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顏面神經麻痺 中藥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raphaelclinic.com.tw

    台大醫學院博士為助患者竭盡心力、潛心研究神經醫學,研發嶄新療法突破傳統治療盲點! 治癒的力量在微笑中:選擇自然治療,重新啟動笑容!

搜尋結果

  1. 顏面神經麻痺是急性發作以單側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又稱為面神經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40歲最為常見男女機會相等絕大多數為單側性雙側者少見沒有明顯季節性變化。 根據統計每年在10萬人中就有15至40個病例,臨床上有嘴歪(歪向健側),額頭皺紋無法上舉,眼睛無法閉合,或兼有顏面腫脹,淚液減少,耳朵疼痛,耳鳴耳塞,味覺消失,頭痛等症狀。 顏面神經麻痺須辨別診斷2種病因. 顏面神經麻痺可區分為兩種,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及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痺。 兩者在診斷上的區別如下: 一、【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常見於腦出血、腦血管栓塞、腦腫瘤等疾病,麻痺只是附帶症狀,應治療腦疾病而非治療麻痺。 其臨床表現(1)額部皺紋正常,能閉眼(2)皺眉、面部反射仍存在(3)下眼瞼下垂。

  2. 台灣新生報971121健康版專訪>顏面神經麻痺1週3各月好治療 中華名國94年11月21日,中醫藥天地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3. 單方養生中藥 複方科學中藥 健康情報站 楊醫師-健康Q&A 北市衛生局健康資源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資源 衛生署國健局健康資源 財團法人基金會資源 更多健康衛教資訊分享 健康書訊 ...

  4. 1. 太陽. 【穴道名稱】:太陽。 【身體部位】:臉部穴道。 【十二經脈】:經外奇穴。 【治療效果】:疏風散滯清熱明目功效主治頭部眼部顳部面頰部疾病頭痛眼痛偏頭痛感冒顏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 【穴位找法】:從眉毛和外眼角的中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地方就是本穴。 【穴道按摩DIY】: 1.(按摩手法):按、揉、推向外。 2.(力道節奏):正坐曲肘放桌上,輕輕握拳,以大拇指指關節,由內而外按揉穴道並推之向外,約10秒鐘,休息5秒鐘。 3.(反覆進行時間):左、右各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2. 百會. 【穴道名稱】:百會。 【身體部位】:頭部穴道。

  5. 順氣宣散,袪風化痰。. (5) 主治:. 遍身頑麻、骨節疼痛、步履艱難、語言蹇澀、口眼喎斜、筋脈拘孿。. (6) 參考連結:. 【烏藥順氣散】-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7)備註:. 本方一般用於中風之證當出現骨節疼痛四肢麻痺半身不 遂或顏面神經麻痺言語 ...

  6. 本篇介紹 【解表藥】 : 一、 解表藥. 凡能發汗解散表邪的藥物,稱之解表藥.解表藥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故能解表.主要用於邪在肌表,必須外散使從汗解之表証,以及某些傳染病的初期.「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正是此之治療原則。 解表藥 又可依其藥性區分為 辛溫解表 及 辛涼解表 二種: (1)麻黃,桂枝,紫蘇葉,荊芥,防風,羌活,辛夷,蒼耳子等均屬 辛溫解表藥. (2)薄荷,蟬蛻,桑葉,菊花,蔓荊子,葛根,柴胡,升麻則屬 辛涼解表藥. 常見【解表藥】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028.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7.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澀精止遺- 常用藥物如:山茱萸,芡實,覆盆子,烏賊骨等。 3.歛肺止咳 -藥物如:五味子。 4.澀腸固脫 --藥如:赤石脂,肉豆蔻。 常見【收澀藥 】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