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日本國 ,通稱 日本 ,是位於 東亞 的 島嶼國家 ,由 日本列島 、 琉球群島 和 伊豆 — 小笠原群島 等14,125座 島嶼 所組成 [11] ,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 [12] 。. 國土全境被 太平洋 及 鄂霍次克海 、 日本海 、 東海 等 陸緣海 環抱,西鄰 朝鮮半島 以及 俄羅斯遠東 ...

  2. 人口 達1.241億 [7] ,居於 世界各國第11位 ,當中逾3,500萬人居住於首都 東京 及周邊數 縣 構成的 首都圈 ,為世界最大的 都市圈 [13] 。. 政治上 施行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14] ,君主 天皇 為 國家及國民團結的象徵 [15] ,實際的 政治權力 則由 國會 以及 內閣總理 ...

    • 簡史
    • 分類
    • 音樂
    • 文學
    • 建築
    • 藝術
    • 庭園
    • 宗教
    • 競技運動
    • 政治

    在西元前10世紀到3世紀,日本處於彌生時代,此時就有來自亞歐大陸的渡來人把大陸文化帶入日本。這批渡來人多來自滿洲和蒙古,說著阿爾泰語系的語言,多半從事遊牧生活,他們到了日本後,其語言就一步步演變成現代日文,而其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則改為農耕民族的樣式。此時的日本人還未覺醒出“國家意識”和“愛國認同”,所以並不會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於滿洲和蒙古,在之後的1300年中,彌生人一直定居住日本列島,這才慢慢產生了作為“日本人”的意識。 有明確意識的日本文化是在漢傳佛教進入日本後出現的,時間為6世紀。原本的日本彌生人信仰神道教,而佛教並非日本的本土信仰。在飛鳥時代中,日本人主動學習朝鮮半島上百濟國的佛教,並將自己的神道教和外來的佛教融合,在區別這兩個宗教的過程中,日本人對自己的文化定位也越來越清晰。8世紀...

    因為日本國位於東亞大陸的最東陲,所以日本文化有時會被歸入漢字文化圈中,而有時又不會,關於日本文化是否屬於東亞文化,目前仍存在爭議。 1. 1993年,美国民主黨保守派的政治学家塞繆爾·P·亨廷頓在他所寫的《文明衝突論》一書中,將日本文化定義為“遊牧民族的阿爾泰語系文化、日本原生的彌生時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混合”。亨廷頓認為日本文化獨立於東亞之外,自成一體,能與中國文化並列為世界九大文明之一。 2. 2011年,日本琉球族的历史学家與那霸潤則在他所寫的《中國化的日本:日中文明衝突千年史》一書中,將日本文化定義為“中國文化下的一個分支”。與那霸潤認為日本在江戶時代之前著重於吸收中國唐朝的文化,並在江戶時代有意識的把唐朝文化改造為日本獨自的形式,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較小,在建築、服裝、紋樣、樂器、...

    日本的傳統音樂被稱為邦樂,包括了雅樂、聲明、神樂、演歌等。邦樂的演奏樂器種類繁多如三味線、尺八、能管(橫笛)、箏、笙、和太鼓等,琵琶由中國傳入日本後,也發展出不同的形式。十九世紀末期,西方音樂進入日本,給日本音樂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昭和後期開始產生了融合西方元素與日本特色的卡拉OK和J-POP(日本流行音樂)。 現代日本流行音樂基本上從日本傳統音樂演變而成,當中的轉變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搖滾音樂的興起。1960年代,披頭四和海灘男孩等組合啟發了日本音樂界,於1969年組成的Happy End就嘗試把搖滾音樂和日本傳統音樂混合。1970年代晚期,新浪潮開始,將流行音樂和搖滾樂合二為一的南方之星開啓了J-POP的新一頁,最終在1980年代末,J-POP取代歌謠曲成為日本流行音樂的主流。1999年...

    影響日本文學的類型和歌、短歌、俳句、川柳、連歌、詩句,此外歌舞伎對文學影響甚深。日本最早的典籍,如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等都是采用漢字書寫,直到平安時代才出現了日本特有的假名文字。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語》是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以散文为主体叙事,织入近八百首和歌抒情、状物,使歌与文融为一体,行文典雅,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和歌是日本特有、以假名寫作的一種詩歌,通常由5韻、31個假名組成,形式短小、精炼,意蕴含蓄而悠远,追求表现禅的审美理想和美的境界,《萬葉集》就是日本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享有「日本詩經」的美譽,詩集共二十卷,收錄詩歌四千五百餘首。俳句也是日本獨特的一種文學體裁,使用簡約的文字抒發豐富情感,並喚起更多的聯想,有「俳聖」之稱的知名俳人松尾芭蕉所寫的《奧之細道》記載了他自江戶城到...

    日本建築擁有久遠的歷史,最早在6世紀受到中國建築的影響,佛教在傳入日本時同時帶入了中國隋唐的建築技術與風格,大量興建佛寺和宮殿,隨後慢慢發展出屬於日本的獨特風格。自16世紀起,府邸和城樓取代佛寺成為主要建築活動,城堡在江戶時代已演變為地方的政治與經濟中心,各大城市的富有人家也開始興建不同規模與風格的府邸。 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引入西方建築技巧、材料和風格,建造與傳統風格有極大差別的鋼鐵和水泥建築。二战前最早的日本建筑受到西方影响,材料、功能、结构和比例之间的关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二戰後,重建的城市與舊有的建築樣貌完全不同,逐而發展出現代的日本城市建築風格。1950至1960年代奠定了日本建筑发展的基调,日本建築師開始在早期基礎上寻找日本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理念之间重叠的部分,互相替換,得出的成...

    日本傳統的表演藝術有歌舞伎、能劇、狂言、文樂、漫才、落語等,當中歌舞伎起源於战国时代末期,擁有悠久的歷史,是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內容多關於歷史事件和戀愛關係的道德衝突,其特色在於演員只有喬扮女裝的男性,在演出時扮演小姐、姑娘等年輕女性,連聲音、姿態、感情也必須女性化,是日本最受歡迎的舞台藝術之一,也比能劇更大眾化。 同樣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樂是一種木偶戲,又名「人形淨琉璃」,在1684年發祥於大阪道頓堀,並曾在18世紀掀起熱潮,受歡迎程度一度壓過歌舞伎。文樂的表演內容是以描寫嚴肅的內心故事為中心而發展出的長篇戲劇,有些作品需花費一整天上演。文樂的特別之處在於世界上大部份木偶劇都會隱藏操縱木偶的人,但在文樂中操縱木偶的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現在觀眾面前。 日本繪畫有單色畫和雙色畫之分,而...

    日本傳統的庭園又稱為和風庭園,可見於日本寺院、大名屋敷的庭園跡、政治家・實業家邸宅跡、公共施設的敷地造型。兼六園、後樂園與偕樂園被稱為日本三名園。 日本庭園是依循日本神道、佛教或禪宗中自然與人的關係之哲學所創造的庭園。普遍具有簡單、不對稱設計的特色,以修剪過的常綠樹為主,通常包括橋樑、岩石、踏腳石、有耙紋的砂礫地以及石燈籠,以營造一個用來冥想和沉思的環境。

    神道與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目前最多日本人自認信奉神道教,佛教排第二。現在大多數日本人心理上,并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据官方发言称多數日本人同時崇奉神道與佛教,這兩個宗教的儀式已與日本人生活融為一體,如婚禮和葬禮。多數日本人同時信仰神道與佛教。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調查,日本神道教約佔日本人口比率99%,佛教徒約佔人口的80%《日本書紀》記述,佛教于552年傳入日本,其後在圣德太子的積極推广下在日本迅速传播开来。神道教則是在日本本土所發展出來的宗教,神社是祭神的場所,神道教認為自然界萬物皆為神。实际上日本人自称无宗教者居多,对宗教不关心甚至表现出讨厌的态度。现代日本人对宗教持有“抱佛脚”、“功利心”的态度。。 天主教在1549年進入日本,至17世紀初大約有75萬名教徒。然而後來德川幕府...

    日本自古以來即重視各種武術,相撲是日本的傳統運動,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已有記載,且有「國技」之稱。現在日本每年舉行6次大相撲競賽;相撲運動員被稱為「力士」,其中等級最高者為「橫綱」。此外柔道、空手道、劍道和弓道也是日本的傳統體育項目,擁有很高的地位。柔道、空手道甚至影響了不少外國武術,如朝鮮半島的跆拳道受空手道部份影響,柔道則影響了巴西柔術和俄羅斯擒拿術。 明治維新後,西方體育運動透過教育系統進入日本并普及,其中以棒球最為發達盛行,始于1936年的日本職業棒球聯賽孕育了王貞治、長島茂雄、鈴木一朗等棒球巨星,在日本享有“國球”地位。除了職業棒球之外,由高中生參加的選拔高等學校野球大會(春季甲子園大賽)與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夏季甲子園大賽)也頗負盛名,全國超過4000所高中當中只...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日本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而天皇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如同世界上多數君主立憲制度一样,天皇於日本只有元首名義,並無政治實權。 日本政府的行政機關是指《國家行政組織法》以及《內閣府設置法》中規定的內閣府、省及其外局,並以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1府12省廳」。2001年實施的「中央省廳再編」機構改革以大部門體制為重點,按照職能優化的原則將原本的1府22省廳精簡成為內閣府、總務省、法務省、外務省、財務省、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農林水產省、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環境省、防衛省和警察廳的「1府12省廳」體制。經過改革的日本行政機關核心機構數量屬主要發達國家中最少。 日本古代的法律體制深受中國的中華法系影響,江戶時代制定的國家最高法律《公事方御定書》就是建基於其基...

  3. 攻略本 (日语: 攻略本 ),或稱 攻略 ,是指收录特定 电子游戏 提示或完整解的 说明书 ,內容環繞一款或多款電子遊戲的過關方法、注意點等。 攻略本和攻略之间的界限有些模糊。 前者通常包含后者,或围绕后者编写。 官方攻略本通常以纸制形式出版,其中既包括以书籍出版,也包括在 电子游戏杂志 中刊载;而非官方遊戲攻略則可能透過 互聯網 分享 。 一些非常流行的游戏作品,攻略本会以主流出版渠道发售,如书店甚至报摊。 一些出版商还在网站上发售 电子书 版本。

  4. 關西攻略 》(英語: Kansai Raider )是 香港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2016年製作的旅遊節目,全節目共10集,由 杜如風 主持,介紹 日本 關西 包括 大阪 、 京都 及 和歌山 等地旅遊景點、飲食及最新潮流等。 [1] 本節目於2016年4月25日起 香港時間 逢一至五晚上22:30-23:00在 翡翠台 播出,及於 MyTV 提供網上節目重溫(集數上傳後一個月後會刪除)。 主持杜如風在節目中將以多種不同形象演出、包括以 藝伎 形象示人,扮忍者,扮江戶時代人,及浸 溫泉 等 [2] [3] 。 每集內容. 關西攻略の新年番外篇. 收視. 關西攻略. 以下為本節目於 香港 無綫電視 翡翠台 之收視紀錄: 資料來源.

  5. 戰前時期. 日本百科全書的歷史可以追索到中世紀。. 當時日本受到 中國 类书 的影响,首個雛型是由 滋野貞主 下令由多達一千卷彙編而成共831卷的《 秘府略 》。. 日本承平年間 (931年 - 938年) 源順 受中國分類辭典『 爾雅 』的影響,根據 萬葉假名 的次序所編寫 ...

  6. 新聞動態. 2024年恩加山體滑坡事故. 美國喜劇劇情片《 阿諾拉 》獲得 第77屆坎城影展 金棕櫚獎 。. 巴布亞紐幾內亞 恩加省 發生 山體滑坡 (圖) ,造成至少6人死亡、7人受傷、2,500餘人失蹤。.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 為回應 賴清德 就任中華民國總統 ,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