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繆德生 (1956年6月15日—2018年3月5日),籍貫 江蘇 射陽 [1] ,生於 台北市 , 中華民國 陸軍 砲兵退役 上校 、籃球 SBL 前領隊,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正期班第48期畢業。 晚年擔任藍天行動聯盟祕書長,參與反對 年金改革 活動時攀爬 立法院 大樓墜樓死亡 [2] 。 軍旅生涯. 繆德生勳獎章. 1972年8月繆德生進入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17期就讀,1975年7月至1979年11月間入學於陸軍官校正期班砲兵科第48期,1979年畢業後中尉階服役於陸軍飛彈指揮部,累官至少校,後調任陸軍總部晉升中校,並至部隊擔任飛指部花蓮鷹式飛彈營營長、飛指部作戰科長,退伍於聯勤總部上校官階。 計服役部隊卅餘年。

  2. 2018年3月22日 · 退役上校繆德生因蔡政府推行年改議題,與昔日同袍共同組成藍天行動聯盟,主要訴求,除監督政府軍人年改方案必須顧及軍人權益,更重要的是,是透過各類行動向蔡政府表達退役軍人「捍衛中華民國、反對台獨」的主張。 上月27日,繆德生在參與立法院外的年改抗爭時,為將中華民國國旗,及一幅寫著「沒有國軍就沒有國家」的白布條掛到立法院樓頂,藉此向蔡政府表達他們的心聲。...

  3. 2018年3月22日 · 退役上校繆德生公祭今天上午舉行,國防部長嚴德發、退輔會主委邱國正等人到場致意。 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說,繆服役間曾獲「一星忠勤」勳章,已核頒旌忠狀,並協助家屬喪葬事宜。 繆德生2月27日上午參與反年改抗爭攀牆跌落重傷送醫,經過數天搶救後,台大醫院5日宣布繆德生腦死,家屬同意拔管,今天上午在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辦公祭。 反軍改團體衝進議場「逼」立院散會:吳斯懷因心臟病發,繆德生急救中. 新任退輔會主委:別用殲滅富有的人來代表我們幫助貧窮. 嚴德發、邱國正、前總統馬英九、前副總統吳敦義、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前立委丁守中、前新竹市長許明財、前542旅長于北辰、八百壯士發言人吳斯懷、藍天行動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都到場致意。

  4. 2018年3月6日 · 反年改抗議團體在2月27日突襲立法院,其中,退役上校、藍天行動聯盟秘書長 繆德生在攀爬建築外牆時意外墜落昏迷,後經送醫治療,台大醫院判定為腦死,經過家屬同意在5日下午2時50分拔管,享壽62歲。 消息一出引發關注。...

  5. 2018年3月6日 · 年改成員繆德生昨天拔管離世,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昨晚會同法醫相驗遺體,確認繆死因為高處墜落造成腦部受損、腦幹衰竭,由於家屬對死因無異議,檢警已將遺體發還家屬處理後事。 (資料照) 2018/03/06 12:20.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反年改團體上月底趁立法院開議時前往抗議,其中藍天行動聯盟祕書長繆德生趁機進入院區,並攀爬建築外牆準備登高抗議,過程中不慎踩空摔落,受創嚴重,家屬昨同意拔管,繆於昨下午離世,享年62歲;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昨晚會同法醫相驗遺體,確認繆死因為高處墜落造成腦部受損、腦幹衰竭,由於家屬對死因無異議,檢警已將遺體發還家屬處理後事。

  6. 2018年3月5日 · 上個月27號,反年改團體到立法院抗議,藍天行動聯盟秘書長繆德生在爬立法院辦事處大樓時,從3樓高跌下來,送醫急救,一直昏迷不醒,家屬在 ...

  7. 2018年3月5日 · 藍天行動聯盟秘書長、退役上校繆德生在上個月底,參與反年改抗爭攀爬立院外牆不慎墜樓,家屬於5日下午同意拔管,謬德生享年62歲。 對於退役上校的離世,國軍退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表達惋惜。 退輔會發聲明表示,「對於退役上校繆德生於107年3月5日下午2時多因傷重往生,獲悉深表惋惜與不捨,將依家屬意願,全力協助善後事宜」。...

  8. 2020年7月28日 · 反年改繆德生摔落亡 盧朝財被控擋救護車判無罪.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退役上校繆德生在反軍人年改抗爭攀牆時摔傷送醫不治。. 「全民 ...

  9. 2021年7月15日 · 退役上校繆德生在反軍人年改抗爭攀牆時摔傷送醫不治。 「全民拔菜總部」總司令盧朝財被控阻擋救護車遭起訴,一審判決盧朝財無罪,經上訴 ...

  10. 2018年2月28日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反年改團體昨突襲立法院,退役上校繆德生疑為爬牆插旗,不慎摔落傷重,目前人在台大醫院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但情況並不樂觀。 臉書上昨也有粉絲專頁貼文,概述有關繆的最新進展。 對此,台大醫院也做出回應。 臉書粉專「臺灣阿甘-繆上校重返北伐之路健行」昨晚以「經台大醫師的電腦斷層說明繆上校受傷狀況」為題,撰文表示,繆德生因「後腦骨碎後頸動脈血液無法輸送到腦幹,導致腦幹損壞,目前仍處昏迷狀況」;即便開刀救回,「也可能是植物人」,因此「家屬決定不開刀」。 《蘋果日報》報導,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表示,若該貼文為家屬之發言,「院方無法反駁」。 不過,王也強調,患者狀況、治療細節,主治醫師最了解,也會向家屬解說,但病情「變化仍多」,建議應於較穩定時,再來評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