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0日 · 聯欣診所營養師李亮儀表示,其實想要補充能量、滿足每日蛋白質需求並不難,只要找對三大原則,就能夠輕鬆補充,不怕蛋白質不足。 蛋白質對人體有多重要,其實從肌肉的維持、頭髮養護...

  2. 2024年5月12日 · 放療時期:化療期間可能會造成白血球數目下降,因此要注重蛋白質的攝取,以60公斤的成人為例,每天建議攝取約6-7份豆蛋類加1-2份奶類,其中以原型的豆類製品與低脂牛奶為佳。

  3. 2019年11月4日 · 詹德全指出,國外大型臨床試驗已證實胃癌手術之後,只要持續服用1年的口服化療藥物,第2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由7成提高到8成,而第3期患者存活率提高幅度也在1成左右。. 更重要的是,輔助性化療可大幅降低復發率,詹德全進一步舉第3期胃癌為例子,復發率 ...

  4. 2020年11月30日 ·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姜乃榕表示,胰臟癌一旦轉移,就必須藉助化療,國際上常使用的複方化學治療包括FOLFIRINOX(folinic acid, fluorouracil, irinotecan, and oxaliplatin)與AG (nab-paclitaxel plus gemcitabine)。 與單獨使用健擇/健仕(gemcitabine)相比,這二種處方可有意義的延長此類病人整體中位數存活期達到8.5到11.1個月。 問題在於,姜乃榕說,亞洲族群的病人在使用這類由歐美制定的處方後,會有較高的血液毒性,出現白血球低下、貧血與血小板低下等副作用。 研究團隊這才想要找到適合台灣或亞裔病人使用的處方,希望治療兼顧有效且低副作用。

  5. 2020年1月10日 · 王慧晶醫師表示,積極養生,是不少人罹癌後的第一反應,但拚命補充營養補充品的做法,往往是迷思,其實只要正常飲食,透過正常的三餐來攝取養分,維持住體重,充分體力應付後續抗癌治療即可,反倒是來路不明的補品容易增添變數。 王慧晶醫師就遇過一名頭頸癌病患,原本治療過程一路順利,突然間卻冒出肝功能異常的問題,迫使治療喊停,看到檢驗報告數字異常,病人這才坦承其實私下服用親友饋贈的巴西X菇,原本以為是好事一樁,沒想到竟導致嚴重後果。 還有部分老人家深信坊間茄子、鴨肉、海產等類食物毒」的說法,不吃這個不吃哪個,王慧晶也強調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都該吃,只要食物確保是清潔的、煮沸過的即可,如果不懂就請教醫師或營養師。 「體重的監測對癌症病人非常重要!

  6. 2020年12月21日 · 林季宏表示,透過檢測相對應的免疫表現或特定基因,患者可以自費使用免疫療法搭配化療,有助化療反應率提升2成左右;或者單獨使用健保在今年11月已納入給付的口服PARP抑制劑,單用效果就有6成,經濟亦較無負擔,唯一前提是患者需單獨使用於曾接受

  7. 2024年4月4日 · 再來是維持免疫力和修復功能的蛋白質;首選豆乾、保久乳;其次是冷凍毛豆、調理包、鮪魚罐頭。 最後是能提供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的蔬果,首選小黃瓜、香蕉、蘋果、蔬果汁;次選蘑菇罐頭、番茄罐頭、鳳梨罐頭。 此外,敏敏提醒,每人每日需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攝取至少3公升水,並根據體重計算最低水分攝取量。 她還建議,在隨身包裡放置巧克力、堅果條和小包裝的鹽或糖果,以便於緊急時刻迅速補充營養和能量。 針對家中老人或小孩的家庭,也應考慮他們的咀嚼能力和飲食限制,以準備合適的防災食物。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儲能系統及時救援 阻止地震後全台電網大跳電. 0403地震關懷暖 慈濟立即供應援助物資與安置設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地震. 營養師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