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22日 · 亞洲自由行專家.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踏著前行的腳步,用堅定的意志力支撐疲憊的身體,過程中不斷與自己對話,最後終於達到山岳的頂點,看到遼闊美景的那刻,所有的艱辛與汗水都值得。. (責任編輯:翁筠茜). 你爬過幾座台灣百岳了呢?. 在無 ...

  2. 2015年11月10日 · 在這個祭事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各種符號來代表播種、耕種、上打獵、休耕、除草、儲糧、紡織等季節與生活之間息息相關的象徵,也可以看到對布農族來說重大的祭典,如射耳祭等地標示。. 古老的智慧用這些符號來製作與生活有關的年曆, 那是生活累積 ...

    • 四獸山
    • 糴米古道
    • 七星山
    • 陽明山二子坪步道
    • 天母水管路
    • 內湖金面山(剪刀石)
    • 內湖三尖
    • 內湖龍船岩、開眼山
    • 小觀音山
    • 大崙頭尾山

    四獸山是台北信義區著名的郊山,以四種動物「虎、豹、獅、象」為形象。每逢假日,四獸山其中的虎山與象山總是吸引許多愛好山林的人拜訪,但卻很少人一次走完虎、豹、獅、象。其實要完成連走相當容易,因為海拔不高、起伏不大、路程也不長,所以很輕鬆!而四座山的視野都相當好,均可以將台北盆地一覽無遺。但豹山、獅山相對冷門,路線需要仔細尋找,有種尋寶之感。

    糶米古道鄰近台北市信義區,交通十分便利,全長約五百石階,原為早年當地農民往返南港、深坑、木柵賣米所走的道路。在近年通過整建過後,成了老少咸宜的爬山路線。而若是想更進一步挑戰,也可接著縱走南港山系!糴米古道全長約五百石階,途中會有許多老建築,其中糶米公廟位於三百六十階處,是唯一的古道遺跡。

    七星山為台北市第一高峰,有各式有趣的走法,依照攀爬困難程度,分為長程緩坡、短程陡坡,甚至還有陽明山東段大縱走!七星山上有許多地質景觀,成為天然的地質教室!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小油坑、大油坑、夢幻湖、冷水坑,這些都是大家認識火山地形絕佳的場所。還有七星主峰上的視野,可以360度的全覽北市、北海岸等地!趕緊練習體力,體驗「登七星而小台北」的快活吧。

    二子坪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側,為大屯主峰與二子山之間的火山凹地。道路平坦、地勢寬廣開闊,爬山途中有三個水池。由於位於大屯山的背風面,因此常有雲霧籠罩,除了景色秀麗外,還增添了深密的感覺。由於地始與氣候影響,這邊的生態十分豐富。除了豐富的原生植物外,二子坪也非常適合賞蝶與賞鳥。

    天母水管路是日治時期所開闢的運水路,為引取陽明山湧泉,在此地鋪設水管供給至天母地區,並於沿途設置便道,即俗稱「水管路」。沿路可見日本人遺留的三角浦發電廠、黑色大水管及調整井等,沿途林蔭茂密、景緻優美、加以原始林相與豐富生態,步行其間,讓人倍覺涼爽舒適。而且走入其中,說不定還會遇見生活其中的小猴子家族。

    海拔雖僅258公尺的內湖金面山,卻有高山般的氣勢,因此吸引山友前來此處爬山,分為金面山與小金面山。由於金面山地質含有石英,因此當太陽照射後會有閃爍金光,當地人便稱之為金面山。而從碧山巖方向望過來,山頂的巨石就像尖銳鳥嘴,因此又稱為剪刀石山。置身山頂可以遠眺內湖大埤及台北街景!

    內湖三尖由鯉魚山、忠勇山與圓覺尖山所組成,由靠近大湖公園的大溪溝親水步道出發,途中坡度和緩,雖屬於平移近人的爬山路線,但沿途景致卻十分別緻,溪流潺潺與壯觀瀑布皆讓人覺得快活。繼續往前走,能夠經過圓覺寺、白石吊橋、碧山巖開漳聖王廟!但編輯提醒大家,若是想要登上三尖就必須經過陡上的原始林相與漫長石梯,因此需要大量體力!但是內湖三尖上分別有不一樣的風景,耐人尋味!尤其鯉魚山(碧山巖)。

    龍船岩、開眼山隱身於台北市內湖碧山路上,由碧山支線、五路財神廟支線、開眼山支線三條支線構成。而就在開眼支線末端,矗立著一塊巨大白石,外形就像一艘龍舟,因此被稱為「龍船岩」。岩石一邊是90度懸崖,一邊則是45度的峭壁,可眺望整個內湖地區,展望極好,中間的山谷綠樹茂密宛若地毯,令人心曠神怡。而開眼山與龍船岩相距僅一鞍之隔,走在稜線上,就能從龍船岩到開眼山。

    通往小觀音山的路線,由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停車場芒草中的小徑出發,只要順著小徑前行,很快就能抵達荒廢的中繼山之家。從山之家旁依循指標出發,先往小觀音山西峰前進。途中林相生態豐富,穿越樹林、箭竹林,直到站上稜線,風景嘆為觀止。再繼續沿著稜線健行可以到北竹子山一帶,或更努力就能抵達小觀音山北峰。沿途的景緻非常壯觀,七星山、大屯山、竹子山與火口湖地景,推薦喜愛爬山的人到此一遊!但是若走山徑請仔細尋找路標,以免走過頭迷路!

    海拔約451公尺的大崙頭山與海拔約475公尺的大崙尾山,兩座山並列於士林中央,氣勢相當壯闊,其中大崙尾山是內湖地區最高的山,山頂平台視野廣闊,登高遠望風光極佳。兩座山自然生態植物保存完整,爬山途中涼爽舒適,山頂設有觀景台。也可在途中經過碧綠的大崙湖與內雙溪森林,極具自然原味!

  3. 2017年1月23日 · 台北就有很多隨便拿起手機拍,都看起來像大師攝影作品的美景。. 以下精選 10 個交通非常方便的秘境。. (責任編輯:李恬芳).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相機技術的提升甚至是交通的便利性(Taxi、台灣包車服務),使得台灣「攝影」開始有多元化的趨勢 ...

  4. 2015年3月2日 · 台灣擁有鬱鬱蔥蔥的肥沃土地,原住民學會利用在地環境取得食材,包括豬、塊莖類、葉菜類、野生磨菇、竹筍等。 而肉圓卻是在澱粉內填充竹筍和少比例的肉類,象徵著一個貧瘠的傳統,被認為是北斗地區發生洪水災禍時發明出來的食物。

  5. 2017年7月25日 · 台灣 OL 們認真的身影,就是最迷人的風景!. 這些畫作讓人忍不住著迷. CO 肥皂箱 2017-07-25.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前一陣子台灣的街景因為登上日本 BRUTUS 雜誌而引起熱議,即便很多人覺得台灣街景很醜很丟臉,台灣畫家天之火卻覺得那些被嫌棄地的正是台灣 ...

  6. 2020年1月22日 · 中研院植微所邢禹依特聘研究員帶領團隊研究山地陸稻的基因破解了臺灣蓬萊米身世之謎也找到南島語族遷徙的線索。 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臺灣人是吃米飯長大的,不過,我們不光是「吃米不知米價」,往往連吃的是什麼米都搞不太清楚。 我們現在吃的米飯大多是「蓬萊米」,而常吃的米食,像米粉、粄條、碗粿等等,則是用「在來米」加工製成。 但我們偏好吃蓬萊米,其實是日治時期才開始的。 之前,臺灣人吃的米主要是在來米,意思即「在地既有的米」。 日治時期,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才引進日本的「稉稻」,經過育種改良後在臺灣大量種植,就是蓬萊米,意思是「來自蓬萊仙島的米」。 蓬萊米育種最有名的品種,當推 1929 年問世的「臺中 65 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