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0日 · 科謐特指出,營養均衡的飲食包括一種蛋白質、纖維、健康油脂來源,幫助身體更緩慢地釋放葡萄糖,避免高糖飲食帶來的問題。 科謐特解釋,「從蛋白質開始吃,並吃進足夠的健康纖維和脂肪,讓你擁有飽足感,而且這樣能夠適當地釋放葡萄糖、分泌胰島素 ...

  2. 2024年2月9日 · 優質蛋白質怎麼挑?. 吃對增肌,吃錯變內臟脂肪!. 3種NG蛋白質少碰. 吃對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維持細胞健康,吃錯反而會增加內臟脂肪!. 每天需要吃多少蛋白質?. 哪些食物擁有優質蛋白質?. 營養師告訴你。. 文章語音朗讀・. 06:11.

    • 運動的人需要更多蛋白質
    • 「合成窗口」重要嗎?
    • 運動前 vs 運動後
    • 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可能更重要
    • 如何達成蛋白質攝取目標
    • 高蛋白飲食,對大多數人來說相當安全
    • 結論

    以蛋白質而言,RDA顯然不足以支持肌肉修復和成長。研究顯示,定期進行重訓的人,蛋白質攝取量應為RDA的2倍(每公斤體重1.6公克)。 為了發揮最大效果,應該將蛋白質攝取分散至3-4次攝取,每隔3-4小時攝取一次。蛋白奶昔是餐與餐之間的良好選擇,每匙通常含有25-30公克蛋白質。

    許多人相信,在運動後30分鐘內飲用蛋白奶昔,可以讓健身成果最大化。而這30 分鐘的「合成窗口」,指的就是肌肉會大量吸收蛋白質的短暫期間;有些人認為,如果不在這段期間攝取蛋白質,身體就不會有效利用它們。 但目前的研究顯示,這個窗口的持續時間遠超過30分鐘,也可能不限於運動後。 事實上,以肌肉修復和成長最佳化而言,運動前或後飲用蛋白質飲料,可能沒什麼差別。

    至今,只有一項研究比較了運動前後攝取蛋白質,對肌肉強度和大小產生的影響。研究者將21位男性分為兩組,兩組人都會攝取含有25公克蛋白質的蛋白奶昔,但分別是在運動前和運動後攝取。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並未發現兩組在肌肉強度和大小方面有明顯差顯;也就是說,只要運動前或後有攝取蛋白質即可。

    運動前後攝取蛋白質,是否為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之一?這方面的研究結果並沒有定論;少數研究顯示有益處,其他研究則顯示沒有差別。 結果並不一致,促使研究者分析了23項比較運動前後攝取蛋白質的研究。他們發現,無論是否在運動前或後攝取,蛋白質的總攝取量,才是肌肉強度和大小的最強預測因子。因此,以增加肌肉強度和大小而言,每日攝取多少蛋白質,可能比較重要。

    動物性和植物性蛋白,都有助達成每日攝取目標。肉類、乳製品和魚,是高品質的動物蛋白來源,堅果和豆類則是良好的植物蛋白來源。 研究顯示,以打造肌肉而言,動物性蛋白優於植物性蛋白,但兩者都攝取亦有益處。 市面上最常見的蛋白粉種類包括: 1. 乳清蛋白:這種乳蛋白可以被身體快速吸收,相當適合在運動前後攝取。它也含有高生物活性蛋白質,有機會提供其他健康利益。 2. 酪蛋白:這是另一種乳蛋白,只是消化速度遠低於乳清蛋白,適合睡眠等不吃東西的時段。再者,部分品牌的酪蛋白,每匙可以滿足60%的RDA。 3. 卵蛋白:它是以純蛋清製成,消化速度中等,為市面上最昂貴的蛋白補充品之一。 4. 大豆蛋白:這是少數含有全部必需胺基酸的植物蛋白之一,是素食者的完全蛋白質來源。 5. 米蛋白和豌豆蛋白:兩者各自並未含有全...

    健康的人飲用蛋白奶昔並沒有風險。不過,蛋白奶昔的目的並不是取代正餐,應該在餐與餐之間或運動前後飲用。 許多人不敢同時攝取蛋白補充品和高蛋白飲食,誤以為高蛋白飲食與腎臟疾病和骨質疏鬆症有關。然而,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高蛋白飲食會對擁有健康腎臟的人造成傷害。 另一方面,高蛋白飲食其實與骨骼健康改善具關聯性;這可能是因為蛋白能增加骨骼的礦物密度,並減低骨折風險,如果搭配重訓就更是如此。 因此,不必害怕高蛋白飲食,除非醫生或營養師出於疾病因素,指示你限制蛋白質攝取。

    運動過後,蛋白質是肌肉修復的關鍵之一,許多人也會在運動後攝取蛋白奶昔,來協助肌肉修復。但研究顯示,運動前或後攝取其實沒有差別,最重要的是每日攝取總量。 運動前後和餐與餐之間,攝取蛋白質確實有幫助,但也要確定每天攝取足夠蛋白質。食物和補充品都能幫助你達成目標。 對健康的人來說,高蛋白飲食搭配蛋白奶昔,並沒有太多健康風險。事實上,攝取高於RDA的蛋白質,有許多健康益處。 資料來源:health line、Insider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2年10月23日 · 挑選蛋白質種類時,儘量選擇「原型食物」,避開過度加工的肉類蛋奶食品。 另外,健康的油脂能幫助維生素吸收,多少要吃一點。 盡量自己準備 。

    • 高蛋白質食物食譜1
    • 高蛋白質食物食譜2
    • 高蛋白質食物食譜3
    • 高蛋白質食物食譜4
    • 高蛋白質食物食譜5
    • 頻尿。如果你發現跑廁所上一號的次數太頻繁,吃太多蛋白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人體腎臟所能處理的蛋白質有限,因此分解後蛋白質所產生的廢物可能會累積起來。廣告。
    • 情緒莫名低落。高蛋白飲食也許給了你更緊實的身體線條,或者更接近你的體重目標,但,它會不會也讓你心情低落呢?有可能,特別是如果你的蛋白質與碳水攝取比例大大失衡的時候。
    • 排泄不順暢。高蛋白飲食通常缺乏纖維,特別是如果你是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的蠕動,而且只能在植物性食物中找到。因此,不妨多元化你的蛋白質來源,或是攝取同時含有蛋白和纖維的全穀類、豆類或大豆製品「天貝」。
    • 你的體重逐漸回升。很多人說,高蛋白飲食可以讓你的衣服小一號,但長時間的影響,就不一定那麼吸引人了。高蛋白飲食通常意味著吃進非常少的碳水化合物,但這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長久之計。
  5. 2023年12月25日 · 1、野生鮭魚. 野生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的EPA和DHA,Omega-3脂肪酸能增進大腦功能、心血管健康和抗發炎。 如果你吃肉,魚類尤其是野生鮭魚應該是首選。 派翠克在另一個播客節目中提到,「我個人認為,魚油是最強大的抗發炎飲食之一,而且相對容易取得,它將調節你的思考、感受以及老化方式。 該吃多少? 美國心臟病協會(AHA)建議,每週吃兩次魚。 2、深綠色蔬菜. 深綠色蔬菜含有維生素A、B、C、E、K,並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以及鐵、鉀、葉酸、鈣等,好處說不完。 如果只能選一種深綠色蔬菜,派翠克會推薦羽衣甘藍(kale)。 廣告. 派翠克在另一個採訪中解釋,喜歡羽衣甘藍的另一個原因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含量非常多, 對高度用眼的現代人有益。

  6. 2020年1月17日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1年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主要考慮到兩項原則:(1)蛋白質占總熱量的百分比需達到17至18%,(2)蛋白質攝取量不可低於每公斤體重1.0克,並未納入老年人需要高於每公斤體重1.2克的條件。 此外建議的標準是假設大家能維持身體質量指數在理想值22的情況下定的,這些都是需要修訂的。 國民健康署已經於2019年秋季委託輔仁大學營養系啟動修訂計畫,預計2020年完成,期待以上數據都會妥善納入新的修訂版本中。 在2018年版的「每日飲食指南」,調整蛋白質食物的來源順序:由「豆>魚>肉>蛋類」修正為「豆>魚>蛋>肉類,不再強調乳品需選用低脂或脫脂為佳的說法,將「低脂乳品類」名稱改成「乳品類」,主要是強調紅肉應少量攝取,以及能攝入足夠的奶類重於所喝的奶的脂肪含量。 廣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