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老人失眠的原因 相關

    廣告
  2. 全新健康旅程點【iMRS遠紅外線儀】每天8分鐘快速替自己充電,重啟身體機能代謝#速了解. 德國科技&瑞士智慧!全球頂尖PEMF遠紅外線系統,讓身心在溫熱共振中實現深層放鬆,立即體驗!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26日 · 唐嘉宏表示,老人失眠必須釐清身體疾病精神疾病及心理因素等3大類原因,老年憂鬱症只是老人失眠的1個可能診斷而已。 他說,身體疾病,包括疼痛、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洗腎、攝護腺肥大等,都可能干擾睡眠;在藥物方面,中樞神經興奮劑、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等,在睡前服用可能會造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則可用儀器診斷出來。 精神疾病,包括失智症、焦慮症、老年憂鬱症等,很多會以失眠做為表現。 心理因素,包括睡前不斷煩惱白天的事、不停看時鐘擔心自己怎麼還沒睡著,都有可能惡化睡眠狀況。 不過,還是有不少長輩對精神科感到排斥,擔心安眠藥傷害身體,但當家屬說「去看睡不好的問題」,許多老人家就比較能接受。 10504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2. 2021年10月29日 · 台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副教授吳佳儀表示,造成失眠原因眾多,如體質個性情緒壓力疾病藥物等。 不少人仰賴安眠藥助眠,吳佳儀指出,台灣安眠藥使用量近年約排名全球第6至10名,民國103至107年國內整體鎮靜安眠藥醫令數量呈上升趨勢,最常被使用的安眠藥佐沛眠(Zolpidem)的醫令量,也於107年達到1.3億筆,可見民眾對於安眠藥的需求與依賴。 但吳佳儀提醒,安眠藥可能出現反彈或復發性失眠、戒斷症狀、成癮或依賴副作用,或導致車禍跌倒、死亡等不良健康預後。 吳佳儀呼籲,失眠治療不等於要服用安眠藥,透過良好睡眠習慣也有助改善失眠,另也應避免從親朋好友或不明來源取得安眠藥,免得影響健康。 (編輯:謝雅竹)1101029. #李明濱. #疫情. #吳佳儀.

  3. 2019年12月4日 ·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今天表示,失眠可能造成的身心問題相當多元,長期失眠會引起生理生化功能自律神經、神經功能、代謝、修補、免疫功能等異常,同時導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合併精神身心疾病發生,嚴重時甚至可能過勞、猝死。 陳家駒說,臨床觀察發現,多數人之所以失眠都是壓力引起,一旦日間身心適應問題無法妥善處理,晚上就容易失眠,睡不好又讓白天的身心健康問題加劇,形成惡性循環;另像是睡前飲用提神飲料、慢性病、憂鬱症、藥物副作用等都是可能的失眠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完全睡不著才是失眠,只要是難以入睡、睡睡醒醒、有睡像沒睡,或是睡眠不足以支撐白天活動、不符合正常睡眠生理參數等,都是失眠的一種。

  4. 4 天前 · 台灣65歲以上每6名長者中就1人有憂鬱症,專家提醒,因誤認為老化現象、初期與失智症狀類似等因素而忽略,應先移除可改變危險因子,強化社會 ...

  5. 2018年12月28日 ·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家原本就會因生理老化導致記性變差,這時若再對外界失去關注,記憶力更會一落千丈,出現明顯痴呆狀態,像是原本會做事突然忘了該怎麼做、明顯提不起勁,這就是「假性失智」。 如果沒有人發現老人家得是憂鬱症,還一直被當成是失智症,憂鬱症狀可能會逐漸惡化、進而變得更難治療。 老年憂鬱症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經常發生症狀,就是「被害妄想」,老人家會反覆述說旁人聽來完全是「想太多」抱怨或不滿,這也是他們常被誤認為失智重要原因。 此外,或許是深怕被拋棄,他們也會產生懷疑另一半出軌「嫉妒妄想」或「迫害妄想」,由於失智症也會出現這種狀況,有時真很難分辨。 在此希望大家記得是,失智症很少會急速惡化,因為這是一種老化現象,需要很長時間才會發病。

  6. 2023年9月21日 · 南華大學副校長林辰璋表示,隨著年紀增長,睡眠品質降低,透過蘇建安主任的教導,可以讓大家學習照顧睡眠品質的方法,如何在短時間內休息讓精神和氣色更好,同時也感謝陳明璋院長的牽線,促成健康講座的舉辦,讓南華的USR大學社會責任得以在大林落實,與民眾實踐共好。 南華大學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蘇建安主任談「失眠的西醫治療」,現場民眾踴躍提問。 蘇建安主任指出,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為六至八小時,每個人的睡眠需求不同,可為晚上睡眠7小時加上白天睡眠1小時,但不要睡過多,也不需要與別人比較彼此間的睡眠時間多少。

  7. 2024年5月11日 · 洪櫻娟舉例,一名33歲上班族因為頭痛、失眠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合併頭暈、心悸、胸悶等恐慌症發作前來就醫,經了解釋與從小家庭失和的經驗有關。 病患自述,從小父母失和,4歲時母親就離家,她一直覺得是自己不好,媽媽才會不要她,讓她孤單長大。 每到母親節學校要寫作文、賀卡、製作康乃馨等就很痛苦,也會偷偷哭泣。 她20、30年來,一提起「媽媽」就會非常激動。 洪櫻娟表示,這名病患雖成年後選擇與媽媽同住,但每當媽媽太過呵護她就會相當懊惱,像是看到媽媽在冰箱裡塞滿為她準備的食物,就會出現難過、抓狂,甚至喘不過氣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