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19日 · 20年過去,台灣不只還在 防災政策法規 、 心靈創傷 中努力重建,也在學習如何與斷層帶密布的島嶼和平共存。. 很多人不知道,因為921,提升全球對地震觀測的了解;因為921, 台灣躍升至國際地震研究與預警的世界大國 。. 《報導者》透過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 ...

  2. 2019年9月18日 · 整整20年前的9月21日凌晨1點47分,台灣遭遇百年以來最強震,近兩分鐘的天搖地動,讓山河變色、路崩橋斷。 路橋重建不難,但留給倖存大人小孩的,卻是一輩子的生命課題。 921那年,阿倫國小五年級,整個家都垮了,他是唯一倖存者。 現在他30歲了。 時間久了、忘了就好嗎? 對一百多位失依兒來說,最大的噩夢其實是忘記爸爸媽媽長什麼樣子。 圖片來源:林有成攝. 文. 劉光瑩.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19-09-18. 瀏覽數:55652. 「那天睡到半夜驚醒,突然發現變成趴著,全身不能動,左腳跟頭都好痛、好重,呼吸非常困難,我就開始大叫我弟的名字,聽到旁邊有敲打的聲音,那是我弟。 我就安慰他說:沒關係你不要怕,哥哥在旁邊,你不要哭,先睡覺,哥哥等一下想辦法。

    • 震盪整個台灣的巨響
    • 地震災害中隱藏的風險
    • 傷亡主因:無法承受地震的建築物倒塌
    • 創傷心靈的重建
    • 災後重建——社區營造的集體力量
    • 社會互救!強化韌性應對未來的災難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一場芮氏規模 7.3 強震將眾人從睡夢中驚醒。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主因是車籠埔斷層逆向抬升導致全臺多處災情慘重,史稱九二一大地震。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林宗弘研究員,他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內外學者攜手合著《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統整臺灣 20 年來地震科學研究成果,記錄受災社區的重生故事。一起了解這場世紀強震,如何促使臺灣災害科學與政策改革向前跨出一大步!

    地震可說是最致命的天災,1989 至 2019 年間,全球前 25 起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地震就佔了半數以上。而臺灣更是好發地震的高風險區,根據全球地震模型估計,臺灣幾乎全島都有地震風險,在全球地震危害度排行上名列前茅。 其中,九二一地震是臺灣二戰後最嚴重的震災,導致 2444 人不幸罹難、近 11 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財產損失超過新臺幣 3 千億。 難以預測的地震造成生命財產的一夕損失,如再加上人為缺失、制度不健全,以及社會本身的貧富差距、階級與族群不平等因素,將加劇災害的嚴重程度。 為防範悲劇再度發生,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劉季宇博士、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前主任陳亮全教授、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林冠慧教授等共同作者,參考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地震發生時,我們最先感受到的通常是房屋的晃動。如房屋無法承受震度而倒塌,還是地震引發火災、山崩或土壤液化等災害,都將導致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 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全臺的死亡與重傷案例高達 87% 至 96% 是建築物倒塌所致,其中又以「集合住宅」的死傷最為嚴重。 以臺北東星大樓為例,雖然離震央遙遠,卻傳出房屋全倒,造成 73 死、138 傷、14 失蹤的嚴重災情。為何集合住宅會發生大量死傷?這跟臺灣長期落後的法規有關。 「很多制度改革都是被災難推著走的」,林宗弘指出問題癥結。1970 年代以前的建築規範主要沿用日治時期的法規,落後的法規趕不上日新月異的建築技術,更難以規範黑心建商,直到 1964 年白河地震發生後,才刺激政府推出新的建築規範。 然而,70、80 年代正好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時期,大...

    地震不僅震垮房產,還揭露人心脆弱無助的一面,對於社會弱勢族群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其中,災後的心理復健長期遭到漠視,面對親友驟逝、身體傷痛、家園破滅且頓失經濟依靠等變故,災民得承受排山倒海的身心壓力,需要專業人士適時伸出援手。 臺大心理系吳英璋與陳淑惠等教授看見九二一災民的需求,成立「臺大 921 心理復健小組」,並號召其他院校的心理學家、臨床醫師與社工人員積極投入救災。 1999 年的臺灣社會仍對「災難與創傷心理學」相當陌生,小組成員抱持從做中學的精神累積經驗,開啟了臺灣災難心理衛生元年。 主要服務據點位於受災最嚴重的臺中東勢,由多位臨床心理博士開設「東勢 921 災後身心聯合門診」,也投入在地種子教師的培訓工作,傳授篩檢高危險族群、輔導孩童因應災難創傷的方法。 許多心理輔導人員更陪伴失依孤...

    社區營造也是災民展現生命韌性的案例之一。過去有人質疑社區營造對災區重建的效益,但林宗弘等學者實際比較南投埔里 33 個里 1999 至 2012 年的家庭平均所得後發現,農村重建和社區營造補助同時投入的里,平均家戶所得明顯提升。 社區營造的目標在於發掘地方資源、發現新價值,提升社區的自信與自主性,為災後重建注入活水。而農村聚落的重建補助主要用來修復硬體設施,缺乏創造新產業價值的作為,也無法留住青壯年人口。 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即是經典的災後創生案例。在九二一地震前,桃米社區是埔里鎮最窮的村里之一,震災重建後卻成為當地 33 個里中,平均家庭所得排行前 5 名的村里,擁有著名的紙教堂與生態園區,吸引每年多達 40 萬遊客造訪。 究竟桃米社區如何成功翻身?關鍵在於社區營造帶起的三層面連結: 桃...

    從 4 組風險因子綜合歸納出潛在的震災風險後,再從歷史制度論分析國家與社會關係對防災制度演化的影響可知: 例如在九二一地震後,政府與民間在撤離與搶救政策改革、公有基礎設施與建築補強重建方面,展現較強的制度韌性,從而推動《災害防救法》的立法,在災害發生後能較有系統、有法源依據地實施緊急應變措施,包含動員軍隊、徵用民間機具等。 林宗弘對於震災搶救過程記憶猶新,九二一地震發生時他剛好在成功嶺服役,從事救災物資的運輸補給工作。當時消防署的救災分工尚不完備,再加上許多消防單位也被震垮,屋漏偏逢連夜雨,導致最初的救災工作不是很系統化地進行。 九二一地震讓救災工作獲得重視,後來的桃芝颱風、莫拉克颱風也強化了風災與水災的救災經驗,臺灣現在的救災工作已提升到國際水準。國家及民間力量能在短時間內投入撤離與搶救作...

  3. 2019年9月17日 · 921心理重建篇震後的台灣災難心理圖譜支持力愈大受傷的心愈強韌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921地震20週年系列專題. 【921心理重建篇震後的台灣災難心理圖譜支持力愈大受傷的心愈強韌. 東勢社區健康志工團體「東勢人與台大人的921地震10年課」結束合影。 (照片提供/朱芸君) 醫療健康. 心理. 環境永續. 自然災害. 政治社會. 政策. 2019/9/17. 文字. 曹馥年. 攝影. 余志偉 曹馥年. 地震. 醫療. 災後重建. 政治政策. 宗教. 心理. 歷史. 諮商. 醫療健康. 心理. 環境永續. 自然災害. 政治社會. 政策. 2019/9/17. 文字. 曹馥年. 攝影. 余志偉 曹馥年. 地震. 醫療. 災後重建. 政治政策. 宗教.

  4. 2019年9月20日 · 9月21日廿週年前夕,台北聚集逾500位來自31國的海內外學者,紀念921大地震,召開針對地震防災、減災等相關議題的研討會。 其中受到高度關注的是能爭取逃命時間的"地震預警",台灣目前在地震預警上是以偵測傳遞較快、會造成上下震動的縱波(P波)為主,這樣讓警報在會造成左右搖晃、殺傷力較強的橫波(S波)抵達前發出。 SAM YEH/AFP. 2415人在地震中過世。...

  5. 2019年9月17日 ·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 主任馬國鳳,靠著921研究在全球享有盛名。 她解釋,當時車籠埔斷層幾乎每5公里就有一個觀測點,所以沿線的變形量都算得出來,是全球首次完整記錄「近斷層效應」。 如今近斷層效應已是全球顯學,建築師莫不想辦法透過工程技術減低高樓的近斷層效應,日本甚至開始打造「懸浮都市」,利用空氣緩衝地震帶來的影響,種種科技進展,921地震的紀錄功不可沒。 密集的觀測網絡也讓政府得以在102秒內就推估921震央方向,連地震研究強國日本、美國都敬佩不已。 「如果沒有這件事情(布設觀測站),就不會有我,因為我沒有資料,什麼事也不能做,」馬國鳳至今仍相當感念前人的深謀遠慮。

  6. 2017年9月21日 · CNA. 台北的東星大樓在921地震中倒塌,連帶造成隔壁的大樓和附近的廟宇嚴重受損。 1999年的9月21日在台灣發生了芮氏(里氏)7.3級的強烈地震,短短幾分鐘時間奪走了2000個人的性命,道路被毀、通信中斷、有的城鎮幾乎被夷為平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