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根據外媒《路透社》的報導,美國政府有計劃阻止更多使用美國技術的外國產品為華為提供服務或供貨,若真屬實,這不僅將對華為的現況雪上加霜,對於相關...

  2. 我國晶片大廠台積電作為華為供應商,也在這波攻勢受到影響,21日股價持續下跌,終場以234元收黑,下跌4元,跌幅1.68%。 而中國網友也指出,「台積電是華為最大軟肋」,揚言要武統台灣,「趁機實現中華民族大團圓。 因華為產品有資安疑慮,在禁止政府機構採用華為通訊設備後,美國持續收緊「華為包圍網」,15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授權美國商務部針對「威脅美國國安」的中國科技企業華為,採取「進出口管制禁令」,禁止國內產商售賣零部件給華為。 禁令一出,先是Google取消了對華為的Android支援服務,代表華為日後推出的新手機皆無法使用Gmail、YouTube或Chrome瀏覽器等應用程式;之後包括Intel、高通、Broadcom也都於20日「暫停對華為的晶片供貨」。

  3. 「中芯國際預計今年量產14納米奈米)製程芯片,12納米奈米)開發才剛剛進入導入階段。 只能支撐華為目前的中低端機型,無法生產旗艦機型的精密晶片。 作者認為,美國來勢洶洶,雖然華為不會沒有一點準備,但這場大戰中的一大不確定性便是來自台積電為華為生存戰中的關鍵一環,認為美國必然會給台灣及台積電壓力,「這就非常考驗台積電管理層的判斷水平,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台積電能否做出正確的選擇」? 暗示台積電需選對邊站. 不過話峰一轉,作者直言台積電將在美國施壓下將「無路可退」,由於台積電日常製造晶片的光刻機由歐美進口,而在設備賣出前必定簽訂很多限制條款,台積電無法拒絕、否則將面臨巨額訴訟。 另外,台積電現在組裝涉及到晶片架構基礎是掌握在ARM那邊。 若歐美在此施壓亦無計可施。

  4. 2023年5月23日 · TechInsights在報告中提到,這項技術主要的客戶,是因為禁令無法取得台積電、三星或其他先進代工服務的中國公司,他們可能因為被迫使用更低階的晶片,導致產品競爭力受到影響。 根據《Tom’s Hardware》報導,中芯最早在2020年時就宣佈過7奈米製程技術,並在同年聲稱完成首個N+1 7奈米製程晶片,後續也開發N+2 7奈米製程技術,但並不確定這次TechInsights揭露的,與當時公佈的技術是否相同。 雖然該晶片使用的7奈米製程還很初步,但這代表著美國禁令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未來可能將大大減少。 按照TechInsights的分析,這些晶片還非常初步,嚴格來說可能並不符合7奈米技術的標準,但這些晶片可能將成為真正7奈米製程技術的基礎。

  5. 根據外電報導,處理器龍頭英特爾 (intel) 為了解決 14 奈米製程產能欠缺的問題,目前去找南韓代工大廠三星其生產部分 14 奈米製程的產品,這也是雙方的首次合作,其所生產的產品預計將在 2021 年問世。

  6. 對於美國禁令讓台積電停止供貨一事,華為當下隨即開始尋找替代方案,於是開始聯繫聯發科以及三星採購台積電晶片,來供5G使用,但因為全新的禁令一出,華為取得晶片的難度大幅增加。

  7. 華為是台積電第2大客戶,2019年貢獻台積電14%營收。美國政府於5月15日公布出口新規定,要求廠商若要向華為供應採用美國製造設備,或依美國軟體與技術設計的晶片,須先取得美方許可證;市場一度憂心台積電營運表現恐大受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