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3月27日 · 「你為什麼不努力讀書,考好一點?這麼不爭氣,媽媽不如去死掉算了。」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有次搭公車時,聽到位媽媽這樣對孩子說。

  2. 2003年6月1日 · 衛生署的全國國民營養調查指出,70%以上的國小兒童有每天或每兩天吃次點心、零食的習慣,最常吃的食物包括:飲料、西點蛋糕、油炸澱粉類零食(洋芋片、炸薯條等)。 另一個由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院長謝明哲執行的調查也看出相似的結果,60%以上的台北市國小學童至少兩天吃次課後點心,最常吃的是麵包、蛋糕、洋芋片、包子、冰淇淋、薯條一類高脂肪食物。 油脂太高、營養價值偏低.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這些不適合兒童當做點心的食物普遍有三高、三低的問題,輔仁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丘志威明白指出。 所謂三高是指可能造成肥胖、慢性疾病等問題的油脂高、糖分高、鹽分高;三低則是指有益於成長發育的鈣質低、維生素低及膳食纖維低。

  3. 巴氏日常生活活動量表,簡稱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乃是評估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的種常用之評估量表,主要用來測量病患的治療效果及退化的情形。 巴氏量表的用途在於透過鑑定,就可以判定患者需要什麼程度的醫療照顧(長照服務、申請相關補助等),以及確認是否符合申請外籍家庭看護工的資格。 符合下列4種情況,需要接受巴氏量表的評估: 申請健保居家護理服務: 除需要醫師開立居家照護醫囑單外,醫療人員會以巴氏量表之分數來進行評估,以確認是否符合健康保險申請之收案標準。 申請外籍看護: 申請的標準是需要由醫院開立診斷證明書及傳遞單,另依據巴氏量表來進行個案的日常生活功能評估,以確認能否符合申請之條件。

  4. 2023年7月18日 · GSC量表的評級分為「睜眼、語言、運動」3項標準,加總滿分是15分,最低分並非0分,而是3分,代表3項指數都為1的狀況。 以下介紹GSC量表的各項評估標準。 、睜眼反應: 4分:人靠近不需叫喚即可自行睜開眼睛。 3分:需要他人呼叫姓名才會張開眼睛。 2分:需靠外界的疼痛刺激才會張開眼睛。 1分:對於外在刺激毫無反應。 C(Closed):有外力致使眼睛無法睜開。

  5. 2021年11月17日 ·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米蘭大學的腦科學專家馬西米尼(Marcello Massimini)開發出一套全新監測方法,並運用新指標「 擾動複雜指數 (Perturbational Complexity Index,PCI)」,更精準地判定患者的意識。 推薦閱讀:「既視感」是什麼? 6種人容易產生既視感,原因解析. 找到沉睡在腦內的人 PCI讓家屬重燃希望. 臨床神經生理學專家柯曼杜奇(Angela Comanducci)曾在馬西米尼旗下受訓。 離開實驗室後,她第一線治療意識障礙(DOC)的患者,親眼見證了PCI的臨床影響力。 2020年6月,名21歲、腦部嚴重受損而昏迷的女子,被送進柯曼杜奇的病房。 「所有臨床診斷的測試、實驗,都指出她腦內不存在意識活動。

  6. 2003年3月1日 · 脈診儀便是利用這個原理,出異常的能量及頻率變動,找出身體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譬如用牙籤直接刺激人某經絡的穴道,再用脈診儀測量發現,同一經絡的穴點能量明顯降低,「經絡之間的穴道處於相同頻率,所以會相互影響,」王唯工提到。

  7. 2020年12月24日 · AI輔助,讀懂肉眼看不出的腦波「心事」. 壓力、緊繃、憂鬱、過動…..不管是疾病或單純的情緒問題,這些過去無法客觀測量的「心事」,未來都有機會透過AI解讀腦波,讓判斷更精準、更有效改善。. 我們的情緒、思考等各種「心事」變化,其實是發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