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4日 · 根據2022年Logitech針對台灣上班族辦公行為大調查發現,近8成的上班族每天使用鍵鼠超過8小時而且出現肩頸與手痠、手痛、手麻、僵硬及無力的電腦手症狀;而Logitech ERGO Lab人體工學實驗室數據也顯示,前10% 電腦重度使用者平均1天手指敲擊鍵盤約1.1

    • Ai 助力下一代神經假體
    • 基於ai的軟體和硬體系統
    • 不可思議的臨床應用

    近年來,深度學習在分析和解碼生物醫學資料方面的應用一直在穩步發展。在快速發展的神經假體領域,基於深度學習的神經解碼器已經成為推動下一代靈巧和直觀的神經假體研究的主要工具,這種基於深度學習的 AI 系統可以幫助使用者利用靈巧的義肢系統進行全方位運動。 ▲ 下一代神經假體的藝術概念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透過比較基於 CNN 和遞歸神經網路的深度學習解碼器與經典機器學習技術的性能發現,深度學習方法使用從截肢者獲得的外周神經資料後,在解碼靈巧手指運動的所有性能指標上優於其他技術。 儘管這些研究顯示了有應用前景的結果,但在便攜式設備上進行深度學習以用於長期臨床應用仍然具有挑戰性。 深度學習的效率是以計算複雜性為代價的。眾所周知,在大多數低功耗平台上的傳統中央處理器上運行深度學習模型時,效率非常低。在實...

    透過基於 NVIDIA Jetson Nano 系列的硬體平台,研究人員成功創建了便攜式神經義肢系統。 ▲ 便攜式神經義肢系統的總覽如圖 A,該系統的組成部分包括 Scorpius 神經連接埠、帶有定製載板的 Jetson Nano、定製的義肢控製器和可充電鋰離子電池;而便攜式神經義肢則作為一個獨立的便攜式單元,整個系統可以整合到內部,取代假體現有的肌電圖傳感器和電子設備,從而對義肢的重量和美觀影響最小。 ▲ 便攜式神經義肢系統的各部分細節 神經資料透過 Scorpius 神經連接埠(圖 A)獲得,Scorpius 系統的小型化外形使其可以部署在各種可穿戴和可植入的應用中。設備由承載板透過隔離的 USB 鏈路供電,所獲得的資料直接傳輸到 Jetson Nano 進行進一步處理。 為了能使 J...

    在之後的臨床應用中,研究團隊選擇了一個失去手 14 年的截肢者進行。所有的資料採集和處理都是由 Jetson Nano 即時完成的,沒有與任何遠端電腦進行有線或無線通訊。 ▲ 截肢者使用神經義肢進行室內測試截肢者用他靈巧的義肢向外界觀察者展示他移動手指進行比較的意圖。結果表明,機械手準確地模擬了操作者的運動意圖。 截肢者還測試了假手在各種姿勢下的魯棒性,因為伸直手臂可能會產生相當大的肌電圖噪聲。受試者報告系統響應性略有變化,但沒有明顯的電機解碼精度下降。 最終結果表明,該系統幾乎可以像正常人的手一樣移動它的機器人手指。 ▲ 截肢者正在連接主機接受測試 在這個測試中的截肢者表示:我覺得使用這個義肢,更像是一種生活功能,不用考慮義肢在什麼位置或者義肢在什麼模式就能完成日常任務。就好像我想拿起某樣...

  2. 2022年5月1日 · 官方頻道. 影音頻道. IG帳號.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羅技日前公布了「2022 上班族辦公行為大調查」,並同步發表全新 LIFT 人體工學垂直滑鼠也請來知名復健科侯鐘堡醫師為其背書提供正確的使用觀念

  3. 2019年8月21日 · 創客基地. Google將手部姿態辨識整合至MediaPipe,在手機上就能即時辨識. 國寶大師 李文恩 發表於 2019年8月21日 11:30 收藏此文. MediaPipe是款由Google推出的開源機器學習管線框架,可以用來處理影像、聲音等 時間序列 資訊(Time Series Data),而最新整合進來的手部姿態辨識功能,提供了快速且精確的辨識品質,甚至能夠進行即時辨識,大大提升了應用的可能性。 解決手勢辨識難題. 感應手部姿態或是手勢在各領域應用的使用者體驗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由於手勢可以用於傳達資訊,同時也是手勢控制的基礎,並且也在AR應用中扮演了搓合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媒介。

  4. 2010年3月18日 · 官方頻道. 影音頻道. IG帳號. 新年就要是大掃除(謎之聲:新年過很久了好嗎? 用這什麼爛梗),手邊的鍵盤也一樣不能漏,但一堆縫隙的鍵盤要清理還是有一點困難,其實只要一些小工具就可以很簡單的把你的鍵盤變乾淨。 (聽說大部分人的鍵盤上的細菌比馬桶還要多) 好吧! 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鍵盤上的細菌比馬桶還要多本來就沒什麼不對,一個天天用水洗的東西怎麼會比一整年也不會洗一次的鍵盤髒,所以你的鍵盤真的是很髒!

  5. 2020年3月19日 · 3.利用手指或觸控筆畫出大略的範圍完成後再將選取棒切換為基本選擇」。 4.利用筆刷的增加」「減少來微調圖片去背範圍再透過羽化功能來柔和邊緣的線條完成後打勾

  6. 2021年11月19日 · 在 2015 年,實驗室又開發了第一個觸覺原型:一根具有執行器的手指,但劣勢明顯,缺少整體的手部感知。. 在今年3月,實驗室又推出手腕腕帶,透過手部肌電(electromyography, EMG)感測器平移電機神經訊號,將手腕到手的動作指令轉化為數位指令,進而動態化地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