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15日 · 「由壓力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是臨診的大宗,且症狀會從你原先最脆弱的地方開始發作,」專長治療精神與心理疾病的高雄信安中醫診所院長張原福指出。 找出壓力源頭,自律神經失調迎刃而解. 很多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都有焦慮不安、睡眠障礙的問題。 中醫認為五臟是「廣義之腦」,心、肝、脾、肺、腎都具有些許精神、情緒功能,例如「肝主謀慮」、「脾主思」、「腎主恐」,壓力一旦侵襲五臟,除了身體不適,精神與睡眠也會連帶受到影響。 張原福認為,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只是「功能失調」,若是因為壓力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找出並處理壓力源頭。 同時,中醫也有一些輔助治療方式,例如中藥、針灸等,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帶來的不適。 (推薦閱讀: 找到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才有可能治本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2. 2014年6月23日 · 頭部外傷後之延遲性腦出血──淺談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 創作知名漫畫《七龍珠》、《怪博士與機器娃娃》的日本大師級漫畫家鳥山明驚傳因「急性硬腦膜下血腫」過世,享壽68歲。. 急性腦出血通常發生在頭部發生外傷後頭1∼2天,且第一時間的腦部 ...

  3. 2016年7月1日 · 財團法人雲林縣同仁仁愛之家董事長林金立說,1985年《朝日新聞》記者大熊由紀子連續5年一系列報導揭發日本長照服務惡劣的狀況,其中一篇更詳細描述照護現場。 有家收容219位老人的老人院,老人們每天被綁在床上長達12小時,且有6個部位被繩子固定,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老人可以下床走動,但能自行如廁的老人也被迫要包尿布,1天只換4次,且夜晚12小時沒人可協助替換。 這些長輩每天過著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發呆的生活,由於長期被約束而產生褥瘡;報導也提到,長輩的白飯和菜都被拌在一起,還加了安眠藥,簡直是悲劇。 大熊由紀子坦言,「看到眼前這些老人受到這樣的待遇,心中突然閃過一個可怕的念頭:『好想讓這些老人趕快往生』」。

  4. 2024年1月19日 · 2024-01-19. .整理 / 游奕凱. .責任編輯 / 黃玟綺.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情緒管理是什麼? 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喜、怒、哀、樂、擔心、害怕、煩惱和嫉妒等都可納入情緒的一環。 情緒是由外界的刺激而來,曾有研究發現人一天中有超過6,000個念頭自腦中一閃而過,足以展現情緒對個體生活的重要性,好的情緒管理對於職場和生活更有正面效益。 國外研究曾發現,不當的情緒管理,對於公司的危害很大。 職場中常見的不當情緒包括憤怒、擔憂、恐懼以及悲傷等,當這些不當情緒缺乏梳理。 長期受困於負面情緒之下,不僅人際關係受影響,更可能使工作績效和員工忠誠度降低,整體產值也將大打折扣。 推薦閱讀:壓力大對身體有7壞處!

    • 澱粉還是要吃,但要限量。糖尿病人應嚴格限制澱粉、尤其不能吃飯?講到控血糖,大家總把碳水化合物視為頭號戰犯,但這觀念並不適用妊娠糖尿病。因為胎兒養分主要是來自母體的糖分,因此孕期熱量來源,碳水化合物比重需佔40%。
    • 選對蔬菜、水果,有益健康。「聽說,懷孕多吃水果皮膚會變好!』先澄清一下,小孩的膚質和孕期飲食毫無關聯,就像吃珍珠粉不會變白,媽媽吃太多醬油小孩也不會變黑一樣。
    • 避免酸辣、重鹹食物,易讓血糖飆高。彌月蛋糕試吃、與好姐妹的下午茶點心,這些精製糖顯而易見,容易避免,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吃起來沒有很甜的食物,也可能隱藏許多糖。
    • 三餐飯後量血糖,學會飲食控制。另外,我會建議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居家自我測量血糖,除了早起的空腹血糖值,藉由三餐飯後的血糖搭配飲食紀錄,也可看出哪些食物會讓血糖升高(每個人的會不太一樣)。
  5. 2023年2月13日 · 6點預防疥瘡傳染. 疥瘡是皮膚寄生蟲疥蟲引發的皮膚問題,疥瘡症狀會搔癢、起紅疹,還有強大的傳染力,痔瘡治療藥膏擦什麼? 如何預防疥瘡感染? 疥瘡多久會好? 一次看懂。 2023-02-13. .文 / 陳蔚承.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疥瘡是什麼? 疥瘡(英文 Scabies)是由肉眼看不見(約0.3mm)、8隻腳的疥蟲所導致的皮膚寄生蟲類的疾病。 疥蟲喜歡溫暖的地方,因此接觸皮膚後,會選擇體溫高、皺褶處、皮膚較薄且柔軟的地方產卵、寄生,例如腋下、指(趾)縫、腰部、肛門、腳踝、乳頭、肚臍等處。 疥瘡傳染途徑?

  6. 2016年10月31日 · 2016-10-31. .文 / 李嗣涔. .出處 / 三采出版.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掐指功」,透過掐指刺激手部經絡系統,引發氣感,啟動上半身循環系統,無時無刻皆可防止氣血栓塞,活化大腦,預防失智。 掐指,啟動氣感的關鍵. 既然經絡不通是百病的根源,「如何打通經絡」就成為未來預防醫學時代保持身體健康的首要任務。 而中國傳統的氣功正是幾千年來人們強身保健的首選。 2011年,當我見識到台大醫院李醫師的南氏去過敏法一段時間以後,有了個疑問,人體既然有一個能量系統,每二十四小時會循環全身十二經絡,也就是每一個時辰、兩個小時走完一個主要經脈。 但是每個經脈都有起點、終點,看來都是斷路無法循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