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6月21日 · 整體來說這部陣頭是一般的青春片奮鬥主線未算出色勝在人物設定有趣吸引最終高潮給力加上對傳統文化創新的探討有力故此感覺不錯就算是香港人如在下也能投入不過吸引在下寫本文的是這電影背後的真人真事:「九天民俗技藝團」。 「九天民俗技藝團」 真實的故事和電影一樣發生在台中,90年代在台中市大雅區的大肚山上,有一間九天玄女廟,由許振榮組成「九天神將團」,召集了很多輟學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找陣頭教練訓練他們,讓其投入於活動而不再鬧事行差踏錯。 不像電影那樣的祖傳,許振榮是自己創辦,沒有傳統的包袱,他很快就做出一件其他人從來沒做的事,把陣頭向政府登記,成為合法的社團,這對於民間自發的興趣團體來說是很奇怪的事。

  2. 2013年6月6日 · 陣頭觀後感隨處可見的衝突. close. 這部取材於台中九天民俗技藝團真實故事所改編的國片電影講述陣頭文化轉型成功的勵志故事, 結合台灣優美的諸多景點地標、草根性的民俗傳統和本土人物口白,創造了好口碑 ,也讓票房開低走高,獲得了破3億的好成績。 有歡笑、也有感動淚水的情節編排,整體呈現還算完整,片中以大量的 【衝突】 場面強調無所不在的各種形式對立,看得出來想要營造出從緊繃接著成功化解衝突、最後皆大歡喜的勵志感動,但也許礙於片長限制,有些細節的處理仍顯粗糙,使部分化干戈為玉帛的場面,在我看來是有些突兀的。 一、家庭衝突 阿泰(柯有綸飾)自從幼時被父親阿達(阿西飾)誤會,便離開家鄉台中到台北玩樂團,而且再也不肯喊他爸爸。

  3. 2023年10月24日 · 心得結論. 跟著電影去旅行臺灣電影陣頭拍攝地點. 事情是這樣的... 好電影實在太多,讓我有深刻印象的就是「宮崎駿電影」,原本想就分享從小到大百看不厭,最經典的「天空之城」吧… 但最後決定支持國片分享臺灣好電影陣頭」! 其實早在2012年台灣電影陣頭上映就颳起一陣旋風但本人卻是昨天第一次看這部電影。 想介紹的原因,除了是在「 2023桃園客家博覽會 」,近距離觀賞「九天民俗技藝團」精彩的表演,還有「2023新北市泰山獅王文化節」的九獅爭霸大賽,具有傳統又創新的臺灣民俗活動。 主要吸引個人的是臺灣電影「陣頭」和「九天民俗技藝團」的經營理念、團員對自身表演工作和自我要求。

  4. 其實說真的,「 陣頭的故事內容與」,可以說是非常傳統的溫馨喜劇」,導演與編劇很精準的控制了觀眾的情緒變化該大笑的時候就大笑該讓人眼眶泛淚的情節也讓人難以忍俊可以說是相當成功地讓所有商業電影的元素漂亮地融入其中又能將台灣人都知道但卻不見得完全了解其內涵的陣頭元素用讓人感動的方式呈現在大家眼前。 雖然這部片子中的拍攝有些許鏡頭有疑似脫焦的情況,不過透過導演的鏡頭安排,讓觀眾看到「陣頭」最華麗、最震憾人心的一面,除了片尾的「另類陣頭」演出,我最喜歡的,還是開頭的傳統陣頭表演,以及武正陣頭「安營」的那一段,都讓人意猶未盡,回味再三。 「 陣頭 」之所以會引起觀眾的共鳴,應該還是在於它的貼近人心與在地題材,雖然沒有大場面、大預算與大卡司,但依舊能讓人充滿感動!

  5. 2012年5月30日 · 劇情描述一個陣頭家庭的小孩阿泰到台北學音樂未果後返鄉說要存錢去美國唸書。 阿泰與爸爸相處不融洽,句句都是衝突。 而泰爸與系出同門的師弟武正勢不兩立,泰爸整天都被發展比較順利的武正看輕。 阿泰看不下去決定自己來帶團相約六個月後比較誰的陣頭團比較優秀劇中最常出現的是衝突」,泰爸總是不肯聽這些孩子們在想什麼用自己既定的看法去評價這些孩子的行為。 阿泰年輕氣盛,想要闖出一番作為來讓老爸認同,但又沒有具體的規劃,兩人總是動不動一言不合就吵起來。 影片中的衝突是有些過多了,很多時候顯得不知道要如何收尾;像是阿賢對瑪利亞的挑釁就顯得沒頭沒尾。 阿泰要忙著跟老爸吵,忙著跟阿賢吵,忙著跟自己團員吵架,阿泰跟杜甫一樣很忙。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2年1月12日 · 勵志取向的陣頭其劇情進展極為典型兩組陣頭團隊從不和彼此較量到和解以至於最後團結完成精彩的演出這樣的架構常見於相似題材的勵志片沒有太多的新意。 此外,阿賢和阿泰在合歡山上言歸和好的過於唐突,在鋪陳上略嫌不足,煞是可惜。 角色的設定亦可見各種典型。 達叔一如傳統嚴父的角色,不擅表達關愛與讚許,對阿泰總是又打又罵,還不斷地否定阿泰的作為,讓父子關係不甚和睦。 另一方面,在文化與宗教上,達叔十分嚴肅,總是抱持著尊敬的態度,這點從他不敢讓太子爺淋雨,以及在「搬」與「請」等文字使用上的斤斤計較可以見得。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這也是達叔固執、不知變通的一面。 至於阿泰,很明顯是另一個典型。

  8. 2014年7月11日 · 片名陣頭. 導演:馮凱. 主要演員:柯有綸、黃鴻升、林雨宣、廖峻、陳博正等人. —————————–我是心得文分界線———————————— 近幾年來國片熱潮延燒,花了不少銀兩不少時間不少淚水,部部精彩,部部皆感人。 如果說那些年的哭是青春,賽德克巴萊的淚是責任,翻滾吧阿信的鼻酸是熱血,那,陣頭的歡笑和淚水,就是夾雜著那千古不變的最深情感─家人、親情。 從一開始只有一人的場次,到場場爆滿的破億盛況,我想,馮凱大導演也沒有想過這樣單純、熱血、本土的文化電影故事,會如此打入人心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