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艋舺龍山寺(臺灣話: Báng-kah liông-san-sī ),也稱萬華龍山寺,是位於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艋舺)的觀音寺,為龍山寺之一。 建築列為 國定古蹟 。 歷史沿革 [ 編輯 ]

  2. 艋舺龍山寺 ( 臺灣話 : Báng-kah liông-san-sī ),也稱 萬華龍山寺 ,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 ( 艋舺 )的 觀音寺 ,為 龍山寺 之一。 建築列為 國定古蹟 。 歷史沿革. 清治時期. 龍山寺三川殿. 早期泉州三邑人到 艋舺 是以從事茶葉、藤條等生意為主,相傳雍正年間一位來自泉州三邑的藤條商人至 境尾 時,把泉州三邑人信仰中心的 晉江龍山寺 香火袋遺忘在竹枝上,被人視有神蹟而供奉 [1] 。 乾隆初年,三邑商人黃典謨發起建寺,募資銀二萬餘元 [2] 。 以風水家張察元堪輿 [3] ,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十八動工 [4]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落成 [2] 。

  3. 臺灣正體. 工具. 座標 :25.170062°N 121.4423199°E. 淡水龍山寺 ,為 臺灣 新北市 淡水區 的廟宇,主祀 觀世音菩薩 。 目前為 直轄市定古蹟 。 淡水龍山寺 、 淡水清水巖 、 淡水鄞山寺 與 淡水福佑宮 合稱為淡水四大廟 [1] 。 本寺與 臺灣 另外幾座以「 龍山寺 」為名的寺廟── 艋舺龍山寺 、 鹿港龍山寺 、 臺南龍山寺 、 鳳山龍山寺 ,都是 分靈 自 福建省 泉州府 晉江縣 的 安海龍山寺 。 興廟沿革 [ 編輯] 清代龍山寺的信徒主要屬泉州的 泉安 、 惠安 及 南安 等俗稱「 三邑 」人士,泉州由於地理位置的影響,有很強烈的地緣色彩,故清代台灣龍山寺仍多以來自三邑人建造。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是一間位於 臺灣 高雄市 鳳山區 的寺廟,建於 清治時期 乾隆 初年,主祀 觀世音菩薩 ,早年為當地 泉州三邑 移民的信仰中心。 1985年公告為原二級古蹟,現升格為 文化部 所轄國定古蹟,也是 高雄 唯一名列國定古蹟的寺廟。 與鳳山雙慈亭、鳳山開漳聖王廟、鳳山城隍廟 並稱,人稱「鳳山四大古廟」。 沿革 [ 編輯] 鳳山龍山寺為清領時期在臺灣就已存在的七座龍山寺之一,其餘六座則分別為 淡水龍山寺 、 艋舺龍山寺 、 林口龍山寺 、 大溪龍山寺 、 鹿港龍山寺 、 臺南龍山寺 ,主要信眾為來自泉州三邑地區的三邑人,此寺廟的信仰系統,都是源自於 福建省 泉州府 晉江縣 的 泉安龍山寺 ,而鳳山龍山寺臺灣所在位置最南的龍山寺。 [1]

  6. 艋舺龍山寺(臺灣話: Báng-kah liông-san-sī ),也稱萬華龍山寺,是位於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艋舺)的觀音寺,為龍山寺之一。 建築列為 國定古蹟 。 歷史沿革 [ 编辑 ]

  7. 臺灣正體. 座標 :25.042793°N 121.506325°E. 關於一座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等建立的官辦媽祖廟(原址現屬國立臺灣博物館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請見 臺北大天后宮 。 正殿屋簷. 四周街景. 臺北天后宮 ,原名 艋舺新興宮 ,俗稱 西門町天后宮 、 西門町媽祖廟 [1] ,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 的 天后宮 ,主祀天后 媽祖 ,廟址原為 日本佛教 真言宗 之 弘法寺 。 該廟前身新興宮肇建於 清 乾隆 十一年(1746年),原址為 艋舺 直興街(今 貴陽街 與 西園路 交叉口, 青山王館 附近),1943年被 日本政府 徵收, 檀越 將神暫奉於 艋舺龍山寺 ,1948年進駐 西門町 。

  8. 「一片慈云」匾额. 一級古蹟-彰化 鹿港龍山寺. 臺南龍山寺. 龍山寺 是 漢傳佛教 的 寺院 。 有多个龍山寺,其中大多的龍山寺是從 福建省 泉州府 晉江縣 泉安鄉 安海龍山寺 分靈 而出的。 安海龍山寺 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 廟宇 ,於 唐高祖 武德 元年(618年)始建, 明代 天启 三年1623年大修,正殿供奉 觀音菩薩 (千手觀音),目前屬於福建省 文物保護單位 ,已有87年歷史。 龍山寺之前曾名「 天竺寺 」或「 普現殿 」,後因為地處 安海镇 龍山之麓,才改名為龍山寺。 各地分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