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17日 · 波特王近日上傳了一支與總統蔡英文合拍的影片,片中展露他的撩妹技巧,讓總統連連搖頭稱「沒大沒小」,笑果十足,未料卻遭中國合作方要求下架影片、解約。

  2. 2018年11月15日 · 另外,Facebook 粉絲團Line@ 還會不定期上傳造勢活動片段,例如蔡英文總統跟他一起造勢的畫面;或針對對手的政策、政績發表較具攻擊性的文案,像是批評柯文哲說拆大巨蛋 4 年了還不拆、2014 年雖關閉選舉帳戶,但卻沒有依法返還關閉帳戶後的政治獻金

    • 台灣不是特例!中小國家的共同難題
    • 好麻吉?避險者?調情高手?小國的選擇困難
    • 法理、認同與經濟,牽動台灣外交敏感神經
    • 與大國保持距離才是生存法則
    • 失敗的樞紐策略:四分五裂的烏克蘭
    • 跨越時空的小國求生記
    • 我們與戰爭的距離有多遠?

    「2014 年 3 月 18 日,俄羅斯正式兼併克里米亞。當時外交部找我去開會,我一隻耳朵在聽會議內容,另一隻耳朵突然聽到不遠處立法院傳來的大聲公:『支持學生佔領立法院!』」長期鑽研國際關係的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吳玉山,說起這個驚人的巧合及背後意義。 原來,太陽花學運與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就在同一天! 兩起事件皆反映出小國身處兩強夾縫,面臨困難抉擇的國際處境。他以烏克蘭在歐洲、俄羅斯之間搖擺,最終國家四分五裂為例,談起研究初衷:面對強權擠壓,小國究竟有什麼選擇?台灣能否建構自身的國際關係理論? 吳玉山指出,傳統國際關係理論多半環繞著大國,談的是對等關係,中小國家要運用時便會發現難以切合。不過,從人口、經濟發展等各角度來看,台灣其實並不小,屬於中等國家,「之所以有小國的感覺,是因為我們面對中國大陸。」...

    中小國的國際選擇大致可分為三種:樞紐、避險與夥伴。 「樞紐」(pivot)是處在兩強之中保持等距關係,不斷擺盪來獲取最大利益,但也可能被兩強施壓懲罰。如同周旋在追求者間,有機會感受熱烈追求,也會引火上身。 「避險」(hedging)則是不想承受高風險,也不願完全和誰綁在一起,同時與兩強交往與防範。雖然明顯親近其中一強,但也和另一強交好、改善關係。好處是保持一定獨立性,壞處是沒有絕對的安全保證。 「夥伴」(partner)完全與一強權同陣線,扮演好麻吉。大國會罩小老弟,因而有最大的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因為已經「死會」,失去斡旋籌碼,很可能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遭到大國出賣。 吳玉山認為,中小國家多半希望採取「避險者」的策略,更符合自身利益,但在強權壓力下未必能如願。 像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在《...

    只是,國家要踩在哪個戰略位置,並非全然自由的選擇題。 一般理專可以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度,建議方案;但外交戰略卻複雜許多,不只要考量外部風險、國際壓力,還牽涉國內政局與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台灣來說,牽動外交的國內因素大致可分成:法理、認同、經濟。 「法理」觀點切割出藍綠基本界線。藍營秉持 1912 年以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國法統。綠營則對此提出挑戰,其中一派接受現在的中華民國,但認為這不是 1949 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另一派則主張改名成「台灣」。法理態度的立場差異,一定程度已決定和對岸的互動關係、能選擇的位置軸線。 「認同」則會不斷變動,也是重要的國內因素。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大致以 1994 年「千島湖事件」為分隔,「我是中國人」的認同逐漸下降。陳水扁執政時期,「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雙重認...

    「中小國的國際選項會受到內部局勢制約,而且常處在變動中。」吳玉山分析。 2020 總統大選後,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提出「九二共識是歷史事實」,事實上,這幾乎是蔡英文剛上任時的論述。由此來看,江啟臣採取了類似 2016 年蔡英文的立場,想抓住年輕選票;而 2020 年的蔡英文已不再談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將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更往聯美抗中的方向靠攏。換言之, 台灣夾在中美之間,兩端可以分別用 0(最靠近中國大陸) 與 10(最靠近美國)來表示,如今蔡政府不斷趨近美國,從原本 8 分往 9 分來靠攏。吳玉山指出,若走回 8 分,對美國來說差別不大,但對中國卻別具意義。本土性強的蔡政府不會被指為賣台,更有空間選擇往「避險」靠近,因為「與大國保持一定的距離」是較安全的生存法則。 此外,台灣雖為美國的...

    在國內外因素交互作用下,中小國的國際決策可謂「步步驚心」,每一步都可能推倒一張骨牌,引發連鎖反應。2014 年的烏克蘭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90 年代烏克蘭獨立後,位處於新的「戰略斷層帶」。國際上,烏克蘭夾在俄羅斯及歐洲間;在國內,烏克蘭東西兩邊從語言、文化與政治認同,長年存在鮮明差異。 東邊居民多講俄語,政治、文化認同偏向俄羅斯;西邊講烏克蘭語,親近波蘭與歐洲。烏克蘭政府歷年隨著大選結果,在親歐與親俄間輪流擺盪。直到 2014 年,這個平衡被打破了。 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為出身東邊的親俄派,眼看國內經濟惡化,他一方面想靠向歐洲,又無法抗拒俄羅斯,兩邊搖擺「拋媚眼」。為了阻止烏克蘭入歐盟,俄羅斯端出金援、天然氣施壓利誘,成功讓亞努科維奇臨陣變卦。但這項決策引發親...

    強權衝突下的小國,台灣不是唯一,當代也絕非特例。 除了「同時跨域」的烏克蘭、東歐各國,吳玉山與指導學生還挖掘更多「跨時同域」、「跨時跨域」的歷史對照,希望有系統地進行案例研究。 漢朝與匈奴爭雄,讓烏孫、大月氏左右為難。西域小國夾在唐朝、突厥間,明、清間的朝鮮,皆是過往借鑑。其中,吳玉山特別舉出一場古希臘經典戰役。西元前 416 年,雅典與斯巴達交戰爭霸,雅典出兵脅迫米洛斯,留下著名的「米洛斯對話」(Melian Dialogue)。 米洛斯與台灣類似,夾在兩強中生存,民族上親近斯巴達,經濟上則與雅典所主導的海權陣營密接,因此希望保持中立。雅典為了威震愛琴海各島國,維護其海上霸權,乃對米洛斯進行軍事威脅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米洛斯加入雅典的海權陣營,並對其納貢。米洛斯則表明自己並非雅典之敵,又訴...

    回到 2014 年 3 月 18 日那天,烏克蘭暴亂未平,俄羅斯正式兼併克里米亞。其後,吳玉山被緊急找去外交部,研商台灣如何對應表態;而也就在同一時刻,太陽花抗爭突然爆發。 台灣、烏克蘭宛如隔水倒影,在奇妙的歷史巧合下,映照出相似的小國處境。兩國同樣夾在大陸強權、海洋聯盟間,被迫選邊;國家仰賴西方維持安全,經濟卻又各別依賴中、俄;國內長年存在著認同、歷史文化分歧。 這些相似,讓烏克蘭彷彿是我們的「警世寓言」。「當下非常震撼,深深感到台灣不能走上烏克蘭的路……」吳玉山回想當時的心情。不過他也隨即冷靜下來分析,兩岸簽署「服貿協定」遇阻,這與烏克蘭欲加入歐盟而激怒俄羅斯的情況不同。前者是一個經濟協議破局;而後者是可能加入一個敵對的聯盟,所引起的大國反應當然更為嚴重。 然而,未來若美國開出條件讓台灣...

  3. 2020年1月15日 · 去年 4 月 F8 大會,Facebook CEO 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宣布整個 Facebook 網頁介面重新設計。 那時候釋出的新網頁介面圖片,傳統 Facebook 的藍色變少,留下更多留白設計。

    • 蔡英文facebook1
    • 蔡英文facebook2
    • 蔡英文facebook3
    • 蔡英文facebook4
    • 蔡英文facebook5
  4. 2021年4月29日 · 「台灣第一座示範風場,上緯做的。 」提起上緯董事長蔡朝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應該是他鐵了心踏入離岸風電開發的故事。 2011 年,蔡朝陽拎起久未騎的腳踏車,隻身展開 12 天的單車環島,展開自我對話。 當時,上緯資本額約 8 億元,他卻打算以 16 億預算,搭建兩支示範風機,被董事會再三勸阻。 更何況,這是一條未知的路,台灣缺乏技術、經驗,沒有人知道蓋不蓋得起來。 終於取得董事會同意後,上緯正式投入離岸風電開發,「沒想到最後燒了 40 億。 」過程中,蔡朝陽面對無數陌生又複雜的情境,像是通過環評法規、取得漁民同意,克服技術問題,曾經一個月天天燒掉 1200 萬,過著電話一響就害怕的日子。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19年11月2日 · 隨之而來擁抱這股新勢力的,是總統蔡英文。 網紅經紀公司 VS MEDIA 透露,在 2018 年,台灣「公部門」為網紅砸下的廣告預算,相較前一年增長幅度高達 123%。

  7. 2020年6月4日 · Facebook 本周新推出的動態管理工具(Manage Activity),讓使用者可以一次性大量封存、刪除舊的貼文和照片,不用再大費周章的去動態牆上,一則一則往回滑確認有沒有「黑歷史」。. 當用戶進入帳號中的「活動紀錄」,可以透過篩選功能,撈出特定期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