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骨科
    • ㄍㄨˇ ㄎㄜ
    • 釋義:
    • 臨床醫學的一大分支。主要範圍是研究、治療骨骼方面的疾病。
  1. Yahoo奇摩字典
    • 1. [Medicine] orthopedics

    Powered by Dr.eye

  2. 2023年11月5日 · 台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吳孟晃主任解釋,骨質疏鬆主要是骨骼中的鈣質流失過多,骨骼變得脆弱且容易斷裂。

  3. 2023年6月26日 · 骨密度檢查可以測量您的骨頭質量和密度,是骨質疏鬆診斷的主要方法之一。 密度檢查通常使用X射線或超聲波進行,可以檢測您的骨頭是否出現骨質疏鬆的跡象。 2. 注意身體的症狀.

  4. 2021年5月6日 · 本文邀來香港註冊骨科專科醫生何嘉棋醫生,探討導致膝關節退化的因素、各種減慢關節退化方法,及退化後的「補救」措施。 按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調查所得,50歲或以上的香港人,女士有24%及男士有17%曾有持續性膝關節疼痛問題,可見關節問題困擾不少人。

  5. 2024年5月31日 · 骨質疏鬆的形成原因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因素: 1.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骨質組織會逐漸流失,而且骨頭的再生速度愈來愈慢,因此年齡是骨質疏鬆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2. 性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這是因為女性在更年期後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進而影響骨質組織的再生和維持。 3. 遺傳:家族中有骨質疏鬆的人,其子女也較容易罹患此症。 4. 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D、鈣質或其他必要營養素,會影響骨質組織的正常發育和維護。 5. 缺乏運動: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骨頭的負荷減少,進而促進骨質疏鬆的形成。 6. 藥物:長期使用類固醇、抗癲癇藥、抗生素、抗抑鬱藥等藥物,也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 7. 不良習慣:久坐、飲酒及吸煙等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的形成。

  6. 2022年1月11日 · 髖關節是身體最大的關節,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在《健康2.0》表示,髖關節非常重要,承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關節,如不當使用或是使用過度很容易受傷。 由於髖關節只有一條細血管通入,容易因為受傷血管斷裂,無法供應血流而壞死,一旦壞掉要整個換成人工關節。 一旦髖關節受損或變形,就有可能導致膝蓋痛、腰痛等問題,走路亦會受影響。 不要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事,年輕人一樣有風險。 髖關節受傷風險因素:(按圖了解👇👇👇) + 7. 1.身體過重: 你在走路或單腳站的時候,髖關節承受的重量是體重的3至5倍,行樓梯時則到6至8倍,如過重便會增加髖關節的壓力,提高受傷的風險。 2.骨質疏鬆: 根據香港骨質疏鬆學會資料,估計香港現時有30萬名絶經婦女及10萬名50歲以上的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

  7. 2021年6月28日 · 本文請來香港註冊骨科專科醫生袁智斌醫生講解一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患上手部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舒緩方法。 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一般由長年累月的關節勞損引致,影響的部位包括手指關節。

  8. 2019年1月10日 · 計劃開展一年多以來,骨科有兩成腰痛病人參加計劃,幾乎99%都毋須再回到骨科門診治療,有助疏導積壓的個案。 針對專科輪候時間過長問題,除了在2013年成立檢討督導委員會,並在2015年實施跨網専科分流措施,目標是縮短専科門診輪候時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