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9日 · 編按想知道自己的住家是不是在斷層帶上面可到 經濟部地調所網站 查詢。 台灣的斷層說多也沒多少,大概就是全世界排名前幾名那樣多而已啦~ 要不要去查? 還是蒙著頭當鴕鳥? 這問題就要問施主你自己了。 作者補充: 政府不公佈斷層位置的資料,正確地說是不公佈「被所有斷層經過的地籍資料」。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 資料 大多是活斷層,但是事實上還有許多斷層存在。 其實主要的是法規限建和結構標準,這兩個才是主要原因。

    • 我家是否在斷層上?
    • 到底有沒有地震?
    • 地震完了,我該怎麼避難?
    • 開放資料的下一步: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吧

    相信大家一定都會擔心,自己家是否剛好就在斷層的上方,但卻又不知道該從何查起?對於這點,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調所)其實便有關於斷層的開放資料,這些資料涵蓋了台灣 33 條斷層、斷層的相關資訊與位置。 而為了方便民眾查詢,地調所慎這還設計了一個簡易的查詢網頁,將這些斷層的所在地區與台灣地圖結合,便成了台灣活動斷層觀察系統。根據中央社的報導,網站上清楚標出「我家在斷層帶上嗎?」、「活動斷層分布及特性」、「活動斷層引發的災害」、「觀測斷層變動」以及「在斷層帶上開發的問題」等5個選項,民眾只要點選「我家在斷層帶上嗎?」,再輸入自家地址,就能確認住家是否位於斷層帶周遭,若位於在斷層帶附近住戶有疑慮,也可請技師協助查詢距離斷層帶確切距離及可能的危險性。

    再來,大家應該會想知道的就是,地震到底來了沒?震度多強? 關於這部分,其實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有提供即時的地震資訊,而且還開發了相關的 API ,如果對這方面有興趣的程式設計師可以試著項氣象局申請,就能夠幫自己的APP即時取得相關的資訊條件。 另外,由於地震的特性,若是地震發生的地點與自身所在地有足夠距離時,採用了這些地震資料的軟體甚至能做到在地震抵達所在地之前預測抵達時間(通常可爭取 10 到 15 秒左右),幫助爭取逃生時間,或至少能有心理準備。 至於有哪些軟體可以使用?我在這邊簡單介紹兩個軟體,分別是給電腦(Windows)與手機(Android)使用的。 電腦:地牛 Wake UP! 這是一款提供給 Windows 電腦使用的即時地震通知 APP,使用者可以設定自己的所在位置、與當預測震...

    那麼,地震完了,萬一我們有避難的需求該怎麼辦? 對於這個需求,內政部消防署則提供了很不錯的資料:簡易避難疏散地圖。 這是一個由官方設計的簡易查詢頁面,裡面以地理位置分類了各地的防災資訊整理,並且根據各地資料的不同提供了項是避難資訊、防災宣導、最新災情報導與避難地點的資訊統整,若是有需要的人可以透過這個網址進行查詢。

    希望上面介紹的這些簡易資料查詢,能夠幫助到大家,而我們現在也了解到,其實台灣的開放資料也是有許多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到大家的資訊。 其實,不只在台灣,日本也有許多的防災開放資料,而由於日本的地震天災防災經驗比起台灣還多許多,在當地其實已經有很多的相關開發可以作為參考。 我相信,目前台灣的開發中,還有些地方沒有被滿足,沒有被照顧到,如果政府能夠開放更多的公開資料,並抱持開放的態度,與民間一起通力合作,相向我們可以在為來看到更好、更棒的設計與成果,並且讓這些結果回饋到社會,讓大家可以過得更安全、安心。 ─ ─ 參考資料來源: 中央社:你家在斷層上嗎 輸入地址即可確認 地牛 Wake Up!官方網站 KNY 台灣天氣 APP Google Play 頁面 內政部消防署簡易避難疏散地圖 (本文提供合...

  2. 2019年12月2日 · 想知道自己的家是否為土壤液化區嗎經濟部歷經四年調查去年年底正式將土壤液化潛勢圖上線開放民眾查詢只要輸入你家門牌就能得知在這份資料上紅色區塊代表土壤液化高潛勢區發生強烈地震時可能會受到中度至嚴重影響

  3. 2022年3月24日 · 定義未來生活. 【每個人都需要有 1 個緊急避難包】跟著消防署準備這 6 大類必備物品. yichun 2022-03-24. 3 月 23 日凌晨 1 點 41 分,花蓮縣近海發生規模 6.6 強震,後續餘震不斷,7 小時接連發生超過 50 起地震。 地震學者示警,台灣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東部外海的「海溝型地震」,未來可能發生規模 8 以上強震,發生海溝型大地震前,會陸續出現中大型地震。 因應地震,平時就可預先準備「地震緊急避難包」,以備不時之需,放逃生時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並且定期半年檢查、汰換袋內物品。 究竟緊急避難包裡要放什麼才能保命呢? 一起跟著消防署提出的 6 大必備項目,打包屬於你的緊急避難包吧! 緊急避難包.

  4. 2020年3月23日 · (本文經原作者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一百年前你家的模樣? 臺北、臺中歷史地圖散步 〉。 首圖來源:臺北歷史地圖 APP 。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你能想像自己家的位址上,以前可能是墓仔埔或根本不是陸地? 現在有一款 App,讓你能對照老照片,了解當下位置的百年前街景;不過研究團隊為了研發這款 App ,可是吃了不少苦頭。 (責任編輯:黃梅茹) 臺北館前路、衡陽路的老照片、與現今 Google 地圖街景對照。 首圖來源:臺北歷史地圖 APP 。 文/王怡蓁、圖/張語辰. 「很多讀者拿到書和 APP 的第一步,會先找自己家哪裡,然後發現自己的家一百年前可能是墓仔埔、或河道裡面。

  5. 2021年10月6日 · 在地球暖化的現在走在種滿行道樹的人行道是一種救贖為城市降溫的行道樹卻總是因都市規劃被連根刨除身為行人你知道行道樹怎麼種才好嗎一起來看看你對行道樹認識多少! (責任編輯:陳怡君) 文/胖胖樹的熱帶雨林

  6. 2022年2月16日 · 換句話說, 這不是個案,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錯誤 ,沒發生火災之前,大家都把火災想得很簡單,都認為自己的應變程序沒問題,都認為應變能力是夠的,等到發生火災之時,才發現原來那些曾經認為是對的策略,似乎都沒有用,已經來不及了。 據我所知,目前聽到火災警報器多數的作法是: 讓警報繼續響──派員至現場察看──發現火災先執行滅火──滅火失敗開始疏散. 今天先跟大家談「讓警報繼續響」,到底好不好? 火災警報響起就代表火災發生? 我相信大家的答案應該都差不多:不是,可能是有人誤觸、可能是故障、可能是火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