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life.shanfeng.com.tw › %e3%80%90%e6%b6%bc%e9%ba%b5%e7%9a%84【涼麵的由來】 - 風味記

    2017年4月29日 · 涼麵又稱「過水麵」,古稱為「冷淘」,傳說最早起源於唐代武則天未入宮之前,由於武則天與情人吃山西麵時燙傷了舌頭,於是兩人便研究出涼麵新吃法。. 杜甫詩《槐葉冷淘》,說明四川人在盛唐時就吃上了涼麵~. 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 新面來近 ...

    • 油麵
    • 米類麵食
    • 在地麵食推廣

    油麵屬於鹼水麵,起源於福建與廣東一帶,後流傳到東南亞,華僑稱之為「福建麵」,臺灣則稱之為「切仔麵」。煮麵時,需用竹網篩「切仔」 在沸水中煮麵,加入調味料等即完成。臺南擔仔麵源自臺南,是將煮好的細條含鹼湯麵,加入特製肉臊、豆芽菜、青菜、與滷蛋,獨具其風格。

    源自福建的米粉、廣東客家的米苔目與粄條,都是以米為原料製成的麵條,在過去農業社會農忙之時,成為最受歡迎、補充體力的點心。 1949 年之後的白麵文化,包括一般家常麵、刀削麵、陽春麵等,近年來引領臺灣麵食風潮的牛肉麵便是使用家常麵來製作。上述曾提到麵食在漢人移墾時期多被視為點心類食物,但麵食在1960 年代之後逐漸成為臺灣人民的主食之一,可歸咎以下幾項因素(陳美慧,2013):

    電視媒體與廣播節目紛紛推出製作麵食之節目。農會體系的「家事改進班」在1950 年代亦推廣中式北方麵點,成功教導農村婦女學習中式麵點。此外,二次戰後的學童營養午餐與軍隊團膳多以外援麵粉供應營養午餐當中的主食,包括饅頭、包子、麵條、麵包等,這類麵點逐漸深入臺灣人民日常飲食生活。 近幾年來,義大利麵、日本拉麵、烏龍麵等席捲臺灣餐飲市場,造成另一波的麵食文化交流與衝擊,韓國的「辛」拉麵更是硬生生搶奪臺灣泡麵王國的市場。不過,從整個臺灣麵食發展史,卻能清晰見到臺灣麵食發展的多元、多樣、與國際化風貌。 1. 拔林(2014)。台麵魂。新北市:幸福文化。 2. 林怡潔(2013)。小麥練習曲 — 與臺灣人共同練習糧食自主的序曲,料理‧ 台灣,9,102-107。 3. 陳美慧(2013)。政治環境異動下的...

  2. 2017年8月9日 · 蕎麥麵由來. 十三世紀初,食用韃靼蕎麥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蒙古帝國。. 其驍勇善戰秘密隨著黃金蕎麥種子流傳開來。. 蕎麥原產於中亞高寒地區,可以生長在貧瘠土地上,像日本長野縣,山梨縣兩地都是蕎麥產區,所以那裡自古就有 ...

  3. 2017年8月24日 · Home - 民俗 - 台灣中元節民俗活動介紹!. 恆春頭城搶孤、基隆放水燈、嘉義火燈夜巡. 台灣中元節盛大原因|現代中元節還是收斂過樣子,在更早期祭祀更是大到政府都必須明令「快停下來!. 在台灣,農曆七月又俗稱「七月半」,習俗上是普渡 ...

  4. 2016年5月16日 · 台灣光復初期美國依據戰後計劃給予台灣軍事與經濟援助其中一項是以美國剩餘農產品小麥當作糧食援助。 美援小麥經過麵粉廠加工成麵粉之後,麵粉袋上印有中美合作,淨重22公斤,還有中美兩國旗幟,雙手互握圖。 在當時台灣經濟落後,民生物資缺乏下,就有人將麵粉袋充分利用製成褲子、袋子。 台灣小麥在日治大正八年台灣總督府從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沿海一帶推廣種植小麥,台中大雅在日治時期,就開始利用冬季種植小麥,是國內小麥(冬麥)生產的重要產地。 當時公賣局時代以保證價格收購,做為金門高梁酒及埔里紹興酒主要釀酒原料。

  5. 各國冬至習俗 台灣冬至習俗 在台灣冬至普遍有吃湯圓、補冬、祭拜祖先習慣,而於冬至這天吃湯圓有著吃湯圓長一歲說法,至於補冬習俗則是源於節氣一說,每每到了冬至這個時節,補身體好時機,

  6. 2017年5月23日 · 上午. 端午節祭拜神明所需準備供品: 三牲:豬肉、全雞、全魚 (全鴨) 三牲擺法:面對神明,豬肉為中牲,左雞、右魚. 五牲:全豬或豬頭尾、雞、鴨、魚、蝦. 五牲擺法:豬為中牲,雞鴨擺兩側,魚蝦擺後面. 酒或清茶. 6碗、8碗、12碗飯菜. 水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