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23日 ·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3日電花蓮近海今天凌晨發生規模6.6地震國家級警報即時獲民眾稱讚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說此次地震有15秒預警時間是氣象局從過去的參數錯誤中學習根據中央氣象局資訊今天凌晨1時41分發生芮氏規模6.6地震地震深度30.6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方62.6公里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台東6弱花蓮5強級。 有網友在氣象局長鄭明典臉書留言「約10秒前有收到警報,手機大響」;也有網友留言稱讚「這次中央氣象局地震預警系統表現得非常好」。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這次警報發出是地震發生後12秒,有15秒預警時間,「不敢說非常滿意,但至少差強人意」。

  2. 2024年4月26日 · 官方的中央氣象署E-地震測報APP會在強震第一時間發布即時警報並推播地震速報及地震報告到使用者手機。 (中央社) (中央社網站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地震由於部分縣市並未達到國家級警報發布條件引起諸多討論許多民眾開始搜尋下載地震速報APP希望在強震發生時能及早預警各類地震速報APP與國家級警報有何差別? 有比氣象署資料快速且準確嗎? 中央社整理Q&A帶你了解。 民間APP可以預測地震嗎? 要認識各類地震APP與警報前,必須先了解以現今科技發展,仍無法有效預測地震發生。 地震是地球板塊運動引起的自然現象,板塊受到各種張力、壓力、重力和地函對流的作用,每年幾公分的相對速度緩慢移動,當地層受擠壓超過可以承受的極限時,會瞬間破裂位移而引發地震。

  3. 2024年4月3日 ·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今天上午7時58分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公里處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地震深度15.5公里最大震度在花蓮縣和平達6強台北市也達5弱等級後續在8時11分在花蓮縣政府北北東方12.7公里處發生規模6.5地震最大震度在花蓮縣太魯閣5強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吳健富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是地震震度改制之後台灣首次達6強的地震後續仍可能會有餘震。 氣象署接續發布海嘯警報,地震可能引發海嘯影響台灣,特此發布海嘯警報,提醒沿海地區民眾提高警覺嚴加防範,注意海浪突然湧升所造成的危害。 (編輯:李錫璋)1130403. #花蓮地震. #吳健富. #花蓮縣.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4. 2024年4月27日 ·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今天凌晨發生多起地震其中凌晨2時21分發生芮氏規模6.1地震最大震度花蓮宜蘭南投台中桃園新竹縣新北市4級包含台北市新北市等有9個縣市國家級警報大響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凌晨向媒體表示凌晨這幾起地震研判仍然是403地震的餘震序列因為403地震是規模很大的地震因此地震序列會做應力調整。 吳健富表示,4月23日靠近鹽寮的地區發生2起規模6以上地震後,現在又調到北邊進行能量釋放。 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截至今天凌晨3時4分為止,共發生1299次餘震,顯著有感有327起,小區域有972起。 其中規模6到7的有5起,規模5到6的有62起。

  5. 2023年9月19日 · 18日晚間9時21分東北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 (圖取自中央氣象局網頁cwb.gov.tw)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9日電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昨天發2次地震國家警報但最大震度只有1級測報中心今天說這是首次對這麼遠的地震發布警報誤差主要是科技的限制未來希望與其他國家合作加強監測根據中央氣象署資訊昨天晚間9時21分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地震深度36.6公里震央位於基隆市政府東方437.4公里最大震度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新竹縣台中市南投縣嘉義縣雲林縣彰化縣1級。 東北海域地震規模6.8 最大震度1級. 地震發生後,中央氣象署對基隆市、新北市及宜蘭縣發布災防告警訊息(國家級警報)。

  6. 2021年4月20日 · 首頁 / 重點新聞. 地震防災. 地震國家級警報全台標準一致 北市震度4級以上才發布. 2021/4/20 14:16(2022/1/5 14:28 更新)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0日電不會再當國家邊緣人了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證實預計5月將統一地震國家級警報的發布標準震度達4級以上地區就會收到花蓮縣壽豐鄉18日接連發生2起地震,震度達5強、6弱,部分地區民眾有收到國家級警報,但也有許多人說自己成為「國家邊緣人」,手機完全沒有反應。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日前在臉書上再次解釋,這種告警是設定區域廣播,並沒有設定接收者是誰,標準的一視同仁;在廣播區域內,沒收到訊息的原因很多,不過有一群人努力在克服問題。

  7. 2024年4月22日 ·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今天在地震記者會中表示這是一個極淺層地震此地震之後連續發生4個地震等等研判這些地震都是0403花蓮地震的餘震。 吳健富指出,目前統計,自4月3日起至今,主震加餘震達935次,因為規模7.2,因此需要長時間應力調整,會在這段時間地震較空白的地方發生餘震;整體來說餘震數量變少,大多數在規模3左右,偶爾會達規模4,少數達規模5以上。 吳健富進一步說明,據統計餘震的數量已往下衰減,但偶爾還是會有規模4或5以上的地震出現,規模5至6有37次、規模6以上仍維持2次;絕大多數仍是規模3到4為621次、規模4至5有274次。 吳健富說,由於深度淺,因此能量散發相當快,震動的範圍會限縮在震央附近,不過台北盆地、高樓層仍然較有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