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7月31日 · Google Cloud 大中華區合作夥伴暨亞太區獨立軟體供應商合作夥伴架構師總監 Sylph Lin 分享,生成式 AI 在製造業主要有三大應用場景:「洞察消費」、「智慧賦能」、「製造優化」。 Sylph Lin 也點出企業常見的誤解,「大家在用大模型的時候,常認為要挑一個最好的模型,然後讓它解決我的問題,但是很多時候企業使用的特殊場景並不是一般大模型可以滿足的,因為一般大模型是基於通用場景來訓練,可是企業要解決的是內部的特殊場景。

    • 美中貿易大戰,台灣製造業的國際分工角色「升級」的時機到了
    • Ai 終端多元化衍生晶片需求,台灣在「軟硬整合」擁有絕佳位置
    • 當汽車變成裝著輪子的電腦,Pc 王國台灣可以做什麼?
    • 善用b2b的利基,台灣才能在ai時代順勢發展絕對優勢
    • 發展 Ai 時代的產業優勢,公部門要做驅動市場的領先者
    • 軟、硬體人才沒交集,代表過往 10 年台灣沒有思考世代整合問題
    • 為什麼台灣硬體廠投資新創,過去幾年成功案例這麼少?
    • 大學追求的研究題目,都不是台灣最有優勢的題目
    • 為什麼我們沒有新興產業?在政策上台灣做錯了一些事情

    《科技報橘》社長戴季全(以下簡稱「戴」):中美貿易戰的一環,不少國際與大陸設廠台商,近期紛紛開始把部分資金移回台灣、擴大台灣的投資與研發能量;針對這個現象,Google 怎麼觀察市場變化?採取的行動是什麼?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以下簡稱「簡」):AI 時代硬體發展越來越重要,AI的應用中,硬體平台不只在手機,也在智慧家庭和智慧汽車等;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新應用,都需要相應的硬體平台。 在系統相關軟體上,Google 台灣團隊一直都是研發重鎮;加上併購 HTC 硬體團隊的整合(編按:Google 於 2017 年 9 月宣布以 330 億台幣併購 HTC 手機 ODM 部門),Google 台灣團隊已經是亞太地區最大的研發基地。事實上,Google 這幾年投資台灣的規模持續在成長,...

    戴:這跟「邊緣運算」趨勢也有關係,在 client 端運算決策,不是全部在 cloud 端。剛剛你講的手機個人化,是不是代表硬體還是有既定標準,但是在 AI 的部分要透過每一個用戶每日使用的智慧裝置去蒐集、累積 Data ,然後在邊緣端去訓練個人化 AI? 簡:對,你講這就是重點。為什麼終端需要運算?舉例,現在很常被應用的人臉識別,就是用戶打開手機,裝置端開始學習辨識。 為什麼這個是重點?因為終端的硬體標準現在還沒有成立,百家爭鳴。大家都在爭奪那個機會,就是「AI 時代的晶片」。譬如說你看 Google 在雲端技術有 TPU 晶片,在手機端、在 edge 端也會需要,因為終端裝置開始不斷做 machine learning,未來,用戶個人的行為都在手機端學習,所以手機端也要有一個學習的晶片。...

    戴:智慧汽車的彎道超車,具體可能怎麼發生? 簡:智慧汽車是全新的產品。可是這對台灣來說恐怕是最難的產業,台灣汽車自主這麼多年都沒有成功,根本問題是台灣 home market 很難養出自有供應鏈。智慧車又更難,Tesla 是已經接到訂單,但車子還做不出來,就代表這不只是設計生產的問題,還有是供應鏈的問題。 如果要從台灣的機會來討論,智慧汽車有一個新的問題:「智慧汽車到底是汽車還是電腦?」有一個簡化是「智慧汽車是裝著輪子的電腦」,這樣討論問題的話,那對台灣 PC 產業就是一個新的機會。 PC產業現在還有一件很重要的東西,握在台灣手上,就是主機板,因為主機板都沒人在做。智慧車如果是一台裝著輪子的電腦,智慧汽車產業就需要運算能力超強的主機板,這件事情台灣可以做。至於智慧車的應用層,我還是看不出來我...

    戴:所以從台灣舊的產業利基上起跑,我們要如何建立在新產業發展浪潮底下的優勢?產業應該用這種方式思考自己的國際分工地位嗎? 簡:我覺得我們根本上要思考兩件事,然後重新思考台灣的產業戰略應該怎麼設計和發展。 第一,台灣年輕一代很難接受我們沒有 B2C 產業。我們沒有品牌,這可能就是我們的現實。那可不可以大家接受台灣原本就很強的 B2B 產業,然後強化台灣這個「有品牌」的 B2B 產業?台達電的電源供應器世界第一;聯發科也是 IC 晶片設計的品牌強者。從這一個觀點來看,台灣沒有需要從彎道超車的概念來想下一步。 簡單比喻就是說,你知道車子開的方向,你不是「超車」他,是「靠過去」,利用原來的優勢繼續靠過去,在這種情形下台灣在 AI 時代就很多東西可以做。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上次在半導體年會我在討論...

    戴:如果這個智慧監視器前置成本那麼高,看起來勢必得在公領域發生,你認為在推動新的 AI 產業發展,公部門應該做什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簡:假如今天政府想要變成一個引領者,他要先把全台灣的監視器都變成智慧服務。可是台灣公領域制度把台灣看太大,好像每一個地方要管的事情有多大多少一樣,所以每個鄉里自己管自己的燈,自己管自己的監視器,結果所有的監視器沒辦法串連。內政部花很多年想嘗試推動但做不到,因為原先監視器開發的時候就是不同系統。

    戴:現在台灣政府可以做到的程度,大概就是說「我這個試辦區域給你,你來申請」,可是看起還好像是政府要主導。 簡:這又一個大問題了。我自己非常、非常相信 AI 帶給台灣的機會,會跟其他國家很不一樣。PC 時代,辦公室軟體人才和電腦製造硬體人才,彼此中間有很大的鴻溝,到了網路時代,gap 更大,兩邊人完全沒有交集。 但是,只有在 AI 時代裡頭,做 AI 軟體人才跟作硬體的人才,交集點比較高;因為,AI 是在最先進的裝置(硬體)上運作。台灣應該把握它,但不是什麼都做,台灣沒有這個條件什麼都做。譬如說智慧汽車,我們到底該做哪個部分?我們要想清楚,不是全部,不可能。因為台灣人口就那麼少,策略思維是重要的。 好,回到實務面,公部門必須引導這兩個產業有交集,但應該怎麼做?台灣 40 歲以下新創很少碰硬體的...

    戴:所以現在全球的趨勢上,從純軟體面起家的團隊要去發展一些新的硬體,去深圳會是這些團隊的直覺選擇? 簡:對,我這件事講了已經十年左右了,深圳崛起了,今天不管是哪個創業家,不管是在法國、美國、台灣、日本,如果你要做硬體、做軟硬整合,都深圳了。我們剛剛講的台灣優勢在過去十年其實一直在削弱。 台灣軟新創和硬代工怎麼矛盾怎麼辦?我自己覺得本質上應該是容易的,新創團隊在思考方向時,就先想好台灣硬體產業會需要它;要併購他,若從一開始的規劃是這樣想,最後很自然會發生。可是如果他們一開始想的是要成為一間成功的網路公司,那就沒機會了。而代工廠,要試著從等待需求產生,用最短時間找到製成解決方案以降低成本的方式運作。

    戴:整體來說,台灣的人才與台灣在未來國際產業分工上的角色是斷鏈的,傳統的硬體代工有很明確的國際定位角色,但是我們的人才還沒有找到最適合一展長才的角色? 簡:這就是我一直覺得台灣很尷尬的地方。台灣的硬體公司,每天都跟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司來往,閱讀的東西都是全世界最新的東西。可是我們有一堆素質極高的年輕世代去創業後,每天很認真,卻連公司要長到20個人都很難,每天接觸的人跟公司都不是世界最頂尖的。 戴:你認為這個現象的根源來自於哪裡? 簡:這個根源,我要從一個比較遠的地方談回來,大學教育。 大學教授選研究題目,完全根據歐美國家的研究方向。可是歐美國家的優勢是,他們是一個英語共同市場,所以沒有市場大小問題,只要用英語都可以銷售,所以他們的研究題目方向,都是 B to C。但台灣有一個非常獨特、全世界都...

    戴:所以產業也有問題,不只是學校的問題? 簡:對,我們可以這樣講,台灣沒有新興產業,造成學校新興領域跟台灣新興產業沒有辦法交集。但台灣沒有新興產業這件事情,你倒回來看日本有沒有新興產業,沒有。德、法都沒有。那意思就是說,新興產業並不容易。 新興產業是要有新時代的人才,大部分的國家是發展到了一個高原期之後,每年產生的人才回到舊產業就差不多了,沒辦法再冒出來。那政府要做到讓新興產業有可能出來需要做什麼?回過頭來看,就是我們可能做錯一些事情。我們對於獎勵新創、獎勵新興產業過度保守。我們一切都要公平、不偏愛他、沒有稅制優惠、對人才沒有優惠,那當年我們是這樣給新竹科學園區的,等到我們把那些東西都要求公平的時候,你會發現新興產業永遠被夾殺。 一般的講法是說,我今天要做新創、聘十個工程師,搶不過聯發科、鴻...

  2. 2024年8月7日 · 分享本文. 面對這股一波波襲來的 AI 浪潮,全球製造業者正積極探尋以 AI 推動轉型、開創生產力革命的方式。. 據 IDC 《2024 台灣企業雲端策略與技術投資趨勢》調查指出,以雲端為中心的數位基礎架構扮演著轉型催化劑的角色,提供了極大的可擴展性 ...

  3. 2019年11月21日 · 戴:5G 所需要的資料中心架構,核心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低延遲,所以數據存取不能離服務發生的地方太遠,才有機會達到低延遲的目標,有些服務是一點點遞延都無法接受的。

    • 季麟連個人資料1
    • 季麟連個人資料2
    • 季麟連個人資料3
    • 季麟連個人資料4
    • 季麟連個人資料5
  4. 2021年8月3日 · 李洋(左)王齊(右)洋配奪下 2020 東京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首圖來源: 體育署. 2020 東京奧運,讓「洋配」李洋、王齊、林昀儒、潘政琮、湯智鈞、黃筱雯等選手的名字為台灣國人所知,但台灣體育資源長期不足,在他們於此次奧運發光發熱之後 ...

  5. 2024年8月8日 · 機器人被注入生成式 AI,和人類一起生活的場景不再科幻,解鎖新技能的速度也飛快進展。. 獲得 OpenAI、NVIDIA 等巨頭投資的新創 Figure AI,今年頻頻展示火力──1 月大秀自家人形機器人會煮膠囊咖啡、2 月會搬東西、3 月可讓人類下語音指令和對話、7 月跑到 ...

  6. 2024年8月6日 · 哈佛輟學生打造 AI 項鍊「Friend」估值達 5 千萬美元!. 稱「陪伴」是 AI 殺手級應用. AI 硬體裝置是近期許多新創的產品開發方向,但市場反應熱絡程度差異甚遠,例如 Rabbit 和 Humane 都曾以「顛覆智慧型手機」的 AI 裝置引發熱議,然而消費者評測產品後負評不斷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