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21日 · 分享.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這波寒流真的死人全台各地都有猝死案例根據氣象預報21日深夜至明天清晨還會更冷怎麼保暖國健署提醒民眾愛用暖暖包電暖袋等隨身保暖商品但使用上有兩大禁忌不能犯一是不能長時間使用二是不建議直接接觸皮膚使用。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低溫天氣之下,不只長者、三高患者及嬰幼兒要注意,一般民眾早出晚歸時也要注意「戶外」溫差,以免造成血壓突然升高,促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至於「室內」的溫差,也應注意門窗不能完全緊閉,須適度通風。 低溫保健,國健署進一步整理出有八要點得做到:

  2. 2021年1月14日 ·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南投一名8旬老翁誤將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拌麵一起吃下肚的新聞嚇壞了不少家有長者的民眾事實上這不是個案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過去誤食暖暖包案例已有多起 ...

  3. 2021年1月8日 · 2021-01-08. 陳 鈞凱. 保暖 寒流 暖暖包.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強寒流」來襲全台灣急凍,包括陽明山、太平山、拉拉山、合歡山等,由北到南,更是一夜白頭,下起雪來,氣溫驟降最叫人受不了,不少民眾為了抗寒自救,選擇各種方式保暖、取暖,但小至暖暖包、大到電熱毯,急診醫師提醒不當的NG行為,反而容易引發高、低溫燙傷,甚至釀成火警。 抗寒、取暖方式,除了坊間常見在家裡起個炭爐之外,台灣民眾也常使用橡膠熱水袋、不鏽鋼水龜、煤油懷爐、電暖爐、電暖扇、電熱毯、電熱水袋、暖暖包、暖暖蛋等,甚至有些人獨闢蹊徑,用吹風機、喝酒等方式取暖。

  4. 2021年6月27日 ·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表示在中醫觀點中汗為心之液汗屬於心臟的液體若是流太多汗就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尤其心臟又屬於五行中的火火又屬熱而夏天氣溫高又熱兩熱之間相剋流了過多的汗就會過度消耗心氣使心氣虛弱出現心跳快疲倦等心臟不舒服的症狀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更是要注意。 天氣一變熱,血管也較冬天寒冷時舒張,醫師提醒,高血壓的病人得注意血壓變化,若是吃了控制血壓的藥物,血壓下降太快而引起低血壓頭暈,須盡速就診與心臟科醫師反應。 補充水分很重要! 陳中奎表示,隨時補充水分也是補充元氣的一種方式,飲用溫水、常溫水皆可,不建議飲用冰涼的水,以避免邪氣入侵,因為溫度升高,人體毛細孔打開,就容易讓邪氣進入人體,包含風邪、暑邪等,容易導致感冒或中暑。

  5. 2023年9月4日 · 《不能戳的秘密Ⅲ:官官相護》紀錄片8月31日晚間於公視播出,如果政府官員處處隱藏危機,報喜不報憂則人民就真的看不到真相嗎? 最近網紅的一首《羅刹海市》,全球網路播放量飆破百億次,作家陶宗令說:「《羅刹海市》之所以火爆到了如此無以復加的地步,三分歸功於刀郎的才華,七分歸功於當今社稷的醜陋,可謂榫卯結合,相得益彰! 」由於現今的社會只報喜不報憂,隱藏在繁華表像後面的是非顛倒、不公不義、以醜為美、以惡為榮、貧富不均、崇尚武力等象長期得不到治理,多數社會成員處於一種壓抑、懊喪、悲憤、苦難狀態。 筆者想全球的執政者都是如此報喜不報憂,能隱瞞就隱瞞,不讓人民知道太多執政者的失能和失德,但先進國家是無法隱瞞事實的真相,難以想買通媒體,即使是國家政策有所偏頗都會被挖出真相,這就是民主法治的公開公平。

  6. 2022年6月7日 · 分享. 藍蝴蝶/時事評論人. 全台COVID-19染疫死亡案例累積已達3,214人,6月5日CDC指揮官陳時中拿出公文再次辯稱「過去從沒要求確診死者需在24小時內火化」、「是沒看懂,還是故意這樣說? 但我承認這份公文容易讓人誤解! 陳時中拿出公文不認帳,不僅地方政府及死者家屬錯愕,亦引起社會嘩然。 針對確診火化時間爭議,我們來看看重災區雙北市、殯葬處以及法院如何說。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一直以為是24小時,他認為政府的政策應該更明確。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說,實務流程上都是24小時火化完成,中央若要改變,應說明清楚來龍去脈,對所有往生者要有所交代。 其次,台北市殯葬處長陳冠伶指出,非常理解許多民眾的需求,但沒有強制24小時內火化,將會碰到二個挑戰: 一、第一個挑戰為「空間」,沒有地方可以暫存。

  7. 2018年5月14日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499之亂亂到明天在一片罵聲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14日終於說重話了後天委員會將正式討論罰金依照電信法63條規定可處罰中華電信30萬到300萬元罰鍰,「絕對不會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