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9月14日 ·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有時候焦慮,就會不停按筆;有時候無聊,就會下意識的拍打桌子,因為焦慮或是想要保持注意力而做出的這些行為,常常就會惹惱周圍的朋友或家人…. Fidget Cube 這個長的像骰子的玩具,集結 6 種可以反覆玩弄的 ...

    • 緊急避難包
    • 緊急食物與飲用水
    • 禦寒保暖衣物
    • 其他物品
    • 還有哪些需要注意?

    原則上要找質地輕、容易取用物品的「雙肩背包」,再準備從住家出發到避難場及避難初期可能會需要的物品,準備時請與家人共同討論,仔細考量每個人的不同需求。每個人都應該要準備 1 個緊急避難包,備妥之後,記得在背包外標註更新日期,提醒每半年檢查、更新一次緊急避難包,確保物品無損壞、遺漏之外,進行過期的藥品、糧食等的更換。 緊急避難包建議放置於大門口或玄關附近等隨手可取得之處。

    請以 3 天份量的防災食物作為一個單位,每人最少準備 3 公升的礦泉水,建議選擇常溫保存至少半年以上、有外包裝方便攜帶、無需加熱或加熱水即可使用的食物。例如餅乾、巧克力、防災食品、真空速食食品等簡單的糧食,有嬰兒的家庭應請另外準備奶粉、真空包裝或罐頭副食品等。

    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手套(橡膠手套)、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若有小型睡袋,在可背負範圍不佔空間情況下,也可一併準備。有嬰兒的家庭,請記得準備尿布,嬰兒背帶最好能放在出門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以便不時之需。

    收音機、電池、哨子、開罐器、紙筆、繩索、瑞士刀,防災地圖(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基隆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

    因應防疫非常時期,可準備口罩及乾洗手等物品。 除了準備地震緊急避包,與家人預先共同討論「家庭防災計畫」很重要,彼此約定事故發生時的聯繫方式和集合地點。聯繫方式最好不要只有一種,可以在門上貼便條紙留言、撥打 1991 報平安專線等。

  2. 2020年6月3日 · 心理紓壓. 【被害怕焦慮困住了?. 】心理諮商師:面對自己內心的糾葛,就是勇氣的表現. VO 精選好書 2020-06-03. 圖片來源: Unsplash.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生活中其實常常會遇見「害怕」,有時小到忍一下就過去,有時卻大到令人焦慮不已。.

  3. 2024年4月3日 · 究竟緊急避難包裡要放什麼才能保命? 本文彙整出 6 個消防署提醒必備的項目,趕快準備好你的緊急避難包吧! 先了解一下「緊急避難包」 原則上,要找質地輕、容易取用物品的「雙肩背包」,並準備從住家出發到避難場及避難初期可能會需要的物品。 準備時,也可與家人共同討論,仔細考量每個人的不同需求。 每個人都應該要準備 1 個緊急避難包。 備妥之後,記得在背包外標註更新日期,以提醒每半年檢查一次緊急避難包,確保物品無損壞、遺漏之外,進行過期的藥品、糧食等替換。 也可登入內政部消防署建置【全民防災e點通】個人化防災系統( https://bear.emic.gov.tw ),在「防災準備」/「準備避難包」,檢核物品準備情形,系統也會自動在半年後提醒再次檢查避難包。

  4. 2018年4月18日 · 2001年專線開通後,「113以全國家暴保護功能為人所知去年201711月傳出113保護專線標案確定流標恐將斷線讓人擔憂社會安全網將破一個大洞幸好3月底世界展望會確定續接113合約簽到明年還可再延2年

  5. 2021年11月17日 · 為了擴大具有急救資格者可及時提供救援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與台北市消防局共同開發全民守護者 App」,志願者可接受到附近需要急救的推播通知前往急救位置在救護人員到場前可以迅速提供救援者幫助,「不過當初只在台北市佈局辦理之後發現反應很好因此預計升級成 2.0 版本。 」洪培修總經理指出,未來考慮研發藉由 AED IOT 連線系統,若附近有 OHCA 事件發生,AED裝置會亮起警示燈並發出警報通知,在附近的志願者可直接掃描機器上的ORcode 獲得地點,直接攜帶設備過去,更節省一來一往時間。

  6. 2020年7月14日 · 很多人面對情緒不知道怎麼理解它。 情緒是什麼? 你不知道,但是能感受到,並且你覺得有時候情緒對你影響非常大,工作上表現不佳、人際關係不好、親密關係出問題,這些都是情緒帶來的,所以情緒是罪魁禍首。 如果情緒也能發聲,也能有一個主體位置的話,它可能會說:“只是有自己該有的反應,那些事都是你自己做的,你跟人吵架,你看別人不舒服,跟有什麼關係? 和情緒相處就像養小孩,孩子調皮搗蛋,或者言行不按照你的標準來,你就會覺得是他在給你惹麻煩,錯誤都是孩子不懂事不聽話造成的。 這就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如果你想處理親子關係,就得從了解孩子特點開始了。 對待情緒也是如此。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來說,情緒是為了適應現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