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9日 · 圖/(左)報系資料庫(右)翻攝自臉書。. 藝人范瑋琪在私人 臉書 飆罵蘇貞昌 口罩 禁止出口政策,因用語激烈惹來網友怒罵,事後發文道歉,仍無法滅火。. 不過,被封為「全台灣最聰明醫師」的名醫孔繁錦卻持不同見解,轉發相關新聞力挺范瑋琪 ...

  2. 2022年12月5日 · 媒體報導,范瑋琪(范范)父親本月20日才要過75歲生日,沒想到昨日驚傳父親跌倒傷及頭部「顱內出血」,送醫搶救不治。 范范經紀公司表示:「范范的父親這幾年受巴金森氏病症所困,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較為虛弱。

  3. 2017年3月13日 · 華仔華嫂跟黑人范范 「孕」都是靠…. 2017-03-13 11:00:00 聯合報 /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治療不孕中西醫有不同方法,中醫主張調理體質,西醫則透過現代科技「凍卵」、「凍胚」,透過人工生殖技術協助受孕。. 圖/本報資料照片. 藝人陳建州跟太太 ...

  4. 2017年12月6日 · 為什麼呢? 我的目的是希望「肌肉增多」,同時「減少脂肪」讓線條明顯。 而減少脂肪不是靠有氧運動,靠的是「熱量控制」,也就是 飲食熱量要適當,運動消耗的熱量要夠! 記得,人體的能量運用上,脂肪用再多,也不會超過總能量的一半;另一半以上身體使用的能量,是糖分。 想要瘦身減脂,運動要選擇熱量消耗多的,而非只重視是否有 燃燒脂肪 。...

    • 喪親陷入憂鬱 誤當正常表現
    • 意興闌珊、睡得多… 留意典型病徵
    • 及時獲幫助 選擇當精神科醫師
    • 袁瑋小檔案

    從小和爺爺的關係非常好,小時候因為父母出國進修,在爺爺奶奶家生活兩年,每個暑假都會回高雄老家。由於爺爺是歷史老師,常說歷史故事,到現在都還記得他所說的故事裡每一個場景,人物場景栩栩如生。 我在父母期待下長大,管教要求甚多,例如功課、儀容,爺爺那邊則成了我的避風港,得到很多的愛,他常說我「不管胖也可以、瘦也可愛」,小時候最大願望就是長大後賺錢,帶爺爺出去玩。 爺爺很能忍痛,當發現罹患壞死性筋膜炎時,已非常嚴重,家人大多在台北,便將爺爺從高雄接到台北榮總治療。 當時我在神經內科實習,值班宿舍就在爺爺病房對面,互動頻繁。爺爺過世後,我常刻意繞過這間病房,跟診時看到一些年紀和爺爺相仿的長輩,也會忍不住掉淚;巡房時,須在病房外調整好情緒,才敢踏進病房工作。

    那時對於很多事情容易心生不滿,例如看到其他醫師因為忙碌而對病人「不夠細心」,其實只是小事,但心裡卻很容易犯嘀咕。原本我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充滿熱情,但當時對許多事情也都提不起勁、意興闌珊,也睡得多,後來回想,這就是典型的憂鬱型態。 我一路順著父母要求,考上醫學系,但這非我的最愛,爺爺病況越來越嚴重,最後因肺栓塞過世,除了悲傷,爺爺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過世,更令人充滿無力感,開始懷疑醫學,連帶抱怨父母,為何要決定我的命運。

    「雖然沒有真的就醫,接受藥物治療,但一直尋求正規專業的幫助。」爺爺生病時,我剛好實習完精神科,正在神經內科實習。爺爺過世後,我只是實習醫師,對各科都不熟,也不知自己罹患憂鬱症,但自覺自己狀況不好,因此尋求在台北市立療養院(現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實習時遇到的老師和心理治療團體幫忙。 另外,原本就想走身心科,在老師推薦下,參加許多工作坊,充實專業訓練,也幫助自我成長。 記得那時參加一個有關薩堤爾系統治療模式工作坊,國際級大師親自教導,中間實作部分需要示範者與大師互動,我自告奮勇,在四天課程裡,受益匪淺。 事後回想,那時如果知道自己罹患憂鬱症,應該要就醫,該適時使用藥物,病程才不會拖得太長,不會這麼辛苦。很幸運的是,很多老師幫我,給予正規、專業協助,最怕的是,尋求到偏方、算命,這就不好了。 許多人害...

    現職: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振興醫院銀光學苑主任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專長:老年精神醫學、個別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婦女相關之心身醫學、後更年期憂鬱症、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等、飲食疾患,如暴食症與厭食症 經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臨床研究醫師(老年精神醫學)、美國杜克大學家庭治療研究中心訓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住院醫師、總醫師、台大醫院身心醫學照會訓練、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

  5. 2020年10月28日 · 良醫健康網. 2020-10-28 00:30:00 良醫健康網 / 良醫健康網. 美國醫師梅默特.奧茲,認為食物會像天然的藥一樣,在人體內發生治癒作用,某些 超級食物 甚至比吃藥還有效。 他所設計的「21天超級食物計畫」意指在21天內只需要遵守5原則,就可有效降三高、清血脂、睡好覺、煥膚、持續穩定 減重 、緩解慢性疼痛、清除身體炎性反應,幾乎不生病……簡而言之,就是替你修復失衡的身體。...

  6. 2021年10月20日 · 「這是錯誤的觀念! 」李惠婷醫師說,「有很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確定診斷後就會開始使用各式各樣的補品、健康食品,反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亂掉了,而處於發炎的狀態,進補可能造成疾病惡化。 李惠婷醫師,早期藥物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非常重要,愈早治療,愈有機會控制病情,建議應該要及早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