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5日 · 去年新聞爭相報導鴻海富士康被查稅其實不僅中國稅局對台商出手時有所聞企業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經營一旦被查稅難免擔心更甚至於恐懼。 延伸閱讀: 報稅必看:這些避稅方式都 NG! 會計師提醒 6 種不當稅務規劃可能觸法. 被查稅的 2 大原因:交易異常、檢舉. 一般查稅有 2 大原因,一是異常,二是檢舉。 先說異常,通常就是交易不合常規,古代的稅局靠手工抓出異常,如同大海撈針;現代的稅局,只要將公部門蒐集的各類資料,透過系統交叉比對,就會自動跳出納稅人的異常交易,稅務人員即可輕鬆而且精準查稅。 舉個在台灣被查稅的例子。 一家知名企業,租金支出不大,稅局依其辦公地段平均租金,設算辦公空間約 30 多坪,異常的是,辦理勞保的員工人數卻超過 200 人。

  2. 2024年5月24日 · 步驟 1:計算綜合所得淨額. 綜合所得淨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所得淨額 = 所得總額 - 免稅額 - 標準或列舉扣除額 - 特別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差額. 步驟 2:計算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額 = 所得淨額 X 適用稅率 - 累進差額. 步驟 3:計算應繳(退)稅額. 應繳(退)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繳(退)稅額 = 應納稅額 - 扣繳稅額及可抵減稅額. 112 年綜合所得稅 – 免稅額及扣除額. 112 年度的免稅額,納稅義務人、配偶和申報受扶養親屬每人 9 萬 2000 元,但年滿 70 歲之納稅義務人、配偶暨申報受扶養直系尊親屬每人 13 萬 8000 元。 一般扣除額:「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只能擇一種申報.

    • 扶養親屬申報錯誤。誤報扶養年滿 20 歲無工作、未在學、服役中或在補習班補習的子女免稅額,納稅義務人常誤以為子女無所得或無工作即可列報扶養;或兄弟姊妹重複申報扶養父母;或申報未同居一家無實際扶養其他親屬。
    • 列報已死亡親屬的扶養親屬免稅額。納稅義務人在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為減輕稅負,列報所得年度開始前已死亡親屬的免稅額,稽徵機關將依據死亡戶籍資料予以勾稽,經查核該親屬死亡事實,除補稅外還要處罰。
    • 漏報所得。因未收到扣繳憑單、股利憑單等而漏報,僅申報手頭拿到的所得資料,未申報無法查調的非扣繳所得(如財產交易所得、租賃所得等);或是退休金繳稅問題,依我國稅法,只要領到退休金,一旦達退職所得的課稅門檻,都要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 未合併申報。未成年子女已經扛起家計有所得,父母卻無所得時,常常會以未成年子女擔任納稅義務人,甚至未與父母合併申報,但若未成年子女有所得且超過免稅額,即使父母無所得,仍要以父母為「納稅義務人」合併子女的所得申報,子女不得單獨申報。
    • 夫妻合併報稅的年份
    • 兄弟姊妹由誰申報撫養父母
    • 醫藥費和捐贈的申報項目

    由於配偶可增加免稅額,很多人會以為只要結婚之後,就能夠合併申報。但以目前稅法的規定,認定雙方結婚是以登記年度為準。假設2017年宴客、2018年才登記結婚,今年度報稅時仍得分開申報,要到2019年才能選擇以合併的方式申報。

    兄弟姊妹重複申報撫養父母,也是很常見的報稅錯誤。如果經查稅發現之後,只有最早申報者才能被判定為撫養,其餘人就得乖乖補稅。雖然原則上是建議給課稅級距高者申報,最有節稅效益,但還是可以看兄弟姊妹之間如何協調。

    只有醫療範圍內才可作為列舉扣除額,像是美容整形、看護支出或是健康檢查等,基本上無法申報抵稅。而像是每逢農曆新年,大家為了求平安點的光明燈、安太歲,因為有對價關係,也無法申報為捐贈項目。 以上整理的都是常見報稅錯誤,記得要隨時提醒自己,以防不經意之下,因為逃漏稅而遭到開罰。

  3. 2019年5月6日 · 在大陸工作的台籍幹部過往通常從台灣公司領取的薪資只報台灣稅從大陸公司領取的薪資只報大陸稅隨著兩岸稅局運用大數據鋪天蓋地查稅建議想想該怎麼報稅才能稅稅平安

  4. 2023年11月3日 · (2023.11.03 更新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10月遭中國查稅導致近期鴻海股價走跌近日更傳出需補稅且富士康約2萬足球場的土地將被收回中國國有消息鴻海2日晚間發表重訊澄清相關消息均為謠言目前集團生產經營一切正常並將對謠言發布者保留法律追訴權鴻海指出近日網上傳出富士康被徹查需補稅1800億約2萬足球場的土地將被收回國有。 』等內容消息,均為謠言。 個別自媒體無端造謠生事,肆意捏造事實,在許多平台發布不實內容,已嚴重侵害集團聲譽,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性質極其惡劣。 鴻海富士康始終堅持合法合規經營,目前,集團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請大眾明辨是非,切勿以訛傳訛,遇到類似不實文章請立即舉報。 集團也將保留對相關謠言發布者以及帳號的法律追訴權。

  5. 2020年4月30日 · 至於你到底繳多少稅,就要根據這段期間的所得淨額(個人所得總額減掉免稅額、扣除額),對應今年的課稅級距,計算出應繳稅額。 舉例來說,你算出自己的所得淨額是 60 萬元,相應的稅率為 12%、累進差額是 3 萬 7800 元,最後的應納稅額會是 60 萬元乘以 12%(7 萬 2000元),再扣掉累進差額,得出應繳 3 萬 4200 元。 課稅級距和稅率每年都會調整,像是今年報稅的規定將取消 45% 的稅率。 而所得淨額的金額今年仍然維持和去年相同,但仍然建議納稅人在每年報稅季時,可以查詢最新的課稅級距。 算出應繳稅額後,記得確認是否有預扣繳或其他可扣抵稅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