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日 · 陷入假性親密關係中的伴侶或其他關係即便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卻會有愈來愈多無法討論的話題、 不敢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擁有假性親密關係的人,通常會對於「付出」有所保留,且比較不容易在關係中坦承自己的想法,有時也會逃避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而導致關係中的兩人愈來愈疏離,即使陪伴在彼此身旁,感情卻像隔了一座牆一般遙遠,如同身旁圍繞著人群,卻仍舊感到孤單。 點擊→我這樣算陷入「假性親密關係」嗎? 如何療癒「假性親密關係」?

    • 什麼是地震「黃金三角」?
    • 為何是錯的?
    • 當「黃金三角」變成「死亡交叉」!?
    • 總結
    • 推薦閱讀

    傳說中的「黃金三角」,它的立論基礎是指當建築物倒塌撞擊在物體或家具上時,使靠近它們的下方會留出一個空間。受撞擊的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變形就會越小。而物體被擠壓變形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個空間就是傳說中的「黃金三角」。 據有關報導,美國 911 事件的救援隊隊長道格柯普時提出:大樓倒塌時,人們不應該躲在桌子、床櫃下面,而是要躲在這些物品的旁邊,並保持自己身體呈最小面積,因為在那裡正好形成一個所謂的「黃金三角」,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被砸的危險,甚至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之後,「生命三角救生法」以各種形式在網路上廣泛傳播。再次強調,「黃金三角」理論是錯的!

    為何是錯的?我們先從地震的危險因子開始談,到底地震的頭號殺手是什麼?有沒有聽過有人被地震的震波「直接震死」的八卦? 事實上,地震造成人命傷亡最主要的殺手來自於我們的「建成環境」!我們的建成環境遇到地震的時候,將面對兩種最主要的威脅: 第一種是非結構性威脅,包括像是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 第二種是結構性威脅,包括建築物倒塌、樓層下陷等。 先有這樣的認知後,我們一起來看看黃金三角到底錯在於那?

    黃金三角的最大問題,來自於它理論本身的的三大錯誤假設! 錯誤假設一:「黃金三角」假定所有的建築物遇到地震後,都會崩塌並粉碎裡面的所有家具。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建成環境遇到地震的時候,將面對兩種最主要的威脅,第一種是非結構性威脅,包括像是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第二種才是結構性威脅,包括建築物倒塌、樓層下陷等,但在結構性威脅發生前,一定會先發生或伴隨非結構性威脅。 (一)非結構性威脅:包括像是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 根據地震生還者所作的綜合統計,地震最危險(最頻繁)的傷害因素並非轟然塌下的屋頂或樓地板,而是四處亂飛、掉落、位移的家具和碎玻璃。 所以,地震來臨時,要趕緊鑽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摀住最脆弱的頭部,或牢牢抓住桌子腿並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這種避難措施更為可靠。也...

    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牆體外倒、牆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所以,儘管觀察地震造成的廢墟,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黃金三角」空間。 不過,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麼地方會有所謂的「黃金三角」空間。太過強調「黃金三角」空間可能帶來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可能很快就倒下了! 最後強調一次,「黃金三角」理論是錯的! DCH(Drop 臥倒、趴下 Cover 掩蔽、掩護、Hold on 握緊、穩住)才是最可靠、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我們過去一直所習以為常的知識,這是正確觀念!

    【這些縣市長都為花蓮地震衝了】柯 P 一句話被鄉民讚翻!白話不廢話不邀功給推 永不忘台灣恩情!花蓮大地震日網友怒吼「我們想捐錢」,台日友好紀錄讓人暖哭了 一起為花蓮集氣!把我們的祈禱和正能量都灌注到這 11 張照片所在地吧! 從機率理論破解「地震黃金三角理論」,看完提升存活機率整整 12000 倍! (本文經原作者蔡宗翰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地震殺人還是迷思殺人?當「黃金三角」變成「死亡交叉」?〉。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責任編輯:黃靖軒。)

  2. 2024年1月5日 · 該研究團隊以 5 年的地震資料庫,訓練出一套 AI 模型,要求其根據當前的地層活動,定位即將發生的地震,並在預計發生的前一週提出示警。 最後該 AI 模型正確預測了 14 次地震,但有 8 次的預測是假警報,而有一次的地震沒被預測出來,換言之,最終 ...

  3. 2024年4月16日 · Chloe. 2024-04-16. 分享本文. 4/3 台灣花蓮東部海域在早上 7 時 58 分發生規模 7.2 地震這是自 921 大地震後台灣遇過的最強地震無論處在台灣哪個角落能感受到強烈晃動甚至還有不少建築物結構受損倒塌事件頻繁傳出標誌著台灣的台北 101 大樓裡懸掛著一個 660 噸重的鋼球,在發生規模 7.2 地震當下保護了這座建築。 阻尼球身處 89 樓觀景台! 最大任務是地震來了跟著搖. 這個球體位於 101 大樓的第 89 樓觀景台,對民眾來說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它外表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球體,同時也扮演著重要的「 調諧質量阻尼器 」角色。 也就是當大樓面臨到強風或是地震時,可以減少建築物劇烈搖擺和劇烈震動的鐘擺。

    • 懸浮地基。就是害怕地震,所以猶他議會大廈的地基露出,為完全獨立的系統,看起來房屋就像漂浮在地基之上。概念是將地表建築與地基分離,當地震來襲後,將地基劇烈晃動對於地表建築的影響降到最小。
    • 避震器。避震不僅只可以使用在車子上,建築物當然也可以增加避震器。NASA 一直有在研究將避震加裝於建築物與橋樑的技術。
    • 阻尼器。這應該是台灣人最熟悉的防震系統,因為我們的 101 裡就有加裝壯觀的阻尼器系統。
    • 建築的「保險絲系統」保險絲的運作就是燒壞了,換一個新的即可繼續保護你的安全。目前建築師們也大力研發,想將建築的支撐做成保險絲系統,壞了,更換上新的即可繼續使用;受力達到極限,更換上新的又可以重新保障你的安全。
  4. 2016年5月16日 · 居住在板塊擠壓帶的台灣人民,最想要問的一句話是,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地震專家林湧森最近使用空氣中的電壓神奇的預測到了台灣最近幾次的地震。 是否可以成為未來台灣官方的預測發法,更甚於發揚國際,實在讓人非常期待。 我以空氣電訊號預測地震。 是電壓,而非電磁波。 其他地震預測研究者觀測電磁波。 而我則是觀測電壓。 我的方法更簡單。 但是我的訊號圖形似乎是所有已知方法中最漂亮的。 請觀賞此文中的影片: 2011/03/23 上一天壹蘋果談預測地震 。 影片中說明我以植物電訊號預測地震的方法。 我在 2008-05-12 汶川 M8.0 強震前 5 天,意外觀測到番茄發出奇怪的電訊號。 這開啟了我的地震預測之門。 後來,我把植物換成泥土,換成豆腐,換成水,最後換成空氣。

  5. 2020年12月11日 · 中央社 2020-12-11.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專家:前3年能量釋放太少 宜蘭外海地震來得是時候 〉。 首圖來源: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LINE。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 10 日晚上 9 時發生芮氏規模 6.7 地震,11日凌晨 2 時又發生規模 5.6 地震。 據《 中央社 》報導,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10 日晚上的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從花蓮外海隱沒到歐亞板塊底下,稱作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 台灣隱沒帶地震週期約 100 年左右,而上次台北發生類似的地震是在 1909 年,現在是 2020 年,正是百年週期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