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19日 · 有台廠從虱目魚的魚鱗提煉紗線並將它們織成布料由於虱目魚鱗富含膠原蛋白因此虱目魚布具有保濕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說,「把保養品穿在身上」。

    • 魚感覺得到痛,但人類卻不人道的宰殺牠們
    • 用更人道的方式殺魚
    • 「活締」屠宰法:減少魚的痛苦,也降低魚腥味

    「儘管有些魚類品種會被善待,但我們在美國餐桌上吃到的魚,絕大多數都是從水中被拉出來,直接扔到冰塊或者擺放在空氣中,這是一個又長又殘酷的死亡過程。」科學及健康專題記者 Cat Ferguson 形容,以鱸魚為例,扔在碎冰之中,其實還能呼吸近 1 個小時,離開水面,要 5 個小時才會死去。在不同肉類的屠宰流程中,對魚,人類可謂最不人道。 過去不少人都慣以某些藉口作開脫,例如認為魚是不會感到痛楚的。他們的理據是,在捕漁船和魚市場上,我們都經常看到魚會不斷用身體撞牆或者在地板生繃活跳。惟近年已有研究提到,魚不只擁有記憶,而且普遍對痛覺特別敏感。 跟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魚的身體會產生鎮痛物質,以對抗痛楚。長期關注動物權益的記者 Dylan Matthews 亦撰文提到,早前有過同類實驗,研究者為虹...

    魚會感到痛楚,令部分人開始反思是否應該以更人道的方式處理魚類。長久以來,動物團體都可能忽視了魚類,他們過去認為工場式的牲畜飼養是最大問題所在,據指,僅在 2015 年,美國就殺死了大概 92 億隻動物。但最近有調查顯示,每年美國因進食而被殺死的魚類總數,估計高達為 143 億至 1,289 億條,數據浮動範圍頗大,準確性不高,但即使是最低估算,也幾乎是美國每年屠宰雞隻數量的 2 倍。 因此,如果你關心動物權益,除了減少進食魚類之外,另一個值得考慮的事情,是嘗試用更人道的殺魚方法,而不是讓它們經過痛苦而漫長的掙扎,等待窒息。 住在馬里蘭州郊區,熱衷釣魚運動的律師 Andrew Tsui,近年積極在美國改變飲食文化,並鼓勵人們使用一種來自日本的傳統屠宰技術:「活締」(活け締め,Ikejime),...

    「活締」指的是透過刺擊或拍打魚的頭部,令牠們的腦部死亡,然後切開魚鰓放血,再用鐵線從魚尾穿過脊髓,癱瘓其神經系統,魚就會靜止不動。這種快速的屠宰方式,可以縮短魚類的痛楚,亦好過割開魚的喉嚨,令牠們失血至死。 Andrew Tsui 提到,「活締」這種屠宰手法,不僅可以減少魚的痛楚,事實上,它更為善用食材,能夠減低魚肉的腥味。因為魚在窒息瀕死時,牠們會撕裂自己的肌肉,產生大量乳酸和其他化學物質,加速脂肪和肌肉的分解。這最終會令魚肉變酸,並產生大部分人都覺得噁心的腥臭。以「活締」殺魚,就能夠防止這個情況,肉質更可長時間保持鮮嫩。 如 Cat Ferguson 所指:「兩片魚肉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以『活締』處理的魚,魚肉邊緣呈白色,中央有淡淡的粉紅色。另一種則呈現暗啞的粉紅色,肌肉顯然有出血現象。...

  2. 2019年11月21日 · 2019-11-21. 分享本文. 塑膠成本低廉製造容易是日常生活中廣泛出現的材料然而塑膠具有難以分解的特性上億噸的廢棄塑膠更是全球的生態危機。 對此,英國女學生 Lucy Hughes 用魚鱗研發一款稱為 MarinaTex 的可分解塑膠。 經過 Dyson 一系列的測試,證實這款塑膠的強度超越現有的低密度聚乙烯,並可以在 4 到 6 週內自然分解。 在魚鱗加入甲殼紅藻分子打造可自然分解的新型塑膠. MarinaTex 是 Hughes 的學年報告作品。 起初 Hughes 研究的是如何減少魚鱗數量。 魚鱗是漁業的常見廢棄物,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產生 5 千萬噸的廢棄魚鱗,Hughes 希望可以減少廢棄魚鱗數量,並為這些廢棄物創造價值。

  3. 2015年2月3日 · 製造商的銷售話術不外乎下列說詞:「膠原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占人體所含蛋白質成分的三分之一。. 膠原蛋白是維持肌膚彈性的要素,且會隨年齡增加而流失,所以要從外補充。. 「膠原蛋白占蛋白質成分的三分之一」,意味著人的身體與動物的身體是一樣的 ...

  4. 2019年6月17日 · 分享本文. 你們有看過「透明」的血嗎? 在多數人的認知中,血是紅色的;有生物學知識的人會進一步知道,自然界中還有藍色的血液,存在於龍蝦、烏賊等生物體內。 但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種特別的魚叫「南極黑鰭冰魚」,牠的血液是透明的,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動物中,唯一擁有透明血液的生物。 科學家 將該研究發表在《自然 – 生態與演化》上 。 南極黑鰭冰魚:生活在南極的冰冷海域,擁有透明的血液. 這種擁有透明血液的魚叫「南極黑鰭冰魚(Antarctic blackfin icefish),下文簡稱冰魚」,學名是 Chaenocephalus aceratus,生活在靠近南極大陸海岸線的冰冷海水中,牠們沒有魚鱗、骨骼透明,而且牠們的血液中不含血紅蛋白和紅血球,擁有脊椎動物中獨一無二的透明血液。

  5. 2018年3月13日 · 瓜是中文對葫蘆科和番木瓜科等果實的統稱,當中部分是水果,部分是蔬菜。 「瓜」的中文字比較廣義。 如需查詢多種瓜類的英文,則需要用melons、gourds、squashes……等不同單字搜尋。 常見的瓜: # 小黃瓜(花瓜) 原本為未長大的黃瓜,現多改良為獨立品種。 # 黃瓜(胡瓜/刺瓜) 原產於印度。 表皮有小刺,閩南語稱其刺瓜仔。 # 苦瓜(涼瓜/半生瓜) 因只苦自己、不苦共煮的菜,又稱「君子瓜」。 # 佛手瓜(合掌瓜) 原產於中美洲,外型似芭樂,為龍鬚菜的果實。 # 冬瓜(東瓜) 因瓜熟時表面會有一層白粉,像是冬霜而得名。 # 絲瓜(菜瓜) 其久放後變成的「絲瓜絡」常被用在洗碗。 # 南瓜(金瓜) 多用來做派餅、甜點,其種子也可食用。 # 瓠瓜(葫蘆/蒲瓜)

  6. 2020年1月3日 · 並不是回到蘭嶼就等於回家夏曼藍波安剛返鄉時抓魚潛水造船的能力都爛透了」,所以花了很長的時間向父執輩學習傳統文化再次熟悉海洋的懷抱達悟族有句話說,「每天出海牙齒就會咬到一片魚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