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9月8日 · 我很喜歡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作品。 他寫過一部短篇小說叫《聖誕歡歌》,故事講的是一位本性善良,但因為受環境影響,變得非常小器、吝嗇、刻薄的商人。 他在平安夜被三個精靈分別帶到了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場景,看到了未來的自己,並因此徹底醒悟,領會到生活的意義,決心改過自新,做個好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假如能看到未來的你可能變成什麼樣,許多人也許就不會按照現在的方式去生活。 四年後,你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惑,可能陷入迷茫,也可能發現,你們距離自己的目標還存在許多不足。 未雨綢繆,如果想避免四年後的困惑和迷茫,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努力提高自己。 一、尋找興趣和天賦,避免成為迷茫、困惑的人.

    • 開始研究「教育不平等」的起因是?
    • 如何蒐集資料觀察台灣的教育問題?
    • 在東亞國家裡,台灣的教育有何獨特之處?
    • 為何想研究教育的「城鄉差距」?
    • 社會學如何應用於或參與現實社會?
    • 推薦閱讀

    理想上我們希望學校教育是一個平等化的過程,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來到學校後,從不平等逐漸變成比較一致的。理想上是如此,可是有時學校教育並不是這樣,只是反應了學生家庭背景的不同,維持這樣的不平等、或加劇這樣的不平等。 我是學社會學的,其中一個領域是「社會階層」,也就是研究社會不平等。我們從文獻裡知道,影響一個人的職業地位,最重要就是「教育程度」。而影響教育程度最大的就是個人在學校的學習表現,包含數學、科學以及其他科目的表現。 個人在學校的學習表現不僅影響未來受教育的程度,也直接對未來的工作表現與收入有所影響。我在看到這個重點後,就聚焦在學生學習表現的研究,因為這對於學生未來是有重大影響的。

    我使用的資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台灣本土、一部分是跨國的。 PISA 和 TIMSS 涵蓋數十個國家的中學、小學學生學習評量與調查,這些資料的蒐集是由跨國教育評量組織推動,建立收集資料的標準程序與作法,再由各國的大學研究團隊收集學生資料。資料定期釋出,提供研究者使用。 過去我是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這項資料收集計畫的協同主持人,主要負責學生學習評量測驗的設計,以測量學生從國一到高三的學習成長。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 是針對 2001 年的國中一年級與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做調查,各約兩萬個樣本,約兩年做一次追蹤調查,直到高三下學期。 問卷內容包含許多面向的問題,有學生、家長、老師、學校行政人員等不同問卷。除了調查問卷之外,學生還接受一組約 75 題的學習評量,測驗時間約...

    在跨國教育評量資料裡,我們看到表現比較好的、前面幾名通常都是「東亞」,新加坡通常都是第一名,接下來是南韓、日本、台灣、香港。我們會懷疑可能是因為我們有考試,把學校學習、考試看得很重,為了進入好的大學而需要補習。 但在 PISA 裡有一個評量不是數學、也不是閱讀,而是叫做「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能力」,這在東亞的國家表現還是比較好的,這也就使得「你們只會考試沒有創造力」這樣的指涉不攻自破。 另外台灣有一個特色,在 TIMSS 裡,將同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表現高低劃分為四項標竿,分別為進階、高級、中級及初級的國際標竿 (advanced, high, intermediate, and low international benchmarks)。 如下方表一所示,在 2003 年,台灣只有 16% 的小四...

    我發現大眾對城鄉學生學習表現的差距,存有一些刻板印象。 媒體對偏鄉學校的報導,加深民眾對城鄉差距的刻板印象。偏鄉成為民間教育團體熱情投入的對象,也是政府投入資源的特定對象與重點目標。民間教育團體與政府的作為,似乎都受刻板印象所影響。 但我認為: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有實證研究做為基礎。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城鄉差距,看的是台灣四年級跟八年級(國二)數學這科的表現。一般以為只要在偏鄉,學習表現一定會比較低落,都市就學生學習表現都會比較好,學校設備師資也會較佳。但透過研究數據,平均來看偏鄉或城市雖有顯著的差異,可是在都市或介於兩者之間中間地帶的城鎮,有更多學習低落的學生存在。 我們若只注意偏鄉,好像只要把偏鄉學習表現拉高就可以解決學習落差很大的問題,但事實上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大部分學習表現低落的學...

    社會學家要到處跑、進入不同場域去了解社會?還是關在自己的研究室裡面,埋首研究?我想是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來說,我沒有說社會學家應該要如何,但我可以說,目前為止我做了些什麼。 我使用蒐集好的資料,是來自於其他社會學家們進入場域、進入學校發問卷評量,甚至有許多不同國家的人把資料收集、整理好。這些資料是由一群專業團隊所建構的,數量龐大,具代表性,有良好的品質。我提出研究問題,分析這些資料,呈現一些研究發現。 這些研究發現通常不是在進入場域當下能夠一次看到的,而是必須運用資料才能呈現、使人信服的。 所以這是身為一個社會學家,我所做的參與,做出來的研究結果往往是沒有做的話並不會知道、要做了才知道的情形,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台灣學生學習的狀況,我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在呈現這些研究結果或我對社會的觀察。或許可以說是...

    【誰偷了我的血汗錢】經濟研究員用「2 大要素」破解:台灣 GDP 成長,為何薪水卻沒漲? 【氣候變化竟能影響政變】氣象學家研究中國氣象史,發現「1 種氣候」易讓戰爭頻繁 【原來幸福真的會放閃】成大最新研究「幸福時大腦會發亮」!與人互動產生的幸福感「高於個人功成名就」 (本文經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從資料分析,看見「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家庭與學校教育〉。首圖來源:研之有物。)

  2. 雖然郭駿武是這幾年才開始推動親子共學,但參與教育改革已經二十幾年。 談起二十年來顛沛流離的教改,郭駿武直言,當改革的理想進入到體制當中,結果往往是在表面的制度上打轉。 到最後執著的卻是最末端的入學、分發方式,原本探尋教育意義的初衷反而面目模糊。 郭駿武語重心長,其實教改的精神導師黃武雄老師,早已提醒我們教育的目標不只在於維生而已。 尤其伴隨著社會日趨民主,教育的另一層意義顯得越來越重要,那就是幫助人們發展互動、合作的角色。 教育是民主深化的基礎工程,讓人更能勝任民主社會的公民身分. 郭駿武接著談起民主,他認為民主絕對不只是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咱們井水不犯河水。 身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平等和尊重。

  3. 2015年7月24日 · 《饒毅教授致詞全文》 在祝福裹著告誡呼嘯而來的畢業季,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因為歷史不幸地記載著: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從物理學來說,無機的原子逆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現生物是奇蹟;從生物學來說,按進化規律產生遺傳信息指導組裝人類是奇蹟。 超越化學反應結果的每一位畢業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蹟;超越動物慾望總和的每一位畢業生都應做自己尊重的人。 過去、現在、將來,能夠完全知道個人行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很多文化藉助宗教信仰來指導人們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為;而對無神論者 —- 也就是大多數中國人 —- 來說,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4. BO 享讀沙龍 2015-12-17. 《BO》導讀: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全球知名的東南亞研究學者,於 2015年 12 月 12 日於印尼瑪琅(Malang)逝世,享年 79 歲。. 他是康乃爾大學國際研究 Aaron L. Binenjorb 講座教授,是政治學名著《想像的共同體》的作者,他認為 ...

  5. 坦白說,作為曾體驗過聯招,為了擠進好大學的窄門而死背活背的筆者,這個訴求完全不吸引人,甚至令我憤怒。. 憤怒的理由很簡單:這些「公知」們,只要眼見一個東西效果不好,就選擇最便宜的方式,砍掉重練,走回老路,而非想辦法精進、突破。. 台灣 ...

  6. 2016年6月6日 · 一來,是 身份認同的「一半」 ,比方說我大一時真的極其以身為「政大人」為榮,那時走在校園內我甚至都覺得如夢似幻;但最近卻也明顯感覺到,政大並不完美,在臉書上也常常看見很多同學的各種「負能量」,儘管我們心裡頭還是愛政大的。 還有, 我們的身份,在家庭、在社會之間,也常卡在「一半」 。 像是學運期間,我們抬頭挺胸的想到現場參與社會的改變,但回到家中卻可能得不到支持,甚至只有冷眼。 我們樂於當個好兒女、好學生, 可是這個「好」,走在世代交替的鋼索上,很難取得平衡、很難自我定位 。 感覺很尷尬,但想來似乎也值得慶幸,因為這或許是讓我們更加懂得「換位思考」的機遇,也因此能有更多的體諒和同理,得以「溫柔敦厚」的對待身邊那些,與我們意見相左、但依舊愛我們的人。 此外,是 價值信念的「一半」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