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1日 · CoWoS為貴賓服務! 魏哲家:需求雙倍成長. 以台積電來說,當前先進封裝服務的對象為下單7奈米以下製程客戶,換句話說,如蘋果(Apple)、輝達(NVIDIA)和超微(AMD)這樣的頂級客戶群才能夠下單CoWoS。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上周法說會指出,先進封裝需求明年有望雙倍成長. 圖/ 邱品蓉攝影. CoWoS仍存有一些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由於晶片堆疊後所產生的等熱問題,或良率提升等等,都讓CoWoS在生產上出現一些障礙。 除此之外,以現階段而言台積電CoWoS供應量還太少,野村證券就指出,台積電CoWoS產能,是導致當前AI晶片出貨量卡關的主要原因。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上週第二季的法說表示,接下來CoWoS的需求幾乎是雙倍成長,台積電也正積極擴充產能當中。

  2. 2023年7月11日 ·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發布《2023精準健康產業政策白皮書》,內容推出5大政策建議方向,期盼未來台灣民眾更能了解精準醫療的概念,透過衛教來打造全民基因定序資料庫,有機會提升全體國民的健康及病患的治療成效。 對此,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承諾,將把這本白皮書建議的內容交由衛福部進一步研究,其中包括如何讓法治環境、健保給付能夠跟上,並讓相關的法人、公協會可多來運用新的制度,讓精準醫療、精準健康產業發展得更好,一方面保障病患健康福祉,促進醫療產業發展,同時也兼顧醫學倫理及個資保護需求。 精準醫療是什麼? 台灣為什麼必須儘快推動?

  3. 2021年11月2日 · 最好懂的案例是,八仙塵爆事件的嚴重燒燙傷病患,由於傷口處的皮膚上皮細胞被破壞,要等待它自行生長需要很長時間,如果萃取正常的上皮細胞,在無菌室裡培養、做成層片貼到傷口,就有機會產生卓越療效。 「細胞療法」是生技界的矚目新星。 圖/ Billion Photos via Shutterstock. 熱錢湧入、臨床案衝高,看出細胞療法熱潮.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統計,截至今年7月,細胞治療相關廠商僅占台灣生技公司總數2.6%,但進行中的細胞治療相關臨床試驗案卻可占全球案件數12%,且數字逐年增加中。 「業者數量不多,臨床案件卻衝高,代表大家對細胞治療領域商機及成長性很有信心。 」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觀察。

  4. 2021年3月29日 · 台灣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去年總產值達新台幣3.22兆元。 生醫產業,有機會成為下個「兆元」產業嗎?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指出,台灣生醫產業去年營業額近6千億(約5913億),年成長5.65%,若能發展成「大健康」產業,利用累積多年的健保數據、頂尖醫療實力,有效結合資通訊(ICT)技術,將更快有機會破兆,「像電子五哥這幾年的跨界投入,就是很好的開始。 他口中的大健康產業是什麼? 楊泮池以癌症為例,指出在早期診斷和預防風險領域仍有許多發展空間。 圖/ 吳元熙攝影. 外貿協會26日的「大師領航-開啟臺灣生醫產業新紀元」論壇中,楊泮池指出,台灣生醫發展著重在治療與藥物開發,但以癌症自然史為例,其實在「早期診斷」和「預防」等階段仍有許多發揮空間,如偵測罹患疾病風險、分子診斷等。

  5. 2021年5月4日 · 速度是交通中決策的重要因素,訊息處理和決策的速度越快,就有機會在毫秒間拯救生命。 責任編輯:錢玉紘. 耐能獲台達電集團注資,繼鴻海後又一大咖力挺,估值正式飛越100億元 ALPHA Camp與耐能合作推AI課程,Taboola副總裁俞寧寧也出任董事. 關鍵字: #台達電.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雖然在今年2月,晶睿通訊就發布訊息認購耐能2.43%的股份,旗下睿緻透過換股成為耐能子公司。 而今耐能也正式對外宣布此消息。

  6. 2021年10月27日 · 台塑看好的醫材秘密武器! 普瑞博打進全球血庫市場,「抗沾黏技術」還有哪些商機? |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2021.10.27 | 醫療生技. 台塑看好的醫材秘密武器! 普瑞博打進全球血庫市場,「抗沾黏技術」還有哪些商機? 普瑞博生技是台灣首家擁有「血液處理薄膜」技術的公司,塑膠大廠台塑既是股東,還身兼策略夥伴身分;台塑集團企業南亞更打算與他們共同蓋血袋工廠。 吳元熙. 「來,送你這隻高爾夫球杆,希望你們未來表現能一杆進洞! 」台塑高級主管端出自家球具,送給生技公司董事長當禮物,祝福兩家公司合作長久。 這樣的祝福不只是商場禮貌,因為這間即將興櫃的普瑞博生技公司頗有技術實力,是台灣首家擁有「血液處理薄膜」技術業者。

  7. 2022年9月28日 · 鈦酸鋰電池是什麼? 趨勢二:國內大廠投入,有助帶動本土電池供應鏈. 包含國內水泥龍頭台泥、石化產業龍頭台塑、電子代工龍頭鴻海都宣布蓋電池芯廠。 首先,台泥率先在去年10月斥資120億元在高雄蓋1.8GWh電池芯廠,生產三元電池(指包含鎳、鈷及錳或鋁3種金屬元素的聚合物),最快2023年啟用。 緊接在後,鴻海斥資60億元在高雄打造「台灣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生產磷酸鋰鐵電池、年產能1GWh,最快2024年導入電動巴士、乘用車及儲能應用。 台塑則是分兩階段投資160億元,在彰濱蓋5GWh磷酸鋰鐵電池芯廠,第一期蓋2.1GWh、2024年量產;第二期2.9 GWh、2027年完工。 大集團有志一同加速電池產業布局,業界認為有助於帶動本土電池供應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