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陳建仁,KHS [5],KSG [6] (1951年6月6日 — ),中華民國流行病學家及政治人物,現任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和行政院院長。 在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任內曾兼任 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與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 召集人。

  2. 陳建仁,KHS [5],KSG [6] (1951年6月6日 — ),中華民國流行病學家及政治人物,現任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和行政院院長。在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任內曾兼任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與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召集人。

    • 成長
    • 進入台大公衛所
    • 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 師生協力的團隊合作

    陳建仁老師在1951年出生於高雄縣旗山鎮。父親陳新安先生的教誨,深深影響著陳老師的待人處事態度。「他教導我做一個平凡的人,生活要平淡,做事要平實。平凡才能良善心謙,平淡才能無欲而剛,平實才能造福人群」。 大學時期的陳老師就讀台大森林系與動物系,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都是他熱愛的科目,不過陳老師笑說自己的大學生涯其實是「社團重於課業」。他曾擔任登山社社長,也是台大慈幼會的創會幹部,時常到孤兒院為孩童進行課後輔導,暑假期間亦常到偏鄉地區進行社會服務。慈幼會的活動讓他對走入人群、關懷弱勢產生了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認識了攜手一生、同舟共濟的夫人羅鳳蘋女士。

    1973年,即將大學畢業的陳老師報考了台大生化科學研究所卻不幸落榜,於是先去服預備軍官役,退伍後再次報考研究所,於1975年進入台大公衛所。 陳老師在公衛所受到許多老師的啟發,其中對他影響最深遠的師長莫過於林東明教授。林東明教授採用蘇格拉底式教學法,以不斷提問的方式訓練學生獨立思考,並鼓勵學生發言,這樣的教學法讓陳老師愛上研究。陳老師也向林家青教授學習電腦操作、程式設計和統計分析,又向徐澄清教授學習心理學和精神醫學,並擔任公衛系助教,在寒暑假期間跟隨著陳拱北教授下鄉服務。課餘時間,陳老師投入英文翻譯工作,譯有《無邊的春天》、《如何消除緊張》等著作。在林家青與徐澄清兩位教授的共同指導下,陳老師以「國中缺席缺課學生之研究」為論文主題取得碩士學位。 1977年畢業後,陳老師擔任林東明教授的助教,協...

    1983年,陳老師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便返回台大公衛所任教。從出國前擔任助教,回國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到四十八歲擔任公衛學院院長,他將人生的最精華時段,貢獻給成長中的台大公衛學院,努力傳遞知識、栽培學生,更珍惜與年輕學生的互動。 陳老師笑著回想這段美好時光,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機會教導很好的學生,一直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喜悅。還在當助教時,陳老師與公衛系第一屆學生(B61)很熟,這班有李應元、黃月桂、李敦厚、謝中誠、羅崇義、陳隆紀等人,當時就覺得公衛系真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後來擔任多次公衛服務隊隨隊老師,有機會與學生緊密生活,從中見識到許多學生的機智靈敏和服務熱情。 他與鄭玉娟老師一起擔任導師,也是很愉悅的經驗。一直到現在,陳老師仍與許多老學生保持聯繫並時常相聚...

    除了擔任大學部師長,陳老師亦培育了眾多優秀的研究人才。他很珍惜師生協力的團隊合作,覺得主動積極的研究生讓自己獲益良多,也帶來很大的樂趣。記得有一次和學生一起到蘭嶼進行研究,坐在小飛機上,不時有雲朵飄了進來,大家飽受驚嚇。到了蘭嶼,一行人共同探討當地A型肝炎感染率甚高的原因,進一步了解達悟族人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師生投入烏腳病研究的過程也令他難忘。當年帶著許光宏、邱弘毅、龐一鳴等研究生前往烏腳病流行區進行田野調查,晚上住在當地衛生所的老宿舍。陳老師不僅是指導老師,還充當廚師,負責餵飽大家的肚子,他開心地回憶著,「白天他們都去做問卷調查,我的任務是上市場買菜,回來煮晚飯給他們吃,然後還要準備第二天早餐,中餐還要幫他們帶便當……」。 還有一次他開著車,帶一群學生去烏腳病流行地區蒐集居民尿液和血液。...

  3. 陳建仁院士個人簡歷. 陳建仁教授於1973年獲得國立台灣大學理學士學位,1977年獲得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1982年獲得Johns Hopkins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學位後,返國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 自1986年起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並曾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 ...

  4. 陳建仁出生於1951年6月6日家中共有8位兄弟姐妹。父親陳新安曾 擔任高雄縣第二任縣長,他以一種樂 觀、堅忍、奮鬥、平淡的教育方式教養子女,這種教育方式被陳建仁膩稱為 「陳新安哲學」,也是陳建仁砥礪自己日益精進的原動力。此外,陳建仁鍥而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陳建仁老師學思歷程. 【追尋自然奧妙的喜悅】 陳建仁老師自幼就對大自然很嚮往,從小就常跟著哥哥去抓昆蟲、做植物標本,而父親喜歡園藝,在家中栽種蝴蝶蘭,老師看到蝴蝶蘭有規律性地花開花謝,對於生物生生不息的現象感到興趣,在學校念書的時候,也特別專注在生物學科,尤其是實驗課程,第一次看到顯微鏡下的生命,那種興奮的感覺,至今仍然記憶深刻,老師也了解到了生命個體的組成是從細胞開始。 【走入人群】

  7. 陳建仁先生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系(1973),和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1977),並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82)。 專長為流行病學、人類遺傳學、公共衛生及預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