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 性味 苦,凉。 花、果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肿。 主治疮疡痈肿,乳腺炎,捣烂外敷。 花揉烂擦癣可止痒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厚皮香. 药材名称 厚皮香. 拼音 Hòu Pí Xiānɡ. 别名 白花果 、称杆红、莫红砍、山茶树、 猪血 柴、气 血藤 、大 五味藤 。 出处 厚皮香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生云南山中,小树滑叶,如山 栀子 ,开五瓣白花,团团微缺,攒聚枝间,略有香气,红萼似梅,厚瓣如蜡,开于三伏,滇南夏日,肆中有卖 蜡 梅花 者即此。 "并有附图。 观其附图形态,与本品极相似。 仅谓开五瓣白花,与本品花为淡黄色略有出入。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厚皮香叶或全株。

  2.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3. 宿伤. 病名。. 又名 陈伤 。. 患者有明显 外伤 史,因伤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以致 瘀血 结而不散或散而未尽所致。. 原伤处隐痛,经久不愈,时轻时重,并常因劳累而诱发痛胀加剧。. 证治参见 损伤瘀血 条。. 宿伤,中医:宿伤功效与作用,宿伤介绍 ...

  4. ① 六腑 之一。 是 脏腑 外围最大腑,又称 外腑 、 孤腑 。 有主持诸气,疏通 水道 作用。 《 难经 ·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 终始 也。 ”《 素问 ·灵兰秘典论》:“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 分 上焦 、 中焦 、 下焦 三部 。 《 灵枢 · 营卫生会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 胸中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 回肠 ,注于 膀胱 而渗入焉”。 三焦 手少阳 经脉 ,与 手厥阴心包经 互相 络属 。 ② 温病 学作为 辨证 纲领。 《 温病条辨 》:“ 肺病 逆传 ,则为 心包 ,上焦不 治则 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于上焦,终于下焦。 ”③ 推拿 部位名。 用于治疗心气冷痛等症。

  5. 所存共十四类,即:论中风疾状食治诸方、浸酒茶药诸方、治诸气食治诸方、论心腹冷痛食治诸方、论脚气食治诸方、论十水肿诸方、论七种淋病食治诸方、小便频数食治诸方、论五痢赤白肠滑食治诸方、论五种痔病下血食治诸方、论妇人妊娠诸病及产后食治诸方、小儿诸病食治诸方等。 自周秦两汉以来,我国中医理论即重视食疗,主张药食并用。 此书专论食疗之方,较为详明。 有东方学会印本。 【检索食医心鉴 ==>】 古籍全文检索:食医心鉴 全站站内检索:食医心鉴. 辟雍纪事. 顺治元年封摄政王等册文. 顺治元年封郑王等册文. 顺治十八年诸王百官誓师录. 高昌馆课甲卷. 鸿称通用. 胪传纪事. 吾学录. 钦定满洲祭祀条例. 清宫史续编. 礼部则例. 国子监则例. 北新关志. 宗人府则例. 清谥法考. 谥法续考. 本朝王公封号.

  6. 药方名称 丁香温气汤. 处方 丁香 1两, 吴茱萸 (汤浸,微炒)1两,桂心(去粗皮)1两, 附子 (炮,去皮脐)2两, 黄耆 (去芦)2两,白 茯苓 2两, 人参 (去芦头)1两半, 半夏 (沸汤泡7次)1两半,良姜1两半, 白术 1两半, 甘草 7钱(炙), 诃子 (面煨,去核)3分, 沉香 少许。 功能主治 胃寒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 上 (口父)咀。 每服4钱,水1盏半,加 生姜 5片, 大枣 2个,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 《百一》卷二. 【检索丁香温气汤 ==>】 古籍全文检索:丁香温气汤 全站站内检索:丁香温气汤. 葛根桂枝汤. 葛根化毒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汤.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牛子汤. 葛根煎. 葛根姜豉汤. 葛根解表汤. 葛根解酲汤. 葛根解毒汤.

  7. 灭此朝食. 常用于形容斗志坚决,但略含计划不周之意。. 公元前589年,齐国先后攻打鲁、卫。. 鲁、卫求救于晋。. 晋以大将郤克率领诸侯联军向东进攻并在鞌 (今山东济南市)与齐国进行了一场激战。. 由于齐国连胜鲁、卫,齐国国君齐顷公产生了严重的轻敌思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