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1日 · 為確保大家選擇到專業有效的痛症中心,以下推介3間高口碑的痛症中心,幫大家擺脫痛楚,享受無生活。紐約醫療集團:專業團隊全方位紓解痛症 全港獨家高端儀器針對脊椎問題 坊間痛症治療林林總總,不一定人人適合,接受治療前,先要了解痛症成因。

    • 疼痛的部位
    • 疼痛的感受
    • 疼痛伴隨症狀
    • 疼痛時間因子

    建議可以直接指出,或是畫出來。台灣復健科張凱翔醫師表示,過去常有患者會自述自己腰痛但指出的部位卻是骨盆或髖部,自述脖子痛其實是肩關節病灶,因此最好直接指出疼痛的位置,並描述疼痛的範圍有多大,例如疼痛處是一個5元硬幣或拳頭大小,還是痛點分散在幾個不同位置,再交由醫生進一步判斷。

    台灣復健科張凱翔醫師建議患者將疼痛再細分,如疼痛的感覺是刺痛、痠痛、悶痛、灼熱痛、刀割痛、隱隱作痛(微本體覺痛)、尖銳痛、麻痛或者是模糊的疼痛等等,以幫助醫生進一步了解疼痛的類型並可以連結相關聯的傷病。

    疼痛時是否會伴隨出現噁心、嘔吐、頭暈、耳鳴、軟腳、軟手、無力、麻木、痠、脹、異物爬行感、食慾不振(長期致體重減輕)、睡眠障礙,甚至心情低落、精神疾病等,也需主動告知醫生,都是判斷及診斷的重要參考資訊。

    說明什麼時候痛,痛感通常持續多久,例如是一整天二十四小時都痛、特定在白天或夜晚才痛、累積在工作後及疲勞時才會疼痛、固定姿勢疼痛、半夜痛到醒過來、做特定動作會短痛一秒鐘就不痛了等等相關資訊,以利醫生進行診斷評估。 台灣張凱翔醫師表示,許多器官、組織的疼痛有可能是連動且牽連範圍廣泛的,例如長期的脖子疾病可能會連帶造成頭部疼痛、肩膀痠痛等問題,因此詳細陳述個人疼痛點對於醫生找出根本病灶有著絕對的關連性;提醒民眾就診前不妨照著這幾類疼痛項目仔細回想及紀錄個人病況,並搭配疼痛程度量表告知醫生,都有助於找出關鍵病因,進而對症治療達到較好的改善效果。 相關文章:【每日3分鐘】腰痛延伸大腿麻痺行路都痛? 肚臍操鍛鍊腹肌背肌👇👇👇 相關文章:腳中風|腳痛、腳麻、腳發冷?周邊動脈阻塞分4級嚴重可致潰瘍👇...

  2. 2022年5月20日 · 註冊中醫師、脊骨神經科醫生透過問診同觸診等檢查,以專業 度了解痛症成因、根源,全方位個人定制方案,解決定點痛症。 中心會按病人的痛症成因及病況,配合專業先進儀器,提供結合中醫理療及西方技術的雙重作用,進一步提升療效。

  3. 2022年1月31日 · 久坐電腦前工作令肩頸酸痛、運動過後肌肉疲勞、女性生理期痛楚,人人都有各式各樣的身體痛症。 拔罐、艾灸等傳統中醫理療是不少人的選擇,但其實現代技術也能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

  4. 2020年6月20日 · 強烈痛的感受是神經系統的重要反應,有助於提醒您可能受傷、生病,疼痛信號會從受傷的區域向上傳播到脊髓再到大腦。但隨著傷口癒合後疼痛感會逐漸減輕,但慢性疼痛和典型急性疼痛不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兩者有何分別?(點擊下圖看清!) +

  5. 2020年8月20日 · 痛風的3種症狀. 雙腳的大拇趾是痛風最常發作的部位,另外也包含:腳踝、膝蓋、手肘、手腕和手指,疼痛發生時,關節處會出現紅腫、疼痛和發熱等症狀,其主要可以分為急性、間歇、慢性期3種。 1. 急性期:會讓人在半夜痛醒的痛風症狀,大多處於急性期,這時尿酸鹽結晶才於關節處形成,疼痛可能會持續8~12小時,並在數天或一週內漸漸趨緩,進入間歇期。 據統計,大約有6成的人在一年內會經歷兩次急性期。 2. 間歇期:在急性期結束後,便進入了間歇期,在這段期間,關節處不會出現疼痛情形,但這不代表痛風已經痊癒,如果沒有趁這段時間進行痛風治療或生活型態改變,尿酸可能會持續堆積在關節處,直至下次急性期再次爆發。 3.

  6. 2022年7月6日 · 台灣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柳朋馳指出,患者可以參考以下4個關鍵指標,幫助判斷該看哪科: 1. 從疼痛的關節數目判斷. 識別單一關節或多發性關節,影響就診科別不同。 例如:單一性疼痛有可能是外傷造成,這種情況可以掛骨科;若過去有痛風病史,那單一關節疼痛也有可能是痛風發作,此時就該掛風濕病科。 2. 從發生時間判斷. 觀察疼痛是單一性的急性發作,還是已經反反覆覆的發作過幾次;如果是痛風,可以單次發作或反覆發作;若是感染性的,以單次發作居多。 3. 從發生表徵判斷. 患處是不是有明顯的紅、腫、熱、痛。 一般退化性關節炎也會腫,但通常不太會發熱或變紅;有紅有熱的狀況,大多跟發炎有關係,或是有感染或外傷。 4. 實驗室檢查. 透過抽血及影像檢查,判斷是否有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