,完成合約後便要離開。 1. 1.2萬個配額屬建造業,建造業外勞優先考慮分配予造價逾10億元的公營工程項目,如公營房屋、基建、鐵路,特殊情況下考慮批准私營項目輸入外勞。 2. 8000個配額屬運輸業,涵蓋機場員工(佔6,300名外勞)、小巴、直通巴及旅遊巴司機(佔1,700名外勞),外勞必須持有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一年或以上,來港後要接受10至12小時路面訓練,通過駕駛考試後,再完成職前課程及實習,熟悉香港的交通規則及駕駛路線才可以投入服務 。 政府亦公佈會將優化現有的「補充勞工計劃」,並將計劃改名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

    黎巴嫩外籍家庭傭工(阿拉伯语:العاملات المنزليات الوافدات في لبنان)
    2019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Displacement Trends and PoliciesReport to the G2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際人力移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勞動統計查詢 - 產業與社福外勞人數-按國籍別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灣勞動部
  2. 其他人也問了

  3. 外地劳工 (英语: foreign worker ),在 香港 多称为 外地劳工 ,简称为 外劳 ,在 澳门 又称为 外地雇员 [1] ,简称为 雇 或 外劳 [2] ,在中国大陆常称为 外籍劳工 ,台湾称为 外籍劳工 、 外籍移工 、 移住劳工 或 国际移工 ,简称 移工 ,日本及韩国称为 外国人劳动者 (日语: 外国人労働者 ,韩语: 외국인 노동자 ),是指受雇员工不在原本 籍贯地 工作,而是跨境接受聘雇 [3] [4] 。 广义的说,外籍客工可以包括很多人。 最常见的说法,是指跨境去寻求更好的工作的人。 有循合法管道进入工作的合法外劳,亦有用 偷渡 或其他如观光等名义入境不法打工的非法外劳。 除了工作,很多人还希望取得国籍,也就是所谓的“经济 移民 ”。

  4. 退休年齡舊制退休年齡依勞動基準法第5354條規定須滿足於同一公司的相對年資條件例如:甲勞工27歳到職後在同一公司服務25年最早能於52歲辦理退休並領取退休金);新制至少需年滿60歲才可領取新制退休金但無舊制之年資限制亦不論是否仍在職。 喪失工作能力:舊制有加給,新制則無。 領取前死亡:舊制無法領取,新制可由家屬領取。 領取方式:舊制僅可一次領取,新制分為一次領取或按月領取(新制年資15年以下僅能一次領取,新制年資15年以上能選擇一次領取或按月領取 [6] )。 舊制必須在同一單位工作到退休,新制為「可攜式年資」故非必需在同一單位工作到退休。 未領取退休金前,舊制屬於「退休準備金」是雇主的財產置於中央信託局;新制屬於「個人退休金」是勞方的財產置於個人退休金專戶。

  5. 外籍勞工 (英語: foreign worker ),在 中國大陸 台灣 多稱為 外籍勞工 ,簡稱為 外勞 ,在 澳門 又稱為 外地僱員 [1] ,簡稱為 僱 或 外勞 [2] ,在中國大陸常稱為 外籍勞工 ,台灣稱為 外籍勞工 、 外籍移工 、 移住勞工 或 國際移工 ,簡稱 移工 ,日本及韓國稱為 外國人勞動者 (日語: 国人労働者 ,韓語: 외국인 노동자 ),是指受僱員工不在原本 籍貫地 工作,而是跨境接受聘僱 [3] [4] 。 廣義的說,外籍客工可以包括很多人。 最常見的說法,是指跨境去尋求更好的工作的人。 有循合法管道進入工作的合法外勞,亦有用 偷渡 或其他如觀光等名義入境不法打工的非法外勞。 除了工作,很多人還希望取得國籍,也就是所謂的「經濟 移民 」。

  6. 若外僑要永久居住需取得外僑永久居留證其取得條件是每年在臺灣地區居住183日及以上或取得內政部移民署的豁免),並已在臺灣地區居住5年能達到最低工資或財產水平原國家犯罪記錄經審核。 [6] 外僑永久居留證的費用是1萬新臺幣外僑永久居留證永久有效因此不需要定期更換。 [6] 但擁有永久居留證後,如果每年沒有住滿183天,永久居留證會被註銷或撤銷。 [7] 中華民國於1999年立法允許外僑在臺灣地區永久居住,並於次年簽發首批外僑永久居留證。 [8] 臺灣地區居留證 [ 編輯] 臺灣地區居留證爲 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 簽發。 無戶籍國民在法律上是 中華民國國民 ,但沒有有效的臺灣地區戶籍。 取得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的條件是年滿14週歲且有臺灣地區戶籍。

  7. 取得外僑居留證有多種途徑包括從事有工作許可的工作成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的親屬包括父母子女配偶)、從事 傳教 工作、在臺灣地區投資、在經許可的學校學習等。 內政部移民署也會給一些不符合以上條件的外國人特別簽發外僑居留證。 [1] 外僑居留證由 塑膠 製成, 信用卡 大小,內置包含個人機密資料的 積體電路 , [2] 辦理人每年需付 新臺幣 1,000元。 [3] 爲方便外國人,同時防僞、反恐,紙質證件於2007—2008年被電子證件取代。 [3] 至2009年10月,已有約6萬名外僑將紙質證件換成電子證件。 至2013年6月開始,紙質證件已被淘汰。 [4] 外僑居留證可以記錄多次辦理記錄,而以往只能記錄在持有人的護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