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8月23日 · 郭于珂/當白天使降臨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適應一般人的生活,但你適應我們嗎? 台灣人普遍對白化症的理解就是見光死、視力差、做按摩、外國人、英語好、色盲或有傳染病,因此有些父母積極想把白化症的孩子變得更趨近一般人的模樣。

  2. 《3D透視》或《霧散不開》裡溫柔帶著頹圮、荒涼的字句,經歷《小鮮肉》、《白目》雙關嘲諷練習後,長出了截然不同卻引人不斷暗自揣念的,柔軟、絕望卻滿是愛戀希望的詩句;反射著封面亮恍恍的黑。

  3. 2019年5月29日 · 凝視.1095》 是《報導者》第一次獨立出版影像集,呈現2015~2018年所關注的環境、政治、移工、性別等面向新聞現場,編選近140張國內外採訪紀實影像。 每一張影像背後都是一個故事,透過這8位攝影者觀察之眼,回到按快門的當下,讀8張照片背後的故事, 無論渺小或浩大。 壹. 文、攝影/蘇威銘. 那是又濕又悶的7月,我因為拍攝遊覽車司機的影像專題,在中正紀念堂外隨機尋找遊覽車司機搭訕,晚上8點半左右,停在中正紀念堂外側的遊覽車幾乎都熄火了,只剩少數幾台還亮著車頭燈,阿銘是唯一願意與我暢聊的遊覽車司機。 他因為工作緣故,得在台北連續待上20天,接待來自不同國家的旅遊團,這樣的工作狀況,早已是遊覽車司機業不能說的祕密。 阿銘年約40,但因為長期過勞,臉上已滿佈黑眼圈、皺紋。

    • 郭書瑤透視1
    • 郭書瑤透視2
    • 郭書瑤透視3
    • 郭書瑤透視4
    • 郭書瑤透視5
  4. 2017年5月26日 · 《公民不冷血》。 (攝影/郭正偉) 然後離開編輯業務,我當了書店店長。 文學外,與公民、改革相關的「社會觀察」根本潛意識也成了重要選書,每回三更半夜睜著快瞎的眼重新檢視選了一整晚的進書計畫,才清醒過來:讀字是社區書店不是運動書店。 書店營運後,打烊前漸漸會聚來一些陌生朋友。 通常是這樣,木工好友傳訊來:「晚點我會帶朋友過去喔」,或友好小店的藝術家店長帶兩包吃食開門,後頭還有一大票人相繼走進來;這些人各異其趣,但都在不同工作環境中為各自的改革意志顯/隱性地努力。 直到那日我看完蕭立峻導演的《機器人夢遊症》,恍然大悟:「欸,妳怎麼在影片裡?

  5. 2017年3月17日 · 正偉/讓書與做書人能被善待──《失蹤日記》說:我那時怎麼沒死掉哩?. 漫畫想討論的也許是「逃避」,但我卻總不自覺想起關於「出版血汗」的台灣書業現況。.

  6. 2020年6月19日 ·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主治醫師郭書辰指出,COVID-19和流感感染方式、防治措施相似,他從疾管署統計數據分析發現,2020年前12週,臨床檢體陽性率、類流感門診人數、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等指標,都比去年同期顯著下降,儘管門診人數下降可能因民眾

  7. 2021年1月31日 · 船上生活確實辛苦,不過《報導者》接觸到的數名觀察員表示,最終讓他們離開的主因,是他們無法落實監督的責任。. 圖為一艘台灣籍延繩釣漁船上的用餐空間,非文中指涉對象。. (攝影/Tommy Trenchard/Greenpeace). 「每個月都有觀察員在受訓,隨時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