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石虎保育行動計畫,綜整石虎的威脅,並羅列保育目標、可行的保育行動及相關 的權責單位(夥伴關係),以提供石保育政策的擬定及推動有效的保育措施,達到石虎

  2.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特徵:體長55-65公分,尾長27-30公分,體重約3-6公斤。 體型跟家貓相似,不同的是石虎耳後為黑底白斑,眼睛內側有向上延伸的兩條白色線條,身體、四肢與尾巴都有黑色塊狀斑。 分布:此亞種分布於中國華南和台灣. 活動範圍:雄性石虎約5-6平方公里,雌性石虎約2平方公里. 棲息環境:有草生地與農墾地鑲嵌的淺山森林. 食性:主要為小型哺乳動物如老鼠、松鼠、野兔,也會捕食鳥類、青蛙、蜥蜴、魚類、昆蟲等小動物。 感謝 余建勳 照片提供. 感謝余建勳 照片提供. 感謝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照片提供. 內容分類: 關於石虎.

  3. 2011年2月22日 · 保育等級: Ⅰ瀕臨絕種. 形態特徵: 體長50~65公分,尾長27~30公分,體重3~6公斤。 體型似家貓但略大,俗稱山貓。 身上花紋與花豹相似,故英文俗名又稱豹貓 (leopard cat)。 其頭部渾圓,軀幹圓長,額頭有2條灰白色縱帶,最大特徵是耳後有1塊微帶淡黃的白色圓斑,此2圓斑即為分類上之重要依據。 體色為灰褐色,具黑褐色點狀斑,亦有金錢貓、華南豹貓之稱呼。 尾部具有15~18個半環狀斑紋。 夜視力佳、聽覺敏銳、犬齒發達。 生物習性: 石虎狩獵工具是牠的兩隻前肢,骨骼粗壯有力,腳掌膨大。 夜行性,白天於樹洞岩穴中休憩,於傍晚後始外出獵食,行動敏捷、身手靈活、善於爬樹。 肉食性,會捕食魚類、鼠類、鳥類、蛙類及哺乳動物幼獸等。

  4. 2024年3月22日 · 本表列出分布於臺灣境內的保育物種以及該物種依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皮書標準所評估的類別,臺灣特有(亞)種於中文名後以星號標示(特有種:*,特有亞種:**)。

  5. 雄性石虎路殺事件多在秋冬季,可能為年輕個體擴散及尋覓配偶;而雌性石虎則在春夏季遭路殺比例較高,可能與繁殖季能量需求高,因此頻繁獵食或攜帶小石移動有關(圖為雌性個體,林育秀攝)

  6. 2013年9月13日 · 石虎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科名: 貓科. 俗名: 山貓、華南豹貓、金錢貓. 保育等級: 瀕臨絕種. 形態特徵:. 體長50~65公分,尾長27~30公分。. 體型似家貓大略大,俗稱之山貓。. 體色為灰褐色,具黑褐色斑點,額頭有兩條黑褐色縱帶。. 身上花紋與花豹 ...

  7. 一起從石虎的外觀、分佈、食性等角度, 來認識石虎吧!. 了解更多 石虎的危機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 石虎面臨了六大危機, 來看看有什麼是你可以做的呢?. 了解更多 電子報 更多內容 訂閱石虎報報 掌握石虎活動、友善石虎農產品及石虎保育相關資訊 立即 ...

  8. 保育策略與行動全部展開. 策略A:棲地面積零損失. 策略B:加強棲地串聯. 策略C:降低家禽危害及石虎遭獵捕數量. 策略D:提升石虎棲地品質. 策略E:降低石虎路殺. 策略F:降低非法獵捕. 策略G:降低遊蕩犬貓對石虎的危害. 策略H:提升域外保育量能及建立新族群.

  9. 協會積極推動在台灣面臨瀕危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保育和研究,期望能提升國人對於石虎之認識和關切,並號召民眾一起為石虎保育工作努力,也期望未來能藉由國際交流和合作,與亞洲其他國家分享的小型貓科動物-石虎相關的研究經驗。

  10. 2019年10月24日 · 台灣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告訴BBC中文,石虎是生活在台灣中部低海拔山區、丘陵的夜行野生動物,多棲息於台灣中部苗栗、南投及台中淺山地一帶。 在台灣,有關石虎的歷史文獻可追溯到1933年。 當時日據時代每半年的狩獵數量可達上千隻,是相當普遍的動物。 隨著台灣現代化過程的推進,加上土地開發和人口擴張,石虎賴以生存的低海拔棲地迅速消失,石虎瀕臨絶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