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恆春東南方海面

      • 莫拉克颱風於8月2日下午兩點誕生於恆春東南方海面,氣象局很快地在下午五點發佈了海上颱風警報,此時颱風正以每小時十五公里的速度朝台灣南端推進。 晚間十一點,莫拉克有所增強,而受到其北邊大陸華中高壓東移的導引,行進方向亦無太大變化,氣象局便針對恆春半島及台東等地發出陸上颱風警報。
      www.tyroom.url.tw/typhoon/report/morakot.htm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受颱風及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東部多處地區降下刷新歷史紀錄的雨量引發嚴重水患造成臺南高雄屏東及臺東等縣重大災情公路多處路基流失造成交通中斷多處地區發生嚴重土石流災害

  3. 2024年5月2日 · 2009年8月2日, 日本氣象廳 報告指出當年第十一熱帶性低氣壓形成於 菲律賓 東北東方向約1,000公里620英里。 [3] [4] 當天該熱帶性低氣壓依然微弱,日本氣象廳於當天稍晚的發布中降低了它的影響區域。 [5] [6] 然而2日稍晚日本氣象廳報告它再形成熱帶性低氣壓

    • 官員紛下台,劉兆玄內閣總辭
    • 受災戶代表,勿忘「小林村」
    • 新創意,「養水種電」一舉多得

    隨著災情畫面不斷在各大媒體上放送,當時各界紛將矛頭指向政府的防災不足及救援不力,啟動了一連串的批評及咎責聲浪,導致時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內閣於同年9月宣布總辭。事實上,在內閣總辭之前,包括外交部次長夏立言、行政院祕書長薛香川等人,皆以爭議言行先行下台。

    莫拉克堪稱自1959年的「八七水災」以來,台灣受創最深的一次水患,而在諸多災區中,又以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最為嚴重,當時因豪雨引發的山崩與土石流,竟然瞬間活埋了該村落462人,「滅村」消息一傳出,立刻震驚世人! 災難發生後,小林村生還者及家屬各自被安置、搬遷至三處:小林一村(五里埔小林社區)、二村(日光小林社區)、三村(小愛小林社區),村落原址則在2012年興建紀念公園。罹難者家屬更向高雄市政府申請國賠,一、二、三審皆敗訴,但今年初終於在更一審逆轉勝,高雄市政府也宣布放棄上訴。

    環顧莫拉克過後的各種重建舉措,活用「國境之南」充沛日照資源的「養水種電」計畫,堪為表率之一。 因傳統養殖業超抽地下水的林邊和佳冬,不僅長年苦於地層下陷,更是莫拉克重災區之一。時任屏東縣長的曹啟鴻,看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便媒合太陽能產業及台電、並向行政院經建會建議、由縣府解決土地限制,經過一番努力,2010年開始在175筆受災土地(合計面積43公頃)裝設裝置容量超過24MW的太陽能板,完工後即在2012年貢獻2849萬度潔淨電力,估計每年可少抽近千萬立方米的地下水,減少逾3200萬公斤的二氧化碳,除協助國土保育、帶動產業轉型、扶植再生能源,更使當地成為全台規模最大的太陽能電廠。 有了養水種電的帶頭示範,截至今年7月,如今屏東縣已在境內架設了322.5MW的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從受災戶搖身...

  4. 生成過程及走向. 2009年第八號熱帶風暴莫拉克於2009年8月4日凌晨在 西北太平洋 洋面上生成2009年8月5日凌晨加強為強熱帶風暴14時加強為颱風。 預計其逐漸向 台灣 東北部沿海靠近。 2009年8月7日登入 台灣花蓮 後離開台灣,2009年8月9日16時20分在 福建 霞浦縣 登入,預計在當日夜裡登入 溫州 。 颱風警報. 福州市氣象局2009年8月8日15時31分發布 颱風紅色預警信號 :2009年第8號颱風“莫拉克”當天15時中心位於北緯25.0度,東經120.5度,就是在 連江縣 東南方約170公里海面上,近中心最大風力12級,未來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可能於今天夜裡在我省中北部沿海登入,最大可能在 福清 到 福鼎 一帶沿海登入。

  5. 3D線上展館解謎體驗. . 電子書. . 莫拉克重建資料庫(建置中) 回首頁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回首風災 前瞻防災. 謹獻給 為這片土地努力奉獻的每個人. 進入3D線上展館. 展覽緣起.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東臺灣災後政府與社會各界攜手踏上重建之路風災五週年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設置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完整記錄風災歷史及救災重建經驗。 2019年,莫拉克風災屆滿十週年,由行政院指導、教育部及科工館更新此展示館為【希望•未來莫拉克風災紀念館】,回首風災十年、前瞻防災科技,展現近年各界防救災新觀念與成果。 本展覽期能成為防災科研成果及教育推廣的重要平台,持續提升國人災害風險意識,促進安全韌性的防災文化。 展示主題.

  6. 2019年8月7日 · 從失根到尋根──小林的死與生. 2019.8.7 最後更新. 災害,對台灣人並不陌生。 地震、水災、風災⋯⋯,是每個台灣人成長過程熟悉的經歷。 儘管如此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八八風災」,都是台灣災難史上最震撼的一頁一個村莊462條人命100多個家庭瞬間被大地吞噬台灣地圖就此少了一塊一群人因而成了失親失鄕的失根之民。 小林村,許多台灣人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便是在它從台灣徹底消失的那一刻。 10年來,死亡的陰影不曾片刻遠離小林人;重生的努力更是千迴百折。 痛失家人,已成永遠無可抹滅的夢魘;消失的家園,在遷村一分為三時註定難以完整重建;而透過國賠希冀由司法尋求人道的正義,則在差別化的判決中擊碎。

  7. 2019年8月5日 · 2017年6月的一場豪雨,河畔十戶住家再度被洪水沖走。 風災後勤和部落分成三個部分,有些遷到高雄市杉林區大愛園區,有的人遷到寶來,但仍有20多戶居民,選擇留在山上。 勤和部落。 距離勤和不到十公里的復興部落風災當時並沒有受災這幾年災害才開始浮現部落旁的拉克斯溪原本是深邃的峽谷莫拉克風災造成上游大量崩塌水保局估計整個崩塌量有1800萬方相當於180萬輛砂石車的運載量這幾年土石不斷往下移動對部落形成威脅。 南橫目前通車到梅山,沿線居民多期盼著再度通車,恢復莫拉克前的觀光榮景。 但通車承諾每每因為颱風豪雨而破滅。 在這條道路上,人跟自然能不能共存? 如何共存? 一直是個難題。 南橫梅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