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29日 · 面對高齡、超高齡浪潮陸續湧來,借助預防醫學先治未病,養成累積身體健康的儲蓄;精準治療則治已病,根據個人的症狀,透過客製化照護,陪伴康復與康復後持續養護,達到免於病痛、不失能失智、活躍社交的健康老化,絕對辦得到!. 96歲的英國女王伊莉莎 ...

  2. 2023年9月26日 ·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張兼華醫師(左)和心臟血管微創手術中心主任鄭伊佐醫師(右)率領團隊,持續深耕雲嘉地區的心血管醫療服務。. 廣編企劃. 2023.09.26. 心臟病是國人第2大殺手,若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 ...

  3. 2024年2月7日 · 老人靠一六八減肥,當心營養、骨質、肌力加速流失. 老人微胖更健康?. 維持肌肉量降死亡風險. 良醫問診| 撰文者: 燦宏 整理者:林勻熙 |出刊日期: 2024-02-07. 不適合跑跳運動的長者,可以使用彈力繩訓練肌力,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強度,具有舉重效果且 ...

  4. 2014年6月19日 · 封面故事| |出刊日期: 2014-06-19. 為了解實施DRG是否導致醫生口中的醫療人球、老弱不保現象,我們採訪健保署長黃三桂,他認為此情況發生機率很低。 以下是訪談紀要: Q:許多急診室已塞爆,DRG二階段實施後,急診室會更擠? A:台灣一 一年急診七百二十萬人、一 二年急診六百八十萬人,急診人數是有下降的。 台灣民眾把急診當門診看,急診裡面比較輕微症狀的占了四 %,沒有需要急診的人也用了急診,造成壅塞,跟DRG應該沒有大的關係。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登入 立即看. 馬上訂閱→. 商周線上讀,收錄台灣《商業周刊》雜誌歷年報導文章,包括第一桶金、金磚四國、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成功者的筆記本、台灣哥倫布、新零售、新製造、新物種等領先觀念,記錄台灣與世界二十年來的趨勢改變。

  5. 2023年5月18日 · 根據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劉鳳炫的口述,一旦檢查出血糖偏高的情況,就必須好好控制飲食、多運動,才能避免更嚴重的問題。 以下為口述要點: 值班醫師_劉鳳炫.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登入 立即看.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糖尿病在2020年奪走了超過1萬個生命,平均每小時有1.2人死亡。 如李登輝、宋美齡以及歐美影星湯姆.漢克斯都曾經受到糖尿病的困擾。 但其實糖尿病分成兩類型,發生原因有很大不同,醫師更提醒,一旦檢查血糖偏高狀況,就須控制飲食、多運動,可避免走向真正的糖尿病,在40歲後也可以透過健檢,了解自己的三高、心血管等狀況。

  6. 2019年6月5日 · 之所以有這本書的緣由,主要是一位活躍於談話性節目的知名兩性作家向出版社力薦,直稱這名神經外科醫師是她的救命恩人,希望出版社能把他仁心仁術讓更多人知道。 「我不是什麼大人物,哪裡能出書談如何成功。 」剛開始接到出版社的出書邀約,醫師表示在醫界比他更成功、更有資格做為典範的大有人在,他實在不好意思以自己的奮鬥史當背景談論如何成功。 不過,他很樂於在神經外科專業為背景之下,與讀者分享如何在日常預防保健,避免脊椎病變引起腰痠背痛與疾病。 「這樣比較不容易紅喔! 」負責這本書的編輯笑著解釋,以人物為主的書比較能打響個人知名度,知識型分享的書對知名度的幫助就比較不一定。

  7. 2023年10月17日 · 台灣正面臨史上最嚴重的兒科醫師荒! 兒科新血每年少5%,衛福部長薛瑞元甚至直言,再不救,「10年後,兒童遇到重症都須往國外送! 「過去5大科(內、外、婦、兒、急診)都缺人時期,也沒兒科現在這麼慘! 少子化更要顧好兒童醫療,這是國安危機。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夏日訂閱享最多★商周全方位閱讀訂一年送8期! 限量再送香氛沐浴皂. 你,還要在這裡停多久?商周陪你突破「不上不下」的轉型困境!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表示,「今年連醫學中心都招不到兒科住院醫師! 很快,南部居民須帶小孩子去北部看醫生。 「人力荒,恐將讓兒童急罕重病正確診斷率剩5成。 」兒科祖師爺、馬偕兒童醫院名譽顧問醫師黃富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