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定義. 性心理發展又稱人格發展是佛洛德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概念是心理學理論的核心概念其本我中的基本需求是靠身體上的部位獲得滿足的這些部位稱為性感區」。 人格發展五階段. 以下介紹佛洛依德性心理發展的各階段與子階段以及未能順利度過此階段時可能產生的人格特性。 (1)口腔期 (oral stage): 發生於0-2歲。 此時期的性感區為口腔,也就是嘴巴、嘴唇和舌頭。 嬰兒主要靠吸吮、吞嚥等活動刺激得到本能性快感。 這時母親的乳房是最重要的快樂來源。 1.口腔接受期 (oral-receptive substage):由吃和將東西置於口中而獲得滿足。 若提早斷奶或未餵食母乳,則可能留下許多後遺症,造成不良影響例如酗酒、嗜煙、咬指甲、暴食。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性心理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是一種科學理論。主要包括潛意識與人格理論、本能論、人格發展理論、夢論、焦慮與心理防禦機制和社會文化理論。

    意識層次理論

    意識層次結構理論闡述了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衝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無(潛)意識三個層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前意識和無意識卻對人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意識即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有邏輯性、時空規定性和現實性。前意識雖不能即刻回想起來,但經過努力可以進入意識領域的主觀經驗。無意識(潛意識)是原始的衝動和各種本能、通過遺傳得到的人類早期經驗以及個人遺忘了的童年時期的經驗和創傷性經驗、不合倫理的各種欲望和感情。

    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構成。 本我(id) 是人格結構中最原始部分,從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構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如飢、渴、性三者均屬之。本我中之需求產生時,個體要求立即滿足,故而從支配人性的原則言,支配本我的是唯樂原則。例如嬰兒每感飢餓時即要求立刻餵奶,決不考慮母親有無困難。 自我(ego) 是個體出生後,在現實環境中由本我中分化發展而產生,由本我而來的各種需求,如不能在現實中立即獲得滿足,他就必須遷就現實的限制,並學習到如何在現實中獲得需求的滿足。從支配人性的原則看,支配自我的是現實原則。此外,自我介於本我與超我之間,對本我的衝動與超我的管制具有緩衝與調節的功能。 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結構中居於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於個體在生活中,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養而逐漸形成的。超我有兩個重要部分:一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為符合自己理想的標準;二為良心,是規定自己行為免於犯錯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從支配人性的原則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則。 人格結構中的三個層次相互交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各行其責,分別代表著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樂原則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尋求在環境條件允許的條件下讓本能衝動能夠得到滿足,是人格的執行者,按現實原則行事,是“現實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會性,是“道德的人”。 在通常情況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處於協調和平衡狀態的,從而保證了人格的正常發展。如果三者失調乃至破壞,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危及人格的發展。

    人格發展理論

    人格發展的順序,依次分為五個時期。其中前三個時期是以身體的部位命名。原因是在六歲以前的個體,其本我中的基本需求,是靠身體上的部位獲得滿足的。因此這些部位即稱性感帶區。

    口唇期

    (oral stage,0~1·5歲) 原始欲力的滿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動獲得滿足。嬰兒的快樂也多得自口腔活動。此時期的口腔活動若受限制,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成人中有所謂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發展不順利所致。在行為上表現貪吃、酗酒、吸菸、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觀、依賴、潔癖者,都被認為是口腔性格的特徵。

    肛門期

    (anal stage,1·5~2歲) 原始欲力的滿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時所生的刺激快感獲得滿足。此時期衛生習慣的訓練,對幼兒言是重要關鍵。如管制過嚴,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成人中有所謂的肛門性格者,在行為上表現冷酷、頑固、剛愎、吝嗇等,可能就是肛門性格的特徵。

    生殖器期

    (phallic stage,3~5歲) 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獲得滿足。此時幼兒喜歡觸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質上已算是“手淫”的開始。幼兒在此時期已能辨識男女性別,並以父母中之異性者為“性愛”的對象。於是出現了男童以父親為競爭對手而愛母親的現象,這現象稱為戀母情結,同理女童以母親為競爭對手而愛戀父親的現象,則稱為戀父情結。

  2. 2024年4月27日 · 臺灣正體. 工具. 「 弗洛伊德 」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 佛洛伊德 (消歧義) 」。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德語: Sigmund Freud , 發音: [ˈziːkmʊnt ˈfʁɔʏt] ,出生名: Sigismund Schlomo Freud ;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奧地利 心理學家 、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性學家, 精神分析學 的創始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生於 奧地利帝國 摩拉維亞的弗萊堡 (今屬 捷克 )的一個 猶太 家庭,從 維也納大學 畢業後一直在維也納工作,後因躲避 納粹 ,遷居 英國 倫敦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9年9月3日 · Dr Lo Psychology 達樂心理. ·. 5 min read. ·. Sep 3, 2019. 1. Photo by freestocks.org on Unsplash. 在佛洛伊德心理學 (一)這篇文章中 (見下面的連接),大家應該大約瞭解到什麼是佛洛伊德理論的潛意識 (unconsciousness),...

  5. 理論. 人格. 夢. 潛意識. 性心理發展. 女性心理. 生死驅力. 宗教. 遗产. 科學. 哲学. 重要著作. 書籍. 病例分析.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其它.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德語: Sigmund Freud , 发音: [ˈziːkmʊnt ˈfʁɔʏt] ,出生名: Sigismund Schlomo Freud ;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奥地利 心理學家 、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性学家, 精神分析学 的創始人,二十世纪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生於 奥地利帝國 摩拉維亞的弗萊堡 (今屬 捷克 )的一個 猶太 家庭,從 維也納大學 畢業後一直在維也納工作,後因躲避 納粹 ,遷居 英國 倫敦 。

  6. 2023年1月5日 · 弗洛伊德思想發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學的概念和方法運用於 心理學 ,將人的心理活動及其構造劃分為 潛意識 、前意識和意識三個部分,廣義的潛意識可以涵括前意識,並註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層次和研究潛意識活動的規律。 在他看來,人的心理猶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識,隱沒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則是潛意識,潛意識是意識的基礎,不僅個人的行為 動機 ,而且整個人類的活動和文明的發展,都可以在潛意識中找到根源。 在弗洛伊德思想發展的後期,通過與不同學派和觀點之間的長期論爭,他已經不再滿足於早期運用心理地形學的觀點去描述心理活動的不同層次或不同水平之間的聯繫;逐步修正和發展自己的學說,側重於心理活動的動力系統和建立一種新的人格結構模式。

  7. 佛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 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 自性 (self),則包括 無意識 。 心理學上關於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複雜,並常牽涉到哲學中的 形上學 。 意涵: 個人的生物慾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所表現出來的「自我」。 超我 [ 編輯] 超我 (英語: super-ego [16] ,德語: über-Ich [4] )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 道德原則 支配,想要完美 [17] ,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 在佛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 父親 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同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 [18] ,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 超我以 道德 心的形式運作 [19] ,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 禁忌 ,而令自我左右為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