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20日 · 最後才決定買下模式,使得模式的全球市佔率達80%,而教授以台灣人之身,成為外資副董事長。 從中我學到的是,職位與薪水很重要,但再換工作的時候,要觀察的是 這個職缺能不能強化自己的核心優勢 ,像行銷之於不同工具、業務之於不同國際市場。

    • 拋開「一定有一個對的答案」信念
    • 想像自己處在執行某種方案的情境
    • 思考我可以做什麼

    為什麼和理念不合的人共事很難?最大的問題在於,每個人都覺得「我是對的」。一旦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有對的答案,很容易歸納出自己是對的結論,對他人提出的意見接受度較低,合作就會比較困難。 《順勢合作》提到,確信「我對你錯」可能會讓人陷入「我優越你低劣」的危險當中。這種做法無助於良性合作(generative collaboration),反而會造成惡性施壓(degenerative imposition)。 事實上,我們對真相的認識就好比瞎子摸象,看到的永遠只是一小部分,並非整體。即便我們將所有人看到的一小部分匯集起來,也不一定能理解整體。再說,我們很可能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把時間精力耗在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無視真正的問題所在。

    爭執的時候,人們很容易落入只能「二擇一」想法,最後變成來回不斷地辯論。這時候如果團隊能開啟「如果這麼做、會遇到什麼問題、可以怎麼解決……」的推演,直接把意見變成說明一個情境,讓大家想像走進那個情境,會做什麼樣的抉擇。 這種方式又可稱為「親臨感知」,讓人跳脫自己的立場與建議,把大家拉回到眼前共同的問題中,投身試驗各種解決方案,比較容易發現問題、找出可以怎麼做的實際方法。

    我們會敵視他人,多半是為了捍衛自己;遇到挑戰,就以為是人身攻擊。然而,在順勢合作中,我們得先將自己視為局的一部分,意識到自己就是問題的一部分。先願意改變自己,而非置身事外,才不會只想要改變別人。 當我們發現自己在怪罪他人,只看見他人的行為時,要提醒自己,需要用什麼不同的做法,才能被對方接納。當你的注意力拉回到簡單的問題上:「我們」接下來必須做什麼?不是「我」說了什麼、「你」該做什麼,而是「我們」該「怎麼做」。當我們對自己的角色負起責任並願意改變,聚焦在事情上,任何人都能成為關係良好的合作夥伴。

  2. 2020年2月25日 · 超市龍頭全聯24日宣布,面對下一個20年的挑戰,他們將啟動新的「20+20」計畫,除了加速數位轉型的布局以外,董事長敏雄更宣布新的人事布局,將由現任執行長謝健南擔任副董事長一職,負責企業規畫方向及後端集團資源平台的架設,而現任營運長 ...

  3. 2020年11月27日 · 台灣潛水執行長陳琦優化多元種類的潛水課程,為台灣最大的潛水教育中心,也是亞洲第一間 B 型企業認證的潛水訓練中心。 彼得.杜拉克曾說:「無論是社會或經濟,公共服務機構或私人企業,都需要創新與創業,以保持彈性與自我革新。

  4. 2015年8月16日 · 最後圖靈終於成功利用「克里斯多福」機器破解了尼格瑪機,運用珍貴的情資,促使同盟國擊垮軸心國;同時,這台「克里斯多福」,被視作是現代電腦的前身。

  5. 2018年9月25日 · 一整天下來,至少收發 150 封 email、參與 6 場會議,平均工作時間 11 個小時,這是台灣益禧(NEC)總經理賴佳怡的日常。 即便工作忙碌,賴佳怡下班後還是能留給家人 2~3 個小時,「道理其實很簡單,我每天一定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6. 2017年7月4日 · 經過幾次教練會議後,他發現,員工同一件事總會問個兩、三次,不敢自己下決定,嚴重拖累他的工作進度。 碰到這種狀況,最好的做法不是將新人丟在一邊,而是改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先教員工為什麼,從命令他們把事做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